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連軍
摘 要: 隨著國家對高職院校的重視,資金投入在增加,教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高等數學的教學也要與時俱進,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開展信息化教學。本文從四個方面論述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可以擴展學生學習的時間。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利用網絡平臺隨時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完成作業(yè)和考試,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滿足企業(yè)對技能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信息技術 高職數學 教學效率 教學過程 網絡平臺 創(chuàng)新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1-0114-01
近些年來,隨著國家百所示范校、百所骨干校的推出,國家和地方對高職院校高度重視,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教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多媒體、一體機和網絡等信息技術悄悄的走進了課堂。越來越多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不言而喻,那么對于邏輯嚴密、高度抽象和推理性較強的高等數學,利用信息技術能夠提高教學效果嗎?經過多年教學實際經驗,舉例談一談信息技術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優(yōu)勢。
一、利用信息技術展示抽象的高等數學的定義
高職院校的學生高考數學成績及格的很少,數學基礎較差,高等數學的概念和定理等有一些很抽象,很難理解。利用信息技術把抽象的知識動態(tài)化,把難以理解知識通過一體機或課件展示出來,學生們通過感官來理解抽象的知識。例如在講極限的概念時,只是從理論上講解很枯燥,學生難以理解。通過“割圓術”,即圓的內接正多邊形邊數無限增加后,它的面積會無限接近圓的面積。利用一體機通過動畫的形式把圓的內接正多邊形邊數無限增加的過程用動畫形式演示出來,隨著正多邊形邊數增加,它的面積無限接近圓的面積。學生就容易理解極限的概念。在如,為了讓學生理解某一點的函數極限,利用ppt播出博爾特在柏林世錦賽上的百米比賽視頻,通過感官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問學生現在人類百米的世界紀錄是多少,學生積極的回答9秒58。那么人類到目前為止跑完百米的極限時間是多少?進而講解某一點處極限的概念,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利用信息技術把一些定義和定理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使抽象理論變得生動,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信息技術節(jié)約時間,增加課堂上的教學知識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長期以來,大多數學生認為高等數學的課堂教學理論知識較多,動腦時間較多,既抽象又單調,甚至于枯燥的。信息技術的引入,改變了學生們的這種觀點,高等數學課堂教學也可以圖文并茂、聲像俱全,多側面的展示理論知識,從而構造濃厚的高等數學教學氛圍。PPT課件在演示時,可以節(jié)省傳統的板書教學時間,教師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傳授更豐富的知識,提供更多的內容,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緊湊和有效率。
例如在講解定積分的概念時,我們可以借助于信息技術將求曲邊梯形面積的四個步驟通過動畫來動態(tài)演示。通過演示分點增多,動態(tài)執(zhí)行“分割區(qū)間、近似求和”的過程,將區(qū)間分割的越細,體會小矩形的面積和無限接近于曲邊梯形的面積的過程,從而深入理解定積分的定義。這樣既節(jié)省了時間,增加了教學知識量,又克服了板書不能夠細致劃分的缺點,學生更易于理解難點內容。
三、利用信息技術突出教學重點、難點,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
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在高等數學課堂教學中,恰當地引入信息技術來組織教學,利用一體機等教學設備自身豐富的色彩和動態(tài)的變化功能,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分析問題的已知條件,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同時重點內容講解時為引起學生注意可以采用變化字體顏色,改變字號,加入藝術字等等引起學生注意。還可以有效地進行一題多變,多題一解,一題多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引導探究,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化靜為動,這樣為突破教學重、難點提供了方便。例如在講解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時,把定理的內容變大字號,改變字體顏色,突出該定理在微分學中的重要地位,引導學生記憶重點知識。然后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進行一題多變教學。
這樣利用一體機把微分中值定理的內容展現在同學們面前,通過一題多變既解決了難點又增加了解題思路,學生思維得到了拓展。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欲,充分的調動了他們思維的主動性。
四、利用信息技術建立網絡平臺,擴展學習范圍和時間
高等數學課程的學習,學生都感覺很難,課堂上的學習時間有限,老師在課下每個班級建立微信教學平臺和QQ教學群,還有學院的數字化學習中心、網絡教學中心等現代化網絡平臺、數字化資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師生隨時互動、交流,大大地延伸了課堂教學的時間與空間。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有意識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把學習數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這樣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課余知識,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使學生能真正體現出學習主體作用.如在講解《定積分的幾何應用和物理應用》時,課前安排學生自己通過網絡平臺搜集與定積分的應用有關的數據,同時解決定積分與本專業(yè)相關的知識。學生們通過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了解了定積分在專業(yè)課中的應用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目的性增強,這樣就很容易掌握定積分的計算和應用的相關知識。
學生們通過網絡信息平臺在課后可以向老師提出問題,老師在平臺上予以回復,大大節(jié)省了課堂教學時間提高了效率。老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布置作業(yè),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完成課后作業(yè),學生還可以進行習題的計算,平時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完成考試,一次不及格可以再考,取3次的最高分作為最終成績。
教學實踐證明:信息技術在高等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給我們的教學工作輸入了新鮮的血液,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也為創(chuàng)新教育開辟了道路。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于高等數學課堂教學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發(fā)揮其最大功效;還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過重負擔,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培養(yǎng)學生非智力因素,有效地培養(yǎng)更多的實用型、創(chuàng)造型人才,為企業(yè)和地方經濟建設培養(yǎng)合格的技能型和創(chuàng)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