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恭明
(賀蘭縣第三中學)
摘 要:試圖探討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數學自主學習這一課題,引用了自主學習的定義,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自主學習;數學;農村中學生
目前,農村初中基本上都是寄宿制,學校一般都要安排學生上晚自習。提高農村中學生晚自習時間的學習效率,對于縮小城鄉(xiāng)教學質量差異、減輕農村中學生的學習負擔以及促進他們身心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于是如何培養(yǎng)學生在自習時間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成為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自主學習又稱自我調節(jié)的學習,一般是指學習者自覺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監(jiān)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自主學習能力,就是指順利完成自主學習活動所必需的主觀條件,直接影響學習效率,并使自主學習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征。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兒童從具體形象思維階段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階段的重要轉折期發(fā)生在10~11周歲,初中生的年齡大多處在12~15周歲之間,已經具備了從事抽象邏輯思維的生理基礎,這就說明在初中階段進行數學學科的自主學習是可行的。
一、研究進展狀況分析
目前,一線教師研究的重點是:如何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經分析其實質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關于這方面的研究已經很充分了,而學生在自習時間開展的自主學習活動受到的關注要少一些。
二、中學生晚自習自主學習現狀
農村中學經歷近幾年的撤并之后,數量大為減少,主要集中在比較大的鄉(xiāng)鎮(zhèn),普遍都是寄宿制的,約一半的學生需住校,這部分學生要上晚自習。他們當中的大多數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強,如果教師不提前布置學習任務,學生就會無所事事,導致晚自習時間白白地浪費。想要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此外,農村學校的教學方式一般是先教后學,其缺點是對學生的已有發(fā)展區(qū)和最近發(fā)展區(qū)不作區(qū)分。結果,不該由教師講的教師講了,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
三、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措施
1.鼓勵學生預習新課
預習是學生自學的開始,預習后再聽這節(jié)課,可以有所側重地分配自己的精力,減輕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先把一節(jié)課要完成的教學目標詳細分解,變成學生可具體操作的學習目標,弄清課本上哪些內容是學生可以獨立學習的,如果可以就應該讓學生通過自學來解決;之后給出“自學提綱”,要求學生按照“自學提綱”寫出學習筆記。教師可根據學生學習筆記的完成情況決定這部分內容在課堂上還需不需要呈現。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后,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便能基本建立起來。
2.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條件
由于中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參差不齊,再加上數學語言本身的精煉簡短,他們有時很難獨立閱讀教材,所以教師應當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更方便地使用教材。例如,公理“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可以改寫為“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或者進一步改寫為“當同位角相等時,這兩條直線就平行了”。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當遇到已經學過的概念、定理或公式但又不是很清楚時,應該及時復習前面的內容;當遇到讀不懂的句子時,可對這句話做一個標記,然后去請教同學或者教師。
3.培養(yǎng)學生研讀例題的能力
例題通常出自數學史中的經典問題,充分挖掘例題的潛在功能,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研讀例題中蘊含的數學思想,如集合思想、函數思想、方程思想、轉化思想、整體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等;
(2)研讀例題中的解題技巧與數學方法,如配方法、換元法、消元法、降次法、待定系數法等;
(3)研讀例題的深層含義,對例題進行變式、拓展引申,如一題多解、改變條件或結論,進行變式訓練等。
要求學生在讀例題時,對證明或解答中省略的地方做出補充,應用了什么舊知識(概念、定理、公式)要加以確認,還要思考其證明和解答是怎么想到的,所使用的數學方法是什么,結論能否加以推廣等。
4.對于課后習題,要求學生解題后進行反思
反思是數學學習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通過對概念形成過程的反思能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達到各種知識融會貫通、觸類旁通的境界;通過對解題過程的反思,能夠提高簡縮思維的能力,找到解題的捷徑;通過對自己思考過程的反思,能夠培養(yǎng)元認知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挖掘學習的潛能。
“理解題意”是“制訂解題計劃”的前提和基礎,而學會“理解題意”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問題回顧”,即解題后的反思。因此,必須要求學生解完題后進行反思,思考自己審題的過程中遺漏了哪些信息,哪些信息自己不是很明了,哪些關系沒有發(fā)現,關系的轉化是否有誤,思考自己在解題過程中的運算過程、推理過程和思路,并不斷修改、簡縮,最終歸納、總結出簡縮思維結構的經驗和規(guī)律。
中學生在數學學科上的自主學習主要表現為一種模仿行為。模仿例題的解法,只能使常規(guī)思維得到發(fā)展,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不起作用。所以,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肩負著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任務。
參考文獻:
[1]龐維國.90年代以來國外自主學習研究的若干進展[J].心理科學進展,2000(4).
[2]楊歡.初中數學自主學習指導策略的實踐與探索[D].蘇州大學,2010.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