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杏詩
摘要:后進生又稱為“差生”或“問題學生”,是指班集體中學習或品德某方面或多方面暫時落后的學生,他們往往表現(xiàn)為以自我為中心、自卑心理強、自律能力弱、自強意志低,在學習和生活上一旦遇到批評、困難或挫折,就會變得自暴自棄,以逃避、退縮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對進步失去追求的動力。后進生在一個班集體中占的比例可能不多,但他們對全班同學的負面影響卻是很有殺傷力的。能否有效實現(xiàn)后進生的轉化,最大程度實現(xiàn)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是班級管理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后進生心理輔導
B844.1
古語云:十只手指有長短,出水荷花有高低。受家庭背景、不當教育和社會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每一個班都可能不同程度存在著學習差、品德差或者學習品德都暫時較差的學生,他們厭惡學習、性格暴躁,甚至沾染上逃學、賭博、滋事、早戀和沉迷網(wǎng)絡游戲等不良習慣,這不僅不利于其個人的健康成長,更對班風、學風和校風帶來摧殘性的影響。
受長期以來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當前的小學教育中,仍然存在著片面追求學習成績而忽略對小學進行心理輔導的情況,未能對小學生的心理輔導給予足夠的重視,對后進生的心理輔導方面仍然存在著很多弊端,有待進一步研究和解決。
本文將以小學生心理健康輔導的典型案例為藍本,對后進生形成的原因和轉化后進生的策略等進行分析,希望借此引起學校和老師對轉化后進生心理輔導的共鳴,在現(xiàn)實教育教學工作中,用愛心包容后進生的缺點,用耐心引導后進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人生觀,幫助他們在老師和同學面前慢慢自重、自尊、自信起來,最終實現(xiàn)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小學生心理輔導案例分析
小張是我2015年所教的一名六年級學生,13歲,智力水平較好,但紀律渙散,經(jīng)常遲到,學習不用心,做作業(yè)全憑個人喜好,老師批評他也滿不在乎,頂撞班干部時有發(fā)生...... 在班中屬于較為典型的后進生,老師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經(jīng)了解,小張父母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為了讓子女享有更優(yōu)越的生活和學習條件,長年在外工作,小張與父母缺乏應有的交流,小張的日常生活主要由爺爺奶奶監(jiān)護照顧,是一個典型的留守兒童。爺爺奶奶給了他較好的生活條件,但由于受到知識水平、隔代教育 “心理代溝” 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爺爺奶奶對小張的課外學習輔導和思想教育幾乎是真空,導致該同學以自我為中心、自卑心理強、自律能力弱、自強意志低,當在學習和生活上一旦遇到批評、困難或挫折,就會變得自暴自棄,以逃避、退縮的態(tài)度對待,久而久之便對學習失去興趣、對進步失去信心。
二、案例分析--后進生心理輔導策略分析
針對小張的實際問題,筆者對該案例進行了深入分析,認為導致小張成為后進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環(huán)境因素的直接影響,有之前不當教育因素的作用,也有社會環(huán)境和風氣的影響等等。找準了小張后進生形成的原因后,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其開展心理輔導,引導他逐步自信、自強和自立,以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積極的生活姿態(tài)融入到班集體中。老師和同學們看到小張的驚喜變化,也印證了這一后進生心理輔導策略是行之有效的,謹以此文和大家共勉。
(一)以賞識激發(fā)追求進步的源動力
在研究小張的案例中個案中,我發(fā)現(xiàn)他的內(nèi)心是欠缺自信的。他認為老師不會喜歡學習不好的學生,認為同學會歧視品德不好的自己,認為爺爺奶奶不會懂得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的,甚至連小張自己也會有時不喜歡自己,自卑、厭學是他最明顯的標簽。針對這種情況,我決定對他進行“賞識”教育,幫助他重建學習的信心,鼓勵和引導他多一點和自己對比,拿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對比,每天進步一點,他也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學生。為此,我努力發(fā)掘和抓住小張身上的“閃光點”,哪怕是一點點的長處、一點點的進步、一點點的改變,我也給予正面的肯定和評價,讓小張覺得自己也有優(yōu)點,覺得自己并不比別的同學差。比如:小張在籃球方面有一定的天賦和基礎,帶球、控球和投球在全班同學中都是最好的,剛好遇上學校要開展班級籃球比賽,我在班會上任命他為新學期的體育委員,交給他明確的任務,鼓勵他不要浪費了自己的籃球“天才”,希望由他組建二支籃球小分隊并加強訓練,爭取在全級藍球賽上取優(yōu)異成績,不會辜負老師和同學們的信任和期望......全級第一名的比賽結果公布后,我在班會課上隆重地表揚了小張的技術、努力和策略為班贏得了榮譽!此刻的小張不僅贏得了同學們贊賞的目光,他的小臉蛋也洋溢出之前未曾有過的自信?;@球賽后的小張有了質(zhì)的變化,對學習開始感興趣了,對生活也更多了點陽光正能量。
(二)以尊重開啟認識自我的里程碑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是最高層次的需求。小張對尊重的需要和渴望也不例外。根據(jù)小張性格孤獨、不善健談的性格特征,我決定以“尊重”為切入點,對其開展心理輔導。一方面,我以師者的身份言傳身教,尊重他的學習和生活上的表現(xiàn),沒有因為他基礎差需要重復數(shù)次才能學會別人一次就能學會的知識而批評他,而是更多地引導他明白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也有他的缺點,只要努力,就會越來越優(yōu)秀;另一方面,要求同學們多點包容他、幫助他,讓他感受到班集體這個大家庭并沒有因為他一時學習差點、表現(xiàn)暫時差點而嫌棄他,主動和他交朋友,熱情為他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和問題,使他切身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正是因為老師和同學們的尊重與幫助,正是因為榜樣和集體的力量,小張漫漫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不再為暫時學習成績差點而自暴自棄,而是變得敢于為自己定目標,變得更努力學習以彌補基礎薄弱的不足,變得更主動融入班集體的各類活動與同學們打成一片。
(三)以真誠共筑師生關系的新征程
后進生的轉化過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表現(xiàn)為反復多變。在對小張進行心理輔導過程中,我也在開始的時候遇到過冷漠、反對甚至是對抗的情況,究其原因,是因為他曾經(jīng)的認知習慣和思維模式總認為老師的意圖是“別有有心”的,不愿意接授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我一方面多主動與他談心,在操場談、在活動課談、在教師辦公室談......主動關心其學習生活上遇到的困難,主動為他出點子給意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很快,我的真誠付出見到了成效:他心理上不再抵觸我,不會再認為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都是別有用心的。小張后來的出色表現(xiàn)也印證了筆者的一個觀點:真誠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后進生的轉化更徹底,是一股讓后進生自勉、自勵、自強的持久力量。
三、轉化后進生心理輔導反思
每個班都可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后進生,后進生就像推遲盛開的鮮花,不是不會開,而是花期的到來需要教師這位園丁的精心培育;后進生就象一個生病的病人,教師只要像醫(yī)生那樣望、聞、問、切,了解病情,分析病因,對癥下藥,后進生的轉化自然水到渠成。
因此,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能正確運用心理學理論開展對后進生的心理輔導,深刻認識后進生心理輔導的重要意義,把心理健康教育穿教育工作全過程,轉化后進生自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生心理輔導工作任重而道遠,還需要教師長期堅持和主動投入到后進學生群體教育中去。本文中,筆者分別從小學生心理輔導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后進生心理輔導策略分析、轉化后進生心理輔導反思三方面進行分析,希望能對研究小學后進生心理輔導工作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馮凱.《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論分析[J].中國培訓,2016(14).
[2]王軍.農(nóng)村中小學生心理問題及對策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7).
[3]邱俊國.淺談中小學生心理障礙產(chǎn)生的原因與矯正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