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萌萌
【摘 要】數學概念是中小學數學知識的基本要素,也是數學知識中最基礎的知識。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關系到學生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關系到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本文結合教育實踐,通過課堂實際教學舉例,介紹了如何針對中小學生進行數學概念的教學。
【關鍵詞】數學概念;概念引入;實踐;鞏固
對數學概念,即使是那些原始概念,都不能望文生義。在教學中,既要把握它的內涵,這是掌握概念的基礎;又要了解它的外延,這樣才有利于對概念的理解和擴展;同時,對于概念中的各項規(guī)定、各種條件,都有要逐一認識,綜合理解,從而印象更深,掌握更牢。
一、認識數學概念
在中小學數學中,數學概念是最基本的內容。所謂數學概念,就是事物在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方面的本質屬性,是人們通過實踐,從數學所研究的對象的許多屬性中,抽出其本質屬性概括而形成的。就是指那些數學名詞和術語。(在小學數學中反映數和形本質屬性的數字、圖形、符號、名詞術語和定義、法則等都是數學概念。)
數學概念是進行數學推理、判斷的依據,是建立數學定理、法則、公式的基礎,也是形成數學思想方法的出發(fā)點。因此學好數學的基礎關鍵是數學概念的學習,數學概念教學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數學概念形成是從大量的實際例子出發(fā),經過比較、分類從中找出一類事物的本質屬性,然后再通過具體的例子對所發(fā)現的屬性進行檢驗與修正,最后通過概括得到定義并用符號表達出來。實際上應包含兩層含義:其一,數學概念代表的是一類對象,而不是個別的事物。例如“三角形”可用符號“△”來表示。這時凡是像“△”這樣具有三個角和三條邊的圖形,則不論大小,統稱為三角形,也就是說三角形的概念,就是指所有的三角形:等邊的、等腰的、不等邊的、直角的、銳角的、鈍角……;其二,數學概念反映的是一類對象的本質屬性,即該類對象的內在的、固有的屬性,而不是那些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
二、形成概念的教學
形成概念的教學是整個概念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概念的形成是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感知、辨別而抽象、概括出概念的過程,因此,學生形成概念的關鍵就是發(fā)現事物本質屬性或規(guī)律。
1.形成概念的方法
(1)比較發(fā)現法。比較發(fā)現是指通過比較所學概念弄清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總結出本質屬性或規(guī)律。這種方法是針對事物之間的異同點進行探索,能提供對事物較為全面的認識,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發(fā)現方法。如教學“質數和合數”時,可以先給出一些自然數,讓學生分別找出這些數的所有約數并比較每個數的約數的個數,然后根據約數的個數把這些數進行分類:a.只有一個約數的;b.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的;c.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約數的,即約數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引導學生根據三類數的不同特點,概括出“質數”和“合數”的定義。
(2)類比的發(fā)現法。類比發(fā)現是指根據兩個或兩類事物在某些屬性上都相同或相似,猜測推斷出它們的其他屬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繼而得到新的結論。類比發(fā)現可以使學生明確知識間的聯系,建立概念系統。
(3)歸類發(fā)現法。歸類發(fā)現是指引導學生對大量的個別材料進行觀察、分析、比較、總結,從特殊中歸納出一般的帶有普遍性的規(guī)律或結論。歸納發(fā)現雖然是一種不完全歸納,但它能從特殊事例中發(fā)現該類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它體現了“從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具體實例的直接觀察,進行歸納推理,得出結論;也可以讓學生對實際例子進行分析,歸納出結論。例如“商不變的性質”“數的整除特征”“三角形三內角和等于180度”等一些基本概念公式方法中,都有一個不完全歸納的過程。
2.形成概念的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要適當運用對比。對于容易混淆的新舊概念,要通過分析、對比找出它們的異同點,既要找到它們的內在聯系,又要找到它們的根本區(qū)別。
(2)要及時做出言語概括。在形成概念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把所學概念準確、精煉、及時地概括出來,使其條理化,便于學生記憶。在進行言語概括時,注意引導學生總結概括。進行言語概括還要注意適時,要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系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學生豐富了感性認識后,水到渠成地揭示概念。概念如果概括過早,學生就會對概念死記硬背,使概念的掌握流于形式;過晚就起不到組織、整理概念的作用,達不到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
3.使用準確的語言幫助學生確切地掌握概念
在概念的講解中必須注意語言的準確和精煉。否則就會影響學生形成準確的概念,甚至給學生留下錯誤的印象或引起誤解。例如一年級講“沒有”時,用“0”表示,而不能講“0”就是沒有;四年級講“自然數和零都是整數”,而不能講“整數就是零和自然數”,教師教學語言要嚴謹、準確。要求學生回答也要準確、完整,要用數學語言來表述。
三、教學概念的鞏固
數學概念的鞏固過程,就是識記概念與保持概念的過程,也就是加深理解與靈活運用的過程。要鞏固概念,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對概念進行深透理解。只有深透的理解才能記得牢、用得活。數學概念的鞏固可在應用中鞏固,在應用數學知識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時,需用大量的數學概念。在實際應用中,可以鞏固所學概念,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一個新概念講完之后,要精心給學生設計練習,鞏固概念。
四、加強訓練,指導學以致用
“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是新課程標準所賦予我們新時期小學數學老師的任務。在實際教學中往往遇到學生會很熟練地背出概念內容,但不能進行靈活應用的現象。為此,教學中除了要重視數學概念的形成和獲得外,還要加強數學概念的應用訓練,以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數學來源于生活,就必然要回到生活中去。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用數學概念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訓練中體驗教學的價值,獲得成功的喜悅。
要讓中小學生掌握正確、清晰、完整的數學概念,必須在概念的教法上進行研究、學法上探討,從而提高概念教學的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