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蝶
(江蘇省溧陽市東升小學)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情感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對生活情感內(nèi)容進行感知、判斷和存儲,從而在語文中熏陶自我情操,為以后更好地學習文化知識、更好地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而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應該注意對學生情感引導的方法,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深刻感受到語文課堂中的情感感受。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感引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體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需要學生在學習語文課文的同時,在掌握字詞句的基本使用的同時,更好地透過課文理解內(nèi)在的情感感受,從而幫助學生在后期的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掌握。然而,情感的學習不能單靠講授,它需要學生不斷的自我感悟和思考,這就需要教師做好情感引導工作。
一、情感朗讀,讓學生從語調(diào)中體會情感
有情感地朗讀課文一直都是小學語文非常注重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然而這一點恰恰是很多小學生自身不喜歡采用的一種方式,在他們心目中,情感朗讀有點丟人,沒有了情感朗讀,學生很難感受到字句之間的文化情感,為此作為教師應發(fā)揮好榜樣作用,經(jīng)常在課堂上以有表情的音調(diào)進行課文的朗讀,從而使學生親身體會到課文的情感內(nèi)容。
比如,在講授《月亮灣》(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這篇課文時,教師用有感情的音調(diào)進行課文的朗誦,當讀到:“河岸上長著許多桃樹。春天,樹上開滿了桃花,遠遠望去,像一片燦爛的朝霞?!边@句話的時候,教師故意將整個語氣抬到最高,學生聽到教師非常高聳激昂的朗讀聲后,意識到這句話的重要性,于是用筆將這句話標注下來,隨后教師朗誦完以后詢問道:“大家能聽出來這篇文章中的重點描寫對象是哪嗎?”學生回答:“桃樹這一塊”,教師說道:“嗯,非常好,誰能告訴我是怎么聽出來的?”學生:“我聽到你剛才念這幾句時的語氣變得更加洪亮、更有激情?!苯處煟骸昂芎?,看來大家已經(jīng)意識到我朗誦過程中的語調(diào)變化了,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我為什么這樣做?”教師由此引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思考,由于教師的情感朗讀,使學生想到了很多,他們想到自己的家鄉(xiāng),想到自己家園的農(nóng)果樹,想到自己曾經(jīng)外出過程中的一些情景,漸漸地他們明白作者這句話的重要含義,即“突出家鄉(xiāng)果蔬茂盛、土壤肥沃,暗示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些都需要教師通過有情感的朗誦才能得到。
二、故事講授,讓學生從故事中分享情感
很多小學生都非常喜歡聽故事,有時故事甚至會比課文內(nèi)容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嘗試多給學生講趣味故事,讓學生在故事中體會其中的情感,讓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更好地與別的同學進行情感的交流,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情感的互動與分享。這樣才能保證更多的學生感受到課文中所傳遞出的情感內(nèi)涵。
比如,在講授《小動物過冬》(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時,教師這樣給學生說道:“冬天來了,我們?nèi)祟惗即┥狭嗣抟旅薹?,大家想知道動物們?nèi)绾芜^冬嗎?”學生說:“想知道。”教師接著說:“既然都想知道,我就給大家講個小故事吧。在一個森林里住著兩個小動物,一個是小兔子,一個是小刺猬,兩只小動物剛剛搬到一起就成了好朋友,他們天天一起玩耍,一起吃飯,冬天到了,小白兔給小刺猬說要下雪了,我們要提前準備好吃的,不然下雪沒法出去采食物了,小刺猬說:‘可是我們刺猬不用采食物啊,而且從明天起我們就不能一起玩了,我要去睡覺了。小兔子感到很奇怪,但也不知道這是為什么?!苯處熤v完故事后,讓大家自由地探討為什么小刺猬要去睡覺,于是大家紛紛進行探討,在討論的過程中,彼此之間有了心靈的交流,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回答出很多有趣的答案,最后教師說道:“看來大家對兩只小動物都非常關心啊,好了我們一起去課文中尋找答案吧?!?/p>
三、主題活動,讓學生從活動中感同身受
最后教師可以以開展活動的方式讓學生身臨其中,以最近的距離接觸課文中的情感,從而更深入地理解課文所傳遞出來的情感內(nèi)容。主題活動的開展應與課文內(nèi)容相符,比如課文傳遞的是同學之間的友誼,那么活動主題就應是以學生為主的,如果課文內(nèi)容傳遞的是對大自然的熱感,那么活動主題就應是大自然。這樣才能讓更多的學生真正感受到課文中傳遞出來的情感內(nèi)容。
比如,在講授《大禹治水》(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大禹治水的艱辛,在全班開展“我心目中的大禹英雄”的主題活動,活動內(nèi)容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首先是資料收集階段,需要學生根據(jù)大禹這一人物在網(wǎng)絡上、書籍上尋找各類信息,并引導學生將找到的信息以簡單的形式記錄下來;其次是資料展示策劃階段,即考慮如何更好地將找到的資料以獨特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要想做到這一點,學生可以采用多種方式,比如繪畫、唱歌、拍照片等,只要能記錄下自己找到的資料即可,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大禹形象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需要根據(jù)自己的前期準備將自己心目中的大禹與其他同學進行分享,讓大家從更為全面的角度認識大禹這一人物,從而更好地在活動中感受到大禹這一英雄的偉大事跡,更好地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情感認識。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讓學生更好地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理解,適當?shù)匾龑W生,啟發(fā)學生參悟課文中的情感內(nèi)容是最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通過情感朗讀、故事講授、主題活動等方式開展各類活動,從而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情感交流活動中更好地提高自身文化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曾元木.簡析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新課程(上),2016(10):62.
[2]蘇麗花.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新教育,2009(10):74.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