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綺
摘 要:在英語教學中,學生的讀寫能力培養(yǎng),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在教學中,教師也十分重視對于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隨著新課改的發(fā)展,教育教學的方式層出不窮,例如小組合作式學習模式、微課教學、學案導學法,支架式教學。以支架式教學為例,分析其在初中英語讀寫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初中英語;讀寫教學;應用
支架式教學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在支架式教學中,學生被看作是一座建筑,而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建筑不斷向上擴展的過程,教師所運用的支架式教學方法就是為了輔助學生更好地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在教學中,這種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下面,筆者將對其進行具體
論述。
一、搭建支架,明確學習目標
在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上,課堂教學以教師的“教”為主,往往是教師教到哪里,學生就學到哪里,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缺乏自主性。而且英語又是一門外語知識,一些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長期不能自主,很容易喪失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較為被動,他們的學習目標也不強。因此,教師在采用支架式教學英語知識的時候,首先必須要做的就是搭建支架,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當然,在制定學習目標的時候也不是教師單方面的責任,而是要由學生和教師共同制定,因為學生最了解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如何。
二、進入情境,模擬語境
英語學習對于我們而言是一門外語,脫離了母語的學習語境,許多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閱讀和寫作知識時,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一個問題,比如說在生活中自己用漢語講是一句很簡單的話,但是將其翻譯成英語之后,如果從單個單詞去看,這句話與漢語表達順序會有很大的差別,這也為許多學生的英語學習增加了難度,導致學生在寫作上、語法上存在問題,而在閱讀時,理解也極為困難。而且,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時候,也缺乏必要的語言
環(huán)境。
基于這種情況,在教學時,教師還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學習情境,模擬語境。如在教學中How much...是一個較為常見的句式,而a bottle of、a packet of等不可數(shù)名詞前加容器表示量的大小是短語的重點,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部分的知識,教師可以模擬相應的語境,讓學生將自己所用的文具當成商品,進行對話練習,互相糾錯,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口語能力的提升,在閱讀和寫作的時候,學生運用起類似的句式時也更加得心應手。
三、獨立探索,自主探究英語知識
支架式教學十分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有助于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對于他們的學習有較大幫助,這也是支架式教學發(fā)揮作用的一種表現(xiàn)。例如在學習上文所提到的How much...句式時,教師如果只是簡單地告訴學生How much后面連接的系動詞是is和are,而使用is或是are由其后所接主語的單復數(shù)而定。對于這個問題,學生雖然知道了答案,但是由于缺乏自主探究,學生可能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對于學生理解知識的幫助并
不大。
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還應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自主探究這部分的知識,找出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這樣學生在做閱讀理解和寫作運用類似的句型時,就能少犯錯。
四、合作學習,共同提高
在學習知識的時候,教師既應當倡導學生獨立自主地探究知識,也應當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俗話說“獨木難成林”,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在這個時候,就需要學生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而支架式教學中的合作就是建立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學生在自主探究知識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而且不同的學生在面對同一個問題的時候,由于認識的角度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看法。
比如說,borrow,lend這兩個單詞在中文翻譯中都是“借”的意思,但是在英語表達中一個表達“借入”,一個表達“借出”,有很大的區(qū)別。學生理解的角度不同,對于單詞的認識也不同,而這對于他們的閱讀和寫作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為了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要注重讓學生合作學習,一起探討英語知識,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總之,教無定法,教師在教學英語讀寫知識的時候,采用支架式教學法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使其更好地適應教學,而支架式教學的效果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顯現(xiàn)出來,它需要學生持之以恒的堅持,并且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開展,這樣才有可能發(fā)揮出支架式教學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藍山鈁.淺析支架理論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踐[J]. 英語教師,2015(24).
[2]諶亞芳.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初中英語合作閱讀策略訓練實踐研究[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