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生厚
摘 要:“高效課堂”教改實驗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在實踐中恰當處理好獨學與對學、群學,教案與導學案,課堂檢測與課外作業(yè)和教輔資料,教學模式與學科特色以及預設與生成等五組關系,有利于“高效課堂”教改實驗的順利推進。
關鍵詞:高效課堂;推進;關系
一、獨學與對學、群學的關系
獨學、對學、群學是“高效課堂”教改實驗最基本的學習方式;獨學其實質是自主探究學習,是學習的核心;對學、群學其實質是學生兩兩之間、組內(nèi)學生之間、班內(nèi)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學習,是對獨學的有益補充和拓展。目前課堂中有一種怪象,教師一味地組織學生開展對學、群學,卻忽視了學生的自學,表面上課堂熱鬧非凡,其實對學、群學問題價值不大,有的根本毫無價值,導致學習效率低下。有研究表明70%左右的知識學生完全可以靠自學完成?!案咝дn堂”倡導合作學習,推行對學、群學并不是不要自學,而是要通過合作,生生之間結對或學生共同參與解決自學有困難的問題,說到底是把傳統(tǒng)教學中由教師包攬的問題交由學生自己來解決。獨學是基礎,對學是常態(tài),群學是升華。
二、教案與導學案的關系
教案以教為中心,導學案以學為中心;教案服務于教師,為教師上好課預設教學方案,導學案服務于學生,為學生自學提供學習方案?!案咝дn堂”的導學案旨在引導教師更多地將關注點由重視教法設計向重視學法設計轉變,更多地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更多地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鮮活的生成問題。但在“高效課堂”推進過程中有些學校要求教師既要備教案又要編寫導學案。實際上教案主要用于應付各類檢查,導學案主要用于教改實驗,教案與導學案并存卻又用途相悖導致教師心生抱怨又疲于應付,一方面增加了教師的負擔,另一方面嚴重影響了教師參與教改的熱情?!案咝дn堂”解放的不僅僅是學生,更要解放教師;解放教師就要減輕教師無謂的負擔,教師不必再為應付檢查寫教案,而要將主要精力放在導學案編寫上。導學案的編寫要注重對教材重組,關注學法指導,以促進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形成和探究式學習方式的養(yǎng)成,切忌用要求代替方法,更要杜絕資料搬家使導學案變身為習題集的傾向產(chǎn)生。
三、課堂檢測與課外作業(yè)和教輔資料的關系
檢測和作業(yè)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案咝дn堂”要求“堂堂清”,教學檢測被納入課堂教學,于是在有些學校又產(chǎn)生了一種怪象,既組織當堂檢測,又布置課外作業(yè),還要學生完成學輔資料,而且內(nèi)容重復,無形之中又加重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與課改精神相悖?!案咝дn堂”的優(yōu)勢在于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真正得到了落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使課業(yè)負擔得到有效減輕。如果課改一搞,課內(nèi)進行檢測而課外作業(yè)依然未減,而且作業(yè)內(nèi)容課內(nèi)課外又是老面孔且重復出現(xiàn),隨著課改的深入,學生對自主學習方式的認同感勢必會被過重的課業(yè)負擔沖淡,無形也會影響學生參與教改的積極性?!案咝дn堂”關鍵要課內(nèi)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檢測要將課后作業(yè)和學輔資料有機整合,并按照基礎型、拓展提高型分類設置,力戒資料搬家,課外作業(yè)則以實踐活動為主,不再設置書面作業(yè)。
四、教學模式與學科特色的關系
預習、展示、反饋是“高效課堂”教改實驗的基本程式,在這種基本程式下派生出了“三三六”“271”“五步三查”等好多可行可學可推的教學模式,可以說教學模式的運用在“高效課堂”推進過程中,尤其在課改初期有效規(guī)范了教師的課堂流程和教學行為,發(fā)揮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解決了新課改推進中的一些瓶頸問題。但有些學校和教師“為模是舉”,一味地追求模式,不論學科特點只管套用現(xiàn)成模式,導致“高效課堂”模式化,更嚴重的是不論學校實際、不分學科套用一種模式,使五彩紛呈的教學失去了自身特色,導致課改成為“千課一模”“千校一面”,這既不利于“高效課堂”,更不是課改的初衷。推進“高效課堂”必要的模式必不可少,但當新的課堂結構構建后,就要自覺地“破?!保俳?,最終形成具有教師個人風格、學科特色的模式;模式一旦建成,更不能一招鮮吃遍天下,而要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及時順應并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服務。
五、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預設更多體現(xiàn)的是教師對知識的掌握、對教材的處理、對學情的了解、對教學資源的支配,是教師教學經(jīng)驗的展示,是教師教學智慧的體現(xiàn),其實質是教師對課堂的控制;生成反映的是學生學習的疑惑、獨特的體驗、生活的狀態(tài),是學生生命現(xiàn)狀的張揚,其彰顯的是學生身心發(fā)展水平;傳統(tǒng)課堂以教師為中心,以教論學,教師的知識水平?jīng)Q定著學生的學習水平,講究預設的精彩;“高效課堂”以學生為中心,以學定教,關注學生生成的意想不到;“高效課堂”強調(diào)多學少教,教服務于學,但并不排除預設,而且對預設提出了更高要求;預設促進生成,生成發(fā)展預設;好的課堂在預設中體現(xiàn)教師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現(xiàn)師生智慧碰撞的火花。沒有預設的課堂是不負責任的課堂,而沒有生成的課堂是不精彩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張躍國,張渝江.透視“翻轉課堂”[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
[2]畢中喜.試談提高小學數(shù)學記憶效果八法[J]新課程(教研版),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