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留莊
【摘要】目的 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臨床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赴我院進行診治的腦出血偏癱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兩組病例均接受神經內科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實施早期康復護理,4周后對兩組患者的肌力進行比較。結果 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為74.0%,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6.0%,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腦出血偏癱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有利于其肢體運動功能康復,該護理模式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腦出血偏癱;早期康復護理;肢體運動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0..02
腦出血是一種嚴重危及生命的急性病癥,86.5%的腦出血幸存患者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肢體運動功能障礙,不僅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負擔,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1]。對于腦出血偏癱患者一般給予神經內科常規(guī)治療,而據有關研究表明,在此治療基礎上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利于患者神經功能、肢體功能、語言功能的恢復[2]。本研究旨在觀察腦出血偏癱患者在早期康復護理過程中肢體運動功能的改善情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赴我院進行診治的腦出血偏癱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齡44~74歲,平均年齡(60.13±7.55)歲,按照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所有腦出血偏癱患者均給予神經內科常規(guī)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進行早期康復護理,早期康復護理具體實施內容如下。
1.2.1 心理護理干預
腦出血為一種突發(fā)病癥,偏癱、語言功能障礙是最常見并發(fā)癥,患者短時間內往往無法接受,焦慮、緊張、易激惹等負面情緒隨之而來,護理人員應該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動態(tài),加強心理疏導,耐心向患者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給予患者更多鼓勵和支持,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增強患者治療依從性,為患者的預后奠定良好基礎。
1.2.2 急性期康復護理
床頭抬高15°~30°,囑咐患者保持良好的肢體位置,以健側體位為主,并注意體位交換,通常每1~2 h翻身一次。(2)肌肉按摩:定時按摩患者肌肉可以刺激運動神經,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huán),對肢體運動功能恢復有一定幫助。按摩應緩慢而有規(guī)律,力度以患者耐受為準,結合伸肌按摩和揉捏,尤其是患側肌肉和胸大肌,按摩2~3次/d,15~20min/次。(3)關節(jié)活動:每日進行關節(jié)活動可以防止關節(jié)僵直,有助于運動功能恢復?;顒雨P節(jié)前應采取舒適體位,放松肌肉,由近端向遠端輕柔緩慢活動,避免造成關節(jié)和韌帶的不必要的損傷,特別注意腕部和踝部關節(jié)。一般情況下每個關節(jié)每天活動2~3次即可。
1.2.3 恢復期護理
(1)指導患者進行獨立翻身,轉換體位等康復訓練。(2)鼓勵患者進行坐起訓練,一定時間后指導患者進行站立、轉移輪椅、行走、上下樓梯等運動訓練,同時指導患者獨立進食、洗漱、穿脫衣服和進出廁所等日常訓練。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肢體肌力恢復情況,4周后對兩組患者的肌力進行比較。根據布林斯特倫6級評定法,基本痊愈:護理后肌力恢復至Ⅵ級;顯效:肌力提高Ⅱ級以上;有效:肌力提高Ⅰ級;無效:肌力無任何提高。臨床總有效率=基本痊愈+顯效+有效概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兩組臨床總有效率對比,對照組為74.0%,研究組為96.0%,研究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腦出血是一種高致殘率的急性病癥,運動功能障礙是該病的常見并發(fā)癥。腦出血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結構具備再生能力,可塑性強,大量臨床實驗證實[3],早期進行科學合理的康復訓練可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受損神經組織和器官的自主恢復能力,促進受損腦組織、腦細胞修復,緩解或預防大腦組織萎縮,以達到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重新塑造的目的。早期康復護理是一種較為新型的護理模式,當患者經過搶救脫離生命危險后,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每位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在后期進行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康復護理及功能性鍛煉,從文中可以看出,因為患者在急性期以及恢復期所面臨的自身健康狀況不同,護理人員需要根據不同時期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總體來說主要包括心理疏導、良姿擺放、攣縮預防、按摩、康復訓練等幾方面。[4]急性期康復護理通過刺激患者患肢的運動神經,促進淋巴與血液循環(huán),促使其患側運動功能得到最大可能的改善?;謴推诳祻妥o理,在恢復期運動功能改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質量。通過對比研究可以看出,腦出血偏癱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后,患者肌力恢復情況明顯好轉,臨床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實施常規(guī)護理模式的對照組患者。總之,對腦出血偏癱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有利于其肢體運動功能康復,該護理模式值得臨床推廣5]。
參考文獻
[1] 任元梅,趙 燕.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出血術后偏癱患者恢復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2,22(1):179.
[2] 都興芳,王玉鳳.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肢體運動功能的康復護理[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1,23(16):2030-2030,2053.
[3] 李江林,何小花.高血壓腦出血后偏癱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體會[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1,19(3):109-110.
[4] 唐 云,凌 峰.110例腦出血偏癱患者康復護理干預后運動功能恢復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9(36):139-140.
[5] 徐嘉賀,陳狄洪,潘軍利.基底節(jié)區(qū)腦出血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0,30(8):694-697.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