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沙江·吐爾地
摘要: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主要渠道,因此,教師要給予文言文足夠的重視。加強對文言文的技巧指導,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使其更好地品味文言文的獨特魅力,以提高文言文的教學效率。對此,本文從四個方面進行了嘗試:激發(fā)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引導學生走進文章所描繪的情境中,與文言文知識拉近距離;創(chuàng)設問題,激發(fā)探討積極性;重視積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等,以期能對初中文言文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興趣
引言
文言文相對白話文理解起來更難。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經(jīng)過幾千年的歷史演變,承載著很多的歷史沉淀。當下是白話文的“天下”,但是,正因為如此,更不能放棄文言文的學習。文言文年代久遠,學習起來也難免讓人覺得拗口、且枯燥乏味。但是作為中國文化古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審美能力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文言文中很多字詞不同于當下的白話文,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很難做到深入體驗古人在文言文中要表達的思想,這也導致文言文教與學效率低下。正因為如此,在教學中做好以下幾點是關鍵。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學習文言文興趣是關鍵。在教學文言文時,如果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與學效果也就有了保障。在實踐教學中,也能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規(guī)律:對文言文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學習積極性也高,成績較好;反之,成績就會不太理想。相對于文言文的教學來說,有非常多的內容、背景、語法知識等,學生都不是很了解,這樣的結果在糊里糊涂中學完,到最后也不知文章的寓意和主旨所在。為了能夠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可以讓學生事先進行相關的預習,又或者是閱讀一些白話文,或者觀看相關的影視作品等,讓學生對文章有個大概的了解,在所熟悉的知識環(huán)境下進行學習,學生的興趣就會很自然的提升,同時也會促進他們的學習。如在觀看《貞觀長歌》、《西游記》等,首先可以讓學生積累到一定的文學常識,還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與學習興趣,通過相關的影視作品與視頻講座,激發(fā)學生自身的好奇心,刺激學生閱讀原著的心里欲望。對于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其方法是多樣的,如精心進行導入,巧妙設置疑問,讓學生發(fā)現(xiàn)文言文中的語言美等等。就拿巧妙設疑來講,初中生好奇心比較重,一定的問題情境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二、教師引導學生走進文章所描繪的情境中,與文言文知識拉近距離
文言文知識與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時間相隔太久,文化之間存在非常大的差異性,教師善于利用趣味性的教學語言把學生們帶入古代情境中學習古人的語言表達形式,根據(jù)文言文內容了解當時所處的文化背景。如在教學《醉翁亭記》一課時,老師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給學生們講述那時候的政治背景,以及作者本人當時所處的年代的歷史情況,讓學生能夠更加了解作者要抒發(fā)的情懷,從而對作者的表達手法更加嘆服,優(yōu)美的文字能讓學生更樂于去閱讀與記憶。對文章中所描述的美麗景物在腦子里勾勒出一幅美麗的景象,讓其更加具有畫面感為文章增加生機與活力。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把內心的感受、所思所想勇敢的去表達出來,與作者進行心靈上的溝通,讓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更加具有熱情。教師可以充分結合多媒體教學方法增強學生自身的畫面感,讓學生能夠真切進入畫面中,了解作者的具體表達手法。讓學生對文言文知識學習更有信心,對文言文知識有更熟悉的感覺,從心底增加對文言文知識的熱愛。
三、創(chuàng)設問題,激發(fā)探討積極性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如果通過一系列巧妙地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自身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與探求動機,增強學生自己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們可以帶著好奇心去進行探索,讓學生們在閱讀過程中而不覺得枯燥。其次,帶著問題去閱讀文言文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有目的地去解決一件事可以使得解決過程變得更加容易,同時還能具有明確的方向。最后,帶著問題去研究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提出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教授學生文言文之前,要對所講述的內容要有深刻的了解,要掌握其中的重點詞匯、句子或者文章的中心內涵以及主要說明的問題。要研習教材上文言文的課后習題,以及這些習題的拓展,還有研究歷年中考對于文言文的考查角度和考查重點、難點,然后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要實用、高效,要能包含本節(jié)重點難點,提出的問題還要有探討性,可以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到很好的效果。這樣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切實提高了學習效果。
四、重視積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積累是學習文言文的有效途徑,語文又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涉及的內容廣,需要平時的積累與訓練,文言文的積累重要性更加突出。評價學生文言文學習深淺程度重點在于考察他們的記誦累積效果。教材中所選擇的文言文難度呈逐漸增加之趨勢。學生如果平時不積累,沒有扎實基礎,會越學越吃力。所以,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是關鍵。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查資料,知曉文章的大致含義,教師不要大包大攬。其次,教師適當給學生布置任務,不要逐字逐句講解文言文。因為面面俱到的灌輸會讓學生的思想更懶惰,更缺乏學習的積極性。此外,重視方法的指導是關鍵,既要讓學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習得的知識遠比教師傳授的效果要好的多,掌握也會更加牢固。
結語
文言文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結晶,內涵豐富多彩,博大精深。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文言文教學開始涉足改革,涌現(xiàn)了一大批語文教改大家,形成了一些新的文言文教學方法。2001年,《語文新課程標準》頒行,進一步明確了初中文言文教學的目標,文言文教學目標就是實現(xiàn)文言文教學的價值,把文言文教學與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聯(lián)系起來.初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是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學習祖國傳統(tǒng)的筑基階段。在文言文教學中,建立以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探索優(yōu)化教學的方法途徑,調動學生對文言文的探討興趣,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全身心地投入到文言文的學習中,這樣,文言文教學也必將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從過去的“怕學”變?yōu)椤皹穼W”, 使文言文教學達到我們的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丁清尚.初中語文文言文有效學習的策略研究[J].師道·教研,2014(12).
[2]王寧匾編著.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3]李海濤.初中語文文言文課堂教學策略探討[J].新課程學習,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