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峰
【摘 要】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達到不需教師教就能自己進行閱讀的目的,也就是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它最主要的憑借是課本。但是,我們不能就此認為,只要讀完了教材,就能圓滿地達到要求,還應該讓學生積極主動大量地進行課外閱讀,因此課外閱讀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獨立;閱讀;能力;培養(yǎng)
要做好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的工作,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的興趣。如果學生對閱讀全無興趣,那么以后的工作就無法繼續(xù)進行,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激發(fā)興趣的方法很多,下面略舉幾例:
1、上好閱讀指導課,這是一條重要途徑。在課上,教師可以挑選有益的書籍,或簡述大意,或摘讀書中的精彩章節(jié),或提出書中要點,或解疑釋難,總之要充分利用閱讀課的45分鐘,以引起學生興趣。
2、介紹古今中外苦讀成材的故事。如:匡衡鑿壁偷光,“頭懸梁,錐刺骨”等,樹立榜樣,引導學生向故事中的人物學習。
3、召開故事會,朗誦會。讓學生講解所看書中的動人故事或精彩章節(jié),加以評析,從而互相啟發(fā),互相帶動。
4、進行個別指導。摸清學生的情況,再對讀書多的同學進行表揚,對讀書少或不讀書的區(qū)分情況,看是有書不讀。還是想讀無書,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指導。
以上幾種方法,對于提高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有較好的效果,對于閱讀工作的開展有比較不錯的幫助。
其次,要向學生推薦閱讀內容。小學生年齡小,分辨能力差,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統(tǒng)統(tǒng)塞進大腦,這就需要教師時時留心向學生推薦。推薦的閱讀內容,要注意把握內容健康,形式新穎,生動形象,符合兒童的心理和年齡特點的原則,還要深淺適度,能為他們接受才可以。推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結合課堂教學選擇推薦??梢愿鶕?jié)選的課文和與之有關的內容進行選擇。如:在講解《獄中聯(lián)歡》時,向學生推薦閱讀《革命烈士詩抄》《在烈火中永生》,在講解《小抄寫員》時,向學生推薦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進行了思想教育。
2、結合年齡特點進行推薦。小學低年級年齡小,識字少,閱讀能力低,但富于幻想,可以推薦內容短淺的童話、寓言、兒歌;小學中年級知識面擴大,能力有所增強,可以增選一些革命故事,兒童小說,科幻故事,兒童詩歌;小學高年級則應選一些歷史故事,反映現實的散文,小說,同時推薦一些自然科學方面的書。
3、結合活動進行推薦。為了配合社會、學校、班級開展的某一活動,可以選擇推薦不同的書。如以“我心目中的21世紀”為題開班會,應選擇科幻方面的書。
4、另外,還可結合個性特點,重要的節(jié)日,紀念日,結合鄉(xiāng)土歷史,地理情況進行推薦。
三、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掌握正確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效果,使知識轉化為能力,而不僅僅為看書而看書。
1、在語文課上,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五種能力——朗讀、默讀、分析、理解、審美能力,這五種能力的養(yǎng)成為進行課外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2、指導學生分階段進行并制定閱讀計劃。特別是對那些閱讀習慣差的學生,更應幫助他們定好計劃。在計劃中寫出閱讀數量、內容、方法、時間,以克服讀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3、指導學生的做好摘錄和讀書筆記,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要求學生每人一個本,隨時把認為好的詞句、片段、奇事、珍聞、分類摘錄,以備今后進一步閱讀引用備考;學生每閱讀完一本書,根據書的內容和自己的感想,寫成不同形式的筆記或書評,內容介紹,心得體會。
4、指導學生建立自己的讀書小檔案。在每讀完一本書店,在卡片上寫下書名,體裁,作者,主要內容,收獲,時間,然后定期匯集成冊,以備日后應用查考。
5、指導學生搞好知識遷移。讓學生善于把課外閱讀的體會運用到進一步閱讀中去,以提高閱讀能力,運用到寫作中去,提高作文能力,從而達到閱讀的目的。
學生閱讀能力提高要在廣泛的實踐中,才能盡快達到。因此,要對課外閱讀的數量、質量進行嚴格要求,才能達到目的。小學教師對這個問題一定要高度重視,迅速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