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群
摘要:所謂賞識,就是要欣賞孩子的優(yōu)點。賞識教育,就是在教育中要多給孩子以肯定鼓勵,使得他們在心理上產(chǎn)生一種成功的喜悅。素質(zhì)教育要求全體學生健康成長,賞識教育的特點在于注重孩子的優(yōu)點,用賞識作為催化劑,激發(fā)出孩子們的潛能。
關鍵詞:賞識教育:健康成長:促進發(fā)展
G620
一、教師應樹立賞識教育意識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實施者和主導者,教師的教育理念決定其教育行為的傾向,也決定者教育的結(jié)果。面向全體學生,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必須自覺樹立賞識教育意識。
要做到從內(nèi)心賞識孩子。賞識孩子首先是要平等地看待孩子,并尊重孩子。其實孩子都是脆弱而敏感的,與他們相處要從內(nèi)心里學會賞識孩子,不要老是拿大人的標準來評價孩子,要把他們看成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從心里真正的尊重他們。內(nèi)心賞識最重要的特征是“蹲下身子和孩子說話?!饼垜_的《親愛的安德烈》中有一段描述,她十六歲的兒子菲利普在多次觀察實驗后歸納道:“歐洲人是看年齡的,譬如在德國學校里,你只要滿十四歲了,老師便要用‘您來稱呼學生。但是中國人看的不是年齡,而是輩分,不管你幾歲,只要你站在你媽或爸身邊,你就是‘小孩,你就沒有身份,沒有聲音,不是他講話的對象,所以,他才會眼睛盯著你的媽或爸發(fā)問,由‘大人來為你代言?!饼垜_深受感觸,此后,即使站在朋友身邊的孩子只有醬油瓶子那么高,她也會彎下腰去和他說話。賞識教育首先要尊重學生,獲得信任,尊重才可能發(fā)現(xiàn)優(yōu)點,信任才能悟道。在教育教學中要講究和學生做知心朋友,不要動輒以先知者自居,要放下架子,半蹲著和學生說話。
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一則泰國公益廣告中做了這樣一個實驗,當媽媽們看到自己的孩子滿身都是泥垢后,許多皺著眉頭,大聲訓斥,這時墻上出現(xiàn)視頻,顯示今日的優(yōu)秀之星是她們滿身泥垢的孩子,孩子之所以會把自己弄得這么臟,是因為去幫助了老爺爺搬花盆。媽媽們一改之前兇惡的態(tài)度,說自己超級高興,并以自己的孩子為榮。很多媽媽甚至流下了熱淚,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想她們會不會生氣就去幫助別人,很驚奇孩子會如此善良。一位母親在知道真相后流著淚給了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孩子覺得奇怪:“你為什么要哭?”“因為我以為你又在學校淘氣了,但你是在幫助他人?!边@位母親沒想到事情是這樣的,看到她兒子弄得渾身那么臟的時候,她習慣性的以為他又調(diào)皮搗蛋了,直到她看到了事情真正的經(jīng)過。所以不要著急下結(jié)論,不要過早地認定孩子不愛讀書,不會學習,什么都做不好,要試著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從內(nèi)心里賞識他們。
二、賞識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促進劑
愛因斯坦說:“只有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王煊說:“愛生必須用真情,情真方能育良才。”赫爾巴特說:“孩子需要愛,特別是當孩子不值得愛的時候?!睈凼墙逃撵`魂,只有融入了愛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賞識教育是當今流行的六大教育理念之一。賞識,指的是對人的才能或價值予以肯定、贊揚。我們實施素質(zhì)教育,求的就是每個孩子在一定的層面上都能成長,有所成就。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學校推行“成長?賞識”的辦學理念,無疑是正確的,因為賞識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促進劑。
賞識教育就要求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亮點,優(yōu)點,哪怕是些許的進步,及時肯定,鼓勵,給與學生前進的動力,明白前進的方向?;蛟S我們的學生不一定都能成就大業(yè),但成長教育理念就只希望學生都能為社會做出相應的貢獻,大小不論。因此,賞識是最佳方式,不斷地推動著全體學生向前發(fā)展。反之,精英教育是面向少數(shù)學生,與之相對應的是不斷淘汰,在無情的打擊下,不斷的否定中,多數(shù)人失去信心,在反復的淘汰中獲得少數(shù)的頂尖人才。這絕非基礎教育應該從事的事。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尚不健全,承受能力有限,辨別是非能力不強,采用動輒批評,否定的教育方法,學生會辨不明方向,甚至無所適從,喪失信心,甚至被社會拋去。因此,賞識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促進劑。
三、講究賞識教育的方式方法
賞識教育并不是一味地進行無目的無原則的表揚,是講究方法和方式的,更重要的通過肯定,讓學生明白是非,明確方向;通過鼓勵,讓學生提高勇氣,獲得激勵,勇敢前行;通過細節(jié)引導,讓學生及時補充能量,不斷前行。
肯定是賞識教育的重要方法。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做過一個實驗,來探究孩子是如何應對挑戰(zhàn)和困難的。她讓一些十歲大的孩子嘗試解決稍稍偏難的問題,一些孩子積極應對,他們會這樣說,“我喜歡挑戰(zhàn),”或說,“你知道的,我希望能有所獲?!边@些孩子明白,他們的能力是可以提升的,這就是信心。另一些孩子覺得面對這些難題是不幸,宛如面對一場災難,這就是缺乏信心。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前者在于他們通過人們不斷肯定的引導,有了堅定的前進的勇氣,形成成長型思維模式。后者可能是他們平時的才智受到了錯誤評判,產(chǎn)生失敗心理,形成條件反射,養(yǎng)成固定形思維模式。由此可見,及時肯定是賞識教育的銳器。
激勵是賞識教育的推進劑。在一項研究中,人們發(fā)現(xiàn)在分數(shù)第一壓力下的人群里,當某次考試未通過時,有的人會在下次考試中作弊,而不是更加努力地學習,呈現(xiàn)虛榮狀態(tài);有的人會找到那些考得還不如他們高的孩子比較,以尋求自我安慰。這一類人學習目的性不明確,學習動力缺乏,究其原因是平時承受巨大壓力,遇到挫折獲得的正確的引導,不是通過樹立遠大目標來激勵自己,不是通過尋找挫折的原因,挖掘自己的潛力獲得前進的動力,潛意識中形成“我不行”的想法,失去繼續(xù)努力的勇氣。因此,賞識教育需要教師在關鍵的時候運用激勵的方法,不是再加壓,不是批評,而是鼓勵,通過分析利弊,尋找學生的亮點,支撐點,獲得信心和勇氣。我們可以有技巧地去表揚他們的努力與策略,他們的專注、堅持與進度。
關注過程是賞識教育的特征。一是要全程呵護。學生的教育培養(yǎng)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細節(jié)決定成敗,學生的心理特征決定在成長發(fā)展的過程中會有反復,需要教師關注教育的全過程,要充分了解每位學生的特性;要制定學生成長全程預案,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條不紊;要始終堅持及時肯定,及時鼓勵,不斷助力;要關注細節(jié),不放過任何可資利用的長處、亮點;要善于挖掘資源,即使是面對學生的過失也不忘賞識學生的有利因素,堅持正面引導。二是賞識學生相應活動的過程。對過程的肯定會塑造孩子的韌性,卡羅爾教授發(fā)現(xiàn),賞識過程,會賦予孩子們更多的自信,指引他們不斷向前,越發(fā)堅持不懈。會讓努力與困難的意義在孩子心目中發(fā)生變化,在此之前,努力與困難讓他們感覺自己很笨,讓他們想放棄,但如今,正是努力與困難讓他們大腦中的神經(jīng)元得以形成新的連接,更強的連接。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參考文獻:
[1]《賞識教育的學習心得》[OL].賞識教育網(wǎng),2014-03-11.
[2]吳昊.《賞識教育意見研究》[J/OL].公務員期刊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