苗睿嵐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國家權力緊密相連,有人質疑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否會構成價值觀上的霸權,變成阻礙人自由全面發(fā)展的力量。本文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意識形態(tài)是沒有錯誤的,同時這也并不意味它削弱了其他價值觀。如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強調政治,忽視個人全面發(fā)展的實際需要,那么受教育者往往不能產生有效的價值認同,核心價值觀也不能成為學生一生穩(wěn)固且堅定的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除了傳遞政治價值觀之外,還有著豐富的內涵,也具有著更為高遠的意義,即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
[關鍵詞] 核心價值觀;社群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5-5843(2017)08-0071-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8013
世界范圍內的眾多國家積極探索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培養(yǎng)途徑和方法,重視核心價值體系的建構。我國在新的時代環(huán)境下,選擇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應對社會轉型發(fā)展期出現的種種問題以及對國家未來發(fā)展的關照。然而,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必要性與正當性受到質疑,本文以社群主義的視角解釋核心價值觀教育面對的困境與質疑,并試圖提出培育當代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策略與方法。
一、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緣起及必要性與緊迫性
(一)核心價值觀的緣起
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的西方社會沉溺于價值相對主義,各種社會思潮皆堅持價值觀的相對性,認為價值觀是可以由個體自由選擇的,不存在絕對的、普遍的、具有永恒價值的價值觀。由于否認普遍價值觀的存在,直接導致了個人主義的盛行,人們在面對價值選擇時更多考慮自身的利益而非社會的需求。個人主義的泛濫導致人們要求權利,同時卻又將責任推向政府。他們忘記了享受權利也意味著要承擔責任。道德澄清學派希望通過澄清價值標準來解決由于價值觀混亂所帶來的社會危機,然而道德澄清學派仍然堅持價值觀的相對性,否認普遍價值觀的存在,結果非但沒有澄清價值觀,反而帶來更為嚴重的道德滑坡和社會失序,理想和信仰危機、道德和行為的失范等問題層出不窮。在埃齊歐尼看來,這些社會病癥的原因之一是社會沒有規(guī)范、秩序以及價值引領[1],原因之二是公民沒有分辨對錯的能力[2]。如果埃齊歐尼的說法能夠正確反映當時社會狀況的話,我們可以推測出社會問題的表象是社會缺少價值引領、秩序和規(guī)范,原因則是因為道德的失序。因此,20世紀90年代的社群主義者希望通過道德的方式來解決社會的各種問題,如毒品、暴力、犯罪以及未成年母親等問題,他們認為道德可使人們“自愿”承擔各種責任,如若社群中人人都有責任心,那么由價值觀混亂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危機將迎刃而解。在社群主義者看來,社會秩序的維持依賴于自愿的道德信念而非法律強制,良好的道德秩序能夠構成一個社群主義的社會,其中的成員有共享的道德信念,社會成員的行為也是自愿的。因此,社會秩序該是道德秩序,而道德秩序依賴于共享的道德信念即核心價值[3]。社會的道德呼吁得到具有普遍性的價值觀。“沒有一種社群主義的世界觀,個人的權利就不能長久得以保存?!盵4]如果想要更好地維護自己的權利不受侵犯,必然需要一種社群主義的世界觀,而社群可能是一個共同體,也可能是一個國家。于國家而言,國家的世界觀可能絕大部分體現在核心價值上,而核心價值觀在社會中的體現絕離不開教育??梢?,如果社會忽視了核心價值,那么就會導致“道德秩序的衰落”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如若想要社會穩(wěn)定,就需要核心價值。核心價值觀教育是解決很多社會問題的最佳途徑,核心價值觀具有維系一個共同體存在發(fā)展的重要作用,這種紐帶越強國家就會越穩(wěn)定。
(二)核心價值觀教育是當代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問題
如今很多國家已經意識到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各國都在探索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內容、培養(yǎng)途徑和方法,并且都非常重視核心價值觀體系的建構,特別是對青少年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和塑造。如英國在《選擇和多元化》中強調教育中不能缺席核心價值觀,文件中寫到“教育不能也不應是不涉及價值觀的,在每個學校的教育政策和實踐的中心應該有一套共同的價值觀,這些共同的價值觀通過課程,通過對學生和教員行為規(guī)范的期望,通過他們之間日常的接觸來實現。我們要盡力確保這些價值觀被父母和當地社區(qū)所認可”[5]。2007年英國教育部還提出了《全國中小學教授英國傳統(tǒng)價值觀的教育計劃》,規(guī)定11~16 歲的中學生學習有關“言論自由、多元文化、尊重法治”等核心價值觀,并形成了“精英、多元、兼容”的核心價值觀教育體系。
新西蘭則在2006年推出了基礎價值觀教育計劃,提出必須將基礎價值觀教育融入到學校各門課程的教學當中,要求全國的學校都應教育學生具有追求卓越、尊重他人、公正等八種基礎價值觀;新加坡則早在20世紀60年代起就一直將核心價值觀教育置于中小學課程的重要地位,并在90年代發(fā)表了《共同價值觀白皮書》,提出了國家五大共同價值觀,形成了以“自尊、自律、廉潔正直、責任感、愛家、愛校、愛國、團隊精神、種族和諧、關懷與體諒、與鄰國相互依存、和平及穩(wěn)定”等為核心的價值觀教育體系,并將其作為一項長期的國策加以落實。
美國近年來大力發(fā)展品格教育,旨在倡導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價值觀。品格教育不僅贊成社會上存在著具有普遍意義的價值原則,也存在著具有普遍意義的價值教育內容,它將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概括為“尊重、責任心、可靠、關心、公平與正義”,認為這幾種品格能夠解決美國嚴重的道德問題。在社群主義者看來,品格教育堅持的核心價值觀教育能夠解決一系列的社會問題,認為教育就應該是能夠“確信人類所普遍共享的客觀道德真理,相信具有永恒的人類可以普遍認同的價值觀是品格教育的關鍵前提”[6]。品格教育不僅認為教育需要確定普遍的道德真理,甚至還認為“教育如果不能把核心價值觀傳授給學生,就丟棄了教人求真向善的職責,是嚴重的失職”。教育有責任、也有義務引導受教育者辨別正確的價值觀[7]。
(三)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
當今時代,我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發(fā)生著急劇的變化。生活節(jié)奏空前加快,各種陳舊的觀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新的思潮不斷涌現,文化的多元化以及對于個體自由、主體性、個性的重視使得社會價值領域不斷分化,國家的品格和民族的精神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滯后,個體也面臨著價值選擇的茫然的危機。誠然,尊重價值與文化的多元化是世界各國發(fā)展的趨勢,也是全球融合的一種必然要求,然而我們也應該知道文化和價值的多元化并不意味著消散主流價值觀,相反在如今的社會轉型發(fā)展期,我國更需要一種價值共識,需要確立一種具有普遍性、超越性以及統(tǒng)整性的主導價值觀念來引領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認為,當下我國面臨的危機和處境是“世界的深刻復雜變化”,“信息時代各種思潮的相互激蕩”,“紛繁多變、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社會現象”,“學業(yè)、情感、職業(yè)選擇等多方面的考量”[8]。無論是國家、社會還是個體層面都面臨著困境。于國家層面而言,2014年中國國家安全研究報告就深刻指出了我國當代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嚴峻局勢:西方國家民主輸出對中國政治思想構成威脅;西方國家文化霸權對社會主義價值觀構成威脅;網絡信息輿論多元傳播對中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構成威脅;宗教滲透對中國社會主義信仰認同構成威脅[9]。就社會而言,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大行其道,社會風氣極其浮躁。個體層面,道德失范的事件時有發(fā)生,青少年學生理想和信仰缺失,一些人思想困惑,犯罪率飚升,這些問題亟需解決。
康德認為,每個人都必然服從最高的道德律,這種道德律就是對人的絕對命令,它先驗地存在于所有人的內心中。這一道德律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普遍地適用于任何時代、任何背景下的任何人[10]。然而社群主義者,如阿拉斯戴爾·麥金太爾以及邁克爾·沃爾沃則批評康德的這種普遍主義,他們否認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普遍原則,他們認為不存在先驗的道德,道德產生于人們現在的生存狀態(tài)[11]。正如社群主義者所言,不同的歷史時期所產生以及需要的道德并不相同,因此在現代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我國也亟需與現今生產制度、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社會制度相適應的道德,有針對性地解決個體思想、認識和選擇等問題。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黨在十六屆六中全會就提出了我國需要建構與社會發(fā)展相契合的主流道德體系,即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經過各個領域的討論研究,在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上提出了“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期凝聚社會的價值共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1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僅能夠為國家、民族提供一個最低的價值標準,同時它也是社會期望個體擁有的一套價值準則。
當今時代,世界各國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競爭的背后就是教育的競爭、文明的競爭。文明的沖突突出地表現在各國人民所享用的核心價值觀之間的差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核心價值觀,缺少民族精神,那么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必然沒有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資本。因此,核心價值觀的出現不僅有利于解決各種社會問題,也是我國基于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針對現實社會狀況后作出的一個務實的抉擇。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對青少年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社會對教育提出的核心任務,必須認真抓好??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為社群中的共同體成員提供一種社群的價值觀念、一種穩(wěn)固的人生信念,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能夠將核心價值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社群主義者埃齊歐尼認為,核心價值作為一個框架,它是共享的、實質的和社群主義的[13]。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本質上來說就是社群主義的。
二、困境與質疑——“文明的選擇”還是“暴力的進程”
(一)核心價值觀與一般價值觀
核心價值觀是在與一般價值觀的博弈、爭論、比較中脫穎而出,成為統(tǒng)攝其他一般價值觀的理念。之所以能夠在價值觀“群雄逐鹿”的復雜關系中脫穎而出,其必然有著強大的力量,內容必然能夠澄清時代的價值訴求,有著一般價值觀難以企求的合理性、準確性、時代性以及自身所能夠擁有的永恒價值。核心價值觀能夠解答時代的困惑,能夠祛除人們精神道德的虛無感和迷茫感,所以核心價值觀教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所需要的工具,用以解決國家的各種問題。然而,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正當性受到了質疑。首先,有學者認為核心價值觀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種對平等概念的挑戰(zhàn),因為它引起了價值領域的不平等。其次,核心價值觀教育旨在傳遞社會主流價值觀、凝聚國家認同,這樣一種傳輸意識形態(tài)的運動實際上是否就是一種階級運動?另外,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否壓制了人的精神發(fā)展,是否閹割了全面發(fā)展的可能,最后導致“真正的人”的消失?
文化和價值觀念的多元化確實能夠幫助人們逃離價值權威的束縛,如一元價值觀在“祛魅”的同時也使人擁有了理性的自由,人們可以在價值領域內自由選擇自己所需要的價值觀,個體掌握了價值選擇的主體性和權威性。然而人們?yōu)樽约壕袷澜绲慕夥哦鴼g呼雀躍的同時,不同價值觀念之間的碰撞以及理想、信仰世界的沖突,也使個體在尋求自身價值世界的路途上感到彷徨和迷茫,自身價值世界的混亂無序,使個體在價值叢林中迷失了自己。這樣的狀況與功利主義、自由主義以及道德澄清學派所盛行的時代一樣,產生了各種信仰問題、認同問題以及社會問題。哲學家尼采曾洞見性地指出,價值領域的平等并不是最終的結果,“它只不過是一種更高秩序出現前的序幕”[14]。平等無疑是正確的訴求,然而價值觀領域的平等卻不是必要的結果,對價值觀念一視同仁恰恰是危險的,會帶來價值觀的混亂。沒有一種核心的力量整合價值觀,價值觀領域只能在各種碰撞、緊張中兩敗俱傷,沒有一種核心力量來統(tǒng)籌各種價值觀的差異,人們必然會產生信仰危機,社會必然會出現各種由于價值觀混亂而產生的問題。因此,核心價值觀的出現是人們的價值訴求,以解決價值選擇的困惑與精神世界的虛無。同時,核心價值觀并不是壓制其他一般價值觀,而是在價值選擇中體現了普遍性、崇高性的價值觀念,核心價值觀并非就是“一言堂”或者是“神圣價值”,也不是“價值霸權”。其次,核心價值觀作為一個國家、民族的精神內核,支撐和影響著社會上所有的價值判斷,必然蘊含著超越性的價值內涵,不可能滿足于所有價值觀的表達與躁動,國家選擇優(yōu)秀的而非平庸的價值觀作為民族發(fā)展和前進的不竭的精神動力,如果滿足所有價值觀的自我宣泄必然導致價值觀領域的失序。社群主義者埃齊歐尼認為,核心價值就是“共享的價值”不是“一致的同意”,后者是某種程序(如談判)的產物,是在策略基礎上達成的和解,而和解的雙方則具有不同的價值觀。然而如果人們擁有共享的核心價值,那么他們所達成的共識就能夠是穩(wěn)定的[15]。因此,作為教化的重要手段,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任務和目的就是探尋和傳播一種普遍性的價值共識。如果沒有價值共識,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存在既無必要也無可能。因此,核心價值觀作為一種基本的價值觀,它發(fā)揮著統(tǒng)攝、整合和引領其他價值觀念的作用,使其他價值觀念之間保持內在一致性和相互協調性,產生一種團結的內聚力和向心力,構成一個統(tǒng)一有序的結構體系[16]。
(二)核心價值觀與政治價值觀
核心價值觀一旦與國家權力緊密相連,不可避免地帶著傳輸意識形態(tài)的政治使命,肩負著傳遞社會主流價值、凝聚國家認同的任務。這是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現實整體社會的需要,我國的價值體系構建以社會為本位,這種社會本位的道德觀就是使核心價值觀與政治相結合的一方面原因。然而強調意識形態(tài)性是否就意味著“價值觀上的霸權”?社群主義者推崇道德的作用,宣揚責任的重要性有一定的道理,不可否認這樣的社會形態(tài)會帶有集權的危險。核心價值觀本質上不僅有著深刻的政治價值,同時我們也不能否認核心價值觀也是社會所需要的一種倫理價值。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指出,“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的資料,因此那些沒有精神生產資料的人的思想,一般都是受統(tǒng)治階級支配的。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不過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物質關系,因而,這就是使某一階級成為統(tǒng)治階級的各種關系的表現”[17]??梢赃@樣認為,只要還是階級社會,核心價值觀就無法擺脫這樣的性質,它一定是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體現統(tǒng)治階級意識形態(tài)。首先我們需要明白核心價值觀存在的目的即是為了社會以及社會成員的發(fā)展,本身就帶有工具性的一面,它作為社會共同體的一種集體教養(yǎng)方式,以期實現意識形態(tài)認同,喚醒人們內心對政治制度的自覺認同,因此核心價值觀教育正是統(tǒng)治階級為其統(tǒng)治秩序的正當性進行辯護的一種途徑。
我國目前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核心價值觀確實在維護和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方面做出了貢獻,然而我們并不能因此就判定核心價值觀就是一種為了達成某種政治目的而實行的價值灌輸。因為核心價值觀不僅是有著政治價值,同時它還為所有中國公民提供了一種價值追求,樹立了一種基本的價值理想和信念,不僅凝聚了價值共識,同時還使公民能夠在國家的發(fā)展之路上有相同的理想、共同的行動。納什指出,價值觀教育都是柏拉圖式的“形而上學的理想主義”。只有通過一種內涵著權威的具有普遍適用性和普遍必然性的價值觀念和價值標準的教育,才能在價值沖突和紛爭中,幫助青年一代樹立一個特定的終極目標,形成某種對世界和人生認識和解釋的穩(wěn)固根基,完成個體及社會價值體系整合的要求[18]。由此可見,核心價值觀的政治價值是我們所需要的,而不是強制實行的,它是響應時代道德呼喚以及政治價值訴求的一種途徑,而非被動接受以及強制灌輸的統(tǒng)治階級的意識。
(三)核心價值觀與人的全面發(fā)展
價值觀教育除了傳遞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價值觀之外,還需要具有更為高遠的意義,即實現人的自由且全面的發(fā)展,幫助人們探詢生活的意義和價值。核心價值觀教育作為對人的生命的成全,更需要關注人的發(fā)展和解放。學者俞可平認為,社群主義的出發(fā)點是社群,分析和解釋的核心范式是各種各樣的群體而不是個人,因此社群主義的方法論從根本上說是集體主義[19]??梢?,社群主義區(qū)別于自由主義的最顯著特征即是社群主義沒有強調個人的權利,因為任何忽視個人權利的理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不道德的。雖然社群主義沒有將個人權利放在一個重要的地位,但是也絕不可能忽視了個人權利的重要性。社群主義者認為只有集體利益得到保證,個人利益才有實現的可能,因此,在社群主義者看來,共同體利益的保證是實現個人利益的前提。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寫道“只有在共同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fā)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共同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在真正的共同體的條件下,各個人在自己的聯合中并通過這種聯合獲得自己的自由?!盵20]可見,核心價值觀強調社會、國家層面的價值需求并不是壓制個人的精神發(fā)展。實際上,社群主義者認為,包括國家在內的政治社群可以通過自己的積極作為,提供公共利益,最終增進每一個人的個人權益。還可以通過自己的無所作為來增進個人的權益,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個人的消極權利。社群主義者認為強調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并不意味著削弱其它方面的價值觀,同時如果只強調政治需求,忽視個人全面發(fā)展的實際需要,受教育者往往也不能產生有效的價值認同,核心價值觀也不能成為學生一生穩(wěn)固和堅定的信念。
三、培育當代青少年價值觀的策略與途徑
強調意識形態(tài)是正確的,預防核心價值觀壓制也是正確的,然而今天對我們而言真正重要的就是在先進的時代如何將核心價值觀教育建設得更為美好,讓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學生心中的價值選擇,轉化成為孩子一生中堅定的價值信念,成為孩子精神生命的“主心骨”,引領孩子一生。
(一)國家層面的核心價值觀教育需要重視學生的理想教育和信仰教育
以蘇教版高中的第一冊以及第三冊思想政治教材為例,第一冊教材圍繞我國的經濟生活方面做了深入的闡述,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闡釋了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知道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理解公平和效率的關系,懂得珍惜誠信的價值,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深切感悟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是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不僅是我國的興國之要,也是我國興旺發(fā)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這也是為什么將富強作為國家層面核心價值目標之首的原因。第三冊教材圍繞文化生活對我國的先進文化給予了肯定,文化同經濟、政治一樣,都是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對于每個民族和國家的發(fā)展來說,文化都是民族延續(xù)的重要標志,是體現國民素質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在這本教材中可以讓學生感悟到中華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道理,增強文化自覺和自信,知道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發(fā)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明確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目標和道路,學會辨識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積極參與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投身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雖然高中的思想政治教材圍繞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進行了闡述,并且有著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然而也不能說這樣的政治教材就是完美無缺的。比如說教材中缺少中國夢的宣傳教育,缺少引導學生如何將自己的個人理想融入到國家層面的富強、民主、文化、和諧的價值目標中。因此,教材的完善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宣傳社會層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取向,需要做好馬克思主義自由觀、平等觀教育,深入開展法制教育、形勢政策教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推進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培育良好社會心態(tài),建設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的現代社會。中小學的德育教材在個體道德的培養(yǎng)方面做得也非常好,無論是愛國、敬業(yè)還是誠信、友善,教材都有較大篇幅來講述其重要性??偠灾?,教材雖然不是完美無缺,但在基本體系上已經完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很大一部分。然而教材的編寫工作仍然任重道遠,不僅需要考慮學生的階段特征,還要將教材的內容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合,因此我們要優(yōu)化、強化教材中相關的內容,不斷地補充修訂教材,才能發(fā)揮好教材的根本作用。
(二)核心價值觀教育需要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
培育當代青少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質就是引導青少年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的過程。首先要想知行合一,必須使青少年掌握“知”。我國古代哲學家孔子說過,“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本”即是道德修養(yǎng)與道德修為,只有掌握了知識才能掌握道德。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提出著名的倫理命題“知識即美德”,也就是說個人如果掌握有關道德的知識,就能自覺地踐行美德,成為一個有德行的人,否則就會喪失個人的德行,做出有害于社會的事。由此可見,知識的學習對于掌握德行而言是必須的。至于讓青少年掌握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的途徑,卻不一定是灌輸。一提到價值觀教育,許多學者專家甚至是普通公民的第一反應就是空洞的內容、簡單的說教和單一的教育途徑??梢姡壳皟r值觀教育或者說是道德建設現狀的反常以及我們對于未來倫理道德建設的擔憂。有學者擔憂如果學校過多地尋求價值共識以及建構學校這個道德社群,可能就會忽視學生和教師的主體性。
面對這個挑戰(zhàn),我們需要改變教學的形式,迎接學生“主體性”的凱旋,將教育過程轉變?yōu)榻换?、交往的關系。核心價值觀內涵的傳授不需要“填鴨式”“訓練式”或者“注入式”的教育,因為這樣的教育違背了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本質,核心價值觀教育旨在培養(yǎng)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希望與追求,培養(yǎng)學生反思和批判的能力,如此的教育方式只能將學生的思想和精神置于被謀劃、被牽制的被動狀態(tài),最后的結果只會如勞倫斯所說的“機械的教育影響了生命的全過程”[21]。因此,我們應該盡力避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用新的教學方式如主體間的對話、相互之間的理解或者充滿趣味性的實踐活動來傳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性和重要性。如此一來,不僅體現了教育對學生主體性的成全,主體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對話本身也可以體現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目的,即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其道德認知和道德選擇的能力,使學生在對話和交流過程中感受到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科學化和人性化的特征,從而建構自己的道德體系。同時,我們還可以借鑒國外的核心價值觀教育。美國的新品格教育試圖通過建立充滿生活氣息的道德社群來促進個體品格的生成,這對改變我國傳統(tǒng)的道德教育過程中所形成的道德灌輸論和現代道德教育中的認知主義、形式主義等教育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22]。讓核心價值觀教育回歸生活,讓生活中的道德社群培養(yǎng)和促進學生的道德品質的形成,這是一個比較接地氣的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生活化,不僅易于學生接受,也易于學生踐行,因為生活化將核心價值觀從神圣的價值高位拉到普通的現實生活,讓踐行核心價值觀“跳一跳,夠得著”,而不是描繪一幅學生可望而不可及的遠離生活實際的理想化的價值天國,因為生活化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更有利于學生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需要融入實際生活
知易行難,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簡單,只是三個層面24個字,然而真正在實際生活中踐行卻不是容易的事情。劉奇葆曾經指出,如若使價值觀教育真正收到成效,“必須融入實際、融入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接受它,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23]。習近平總書記也曾深刻地指出,“要注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⒕唧w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個人都能感知它、領悟它,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實際行動”[24]。由此可見,要想真正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其核心問題就是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抽象化、理論化轉變?yōu)榫唧w化、日常化。因此,我們需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社會化,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這樣才能真正使核心價值觀變成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價值準則。
學校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陣地,不僅需要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同時也要讓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出課堂、走出講臺、走出論文。只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全人教育,才能真正實現大教育。家庭作為青少年教育的起點,不僅能夠發(fā)揮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啟蒙和熏陶作用,同時也能夠營造家庭和睦的氛圍,使家庭成為青少年核心價值觀念穩(wěn)固的源動力。社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大課堂,核心價值觀念的形成過程其實也是一種價值觀念的社會化過程,因此,將社會教育作為青少年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大課堂有助于培養(yǎng)青少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只有全面落實才能收到客觀的成效,只有經過具體實踐方可理解其深刻內涵。只有抓住靈魂,守住做人的底線,將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到實處,才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因此,我們不僅需要建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尊重青少年的主體性,同時加強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構建;還要正確認識偶像的榜樣作用,并運用媒體有針對性地宣揚愛國主義,同時發(fā)揮輿論導向功能,構建和諧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再者,利用榜樣作用,重點培養(yǎng)青少年群體中的先進個體,帶動其他同伴共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正面強化彼此的愛國情懷和奉獻意識,還可以通過教育實踐活動,促進理想和現實的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Cf.Amitai Etzioni.The New Golden Rule:Community and Morality in a Democratic Society,New York:Basic Books[M].1996,pp64-68.
[2]Cf.Amitai Etzioni.The Spirit of Community:Rights.Responsibilities,and the Communitarian Agenda[M].New York:Crown Publishers,Inc,1993:24.
[3][13][15]姚大志,正義與善——社群主義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11,372,363.
[4][10][19]俞可平:社群主義[M].上海:東方出版社,2015:1,33,3.
[5]國家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發(fā)達國家教育改革的動向和趨勢(第五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431.
[6]余維武:沖突與和諧——價值多元背景下的西方德育改革[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121.
[7][16]石芳: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核心價值觀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83,30.
[8]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J].中國高等教育,2014(10).
[9]張豈之.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7).
[11]阿拉斯戴爾·麥金太爾:誰之正義?何種合理性?[M].萬俊人等譯,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6:11-16.
[12]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國高等教育[J].2014(10).
[14]張旭東.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認同——西方普遍主義話語的歷史批判[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17]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2.
[18]石芳: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核心價值觀教育[M].[M].人民出版社2014:61.
[20]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9.
[21][英]伊麗莎白·勞倫斯:現代教育的起源和發(fā)展[M].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232.
[22]李西豐.社群主義視域中的美國新品格教育[J].,沈陽大學學報,2011(23).
[23]劉奇葆.在全社會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人民日報,2014-03-05.
[24]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不斷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N].人民日報,2014-05-25.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he state power, some people questioned whether the core values of education will form a kind of hegemony of values, become a hindr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freedom and comprehensive strength?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mphasize that ideology is not wrong, and that does not mean that it weakens other values. I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mphasize the political demand, ignoring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individual all-round development, so education often do not produce valid identity value, core values can not become the student life stable and firm fa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in addition to transfer of political values, but also have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has a higher meaning, namely to achieve allround and fre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Key words: Core values; communitarianism; core values education
(責任編輯: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