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廷華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日益深入,高中地理教學方法逐步更新完善,教師想要進一步發(fā)展自己的課堂教學,就必須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及時發(fā)現問題、正視問題、解決問題,為學生開展更優(yōu)秀的課堂教學。
關鍵詞:動態(tài)主體;合作學習;實踐活動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高中地理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其教學方法和手段等都在不斷獲得創(chuàng)新,但是在走出傳統(tǒng)教學局限,實施新的教學策略的過程中難免存在一些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及時對教學過程和效果進行反思,發(fā)現自己的不足,了解存在的誤區(qū),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完善自己的教學,做到真正為學生負責。以下,我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針對相關的教學疑問談幾點自己反思總結。
一、發(fā)現主體的動態(tài)特性,在不同教學階段采取對應的教學策略
發(fā)現主體的動態(tài)特性是基于新課改后關于誰是教學活動中主體的探討而延伸出來的教學策略,也是經過教學實踐之后,總結出來的師生之間關系的動態(tài)發(fā)展趨勢。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無論是教學設計還是教學的過程以及最后的評價,教師都是教學的中心和主要角色,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位置,這種以教師為單一主體的靜態(tài)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的地理學習缺乏主動性,久而久之成為知識的工具,雖然這樣學生的成績上升快,教學成績高,但是學生的地理自主學習能力沒有形成,對其長久的發(fā)展沒有好處。
在新課改之后,我們受到知識建構主義學說的影響,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始把整個教學焦點聚集到學生的身上,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及教學策略的設計都以學生為準,導致教師忽略自己在教學設計和安排中的主要角色和主體作用,并沒有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我國氣候的時候,如果教師把任務全部交給學生,找出我國氣候的劃分依據和形成原因,問題太大,但學生完全靠自己的能力進行解答的時候就會困難重重,反而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經過反思,我們應該重新認識教學中師生之間關系的處理方法,審視師生的主體關系。
在教學設計和安排以及對教學內容的重組方面,教師是教學的主體,但是卻不能忽略學生的既定知識結構與基礎,這是教師設計教學過程的重要依據;而在知識的探究和建構的過程中,學生是主體,但是教師的角色不能缺失,而要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引導和啟發(fā)。由此可見,師生互為主體,只是處于不同的教學階段,這是一個動態(tài)的主體發(fā)展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每一個教學階段的完善,增強教學效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地球公轉的時候,教師要給學生講地球公轉,但是學生已經學習過地球自轉,學生必然會受到影響。鑒于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教師在設計公轉教學的時候就要注意區(qū)別公轉與自轉的區(qū)別,公轉使我們有了四季的變化,而自轉產生晝夜變化,這樣公轉設計再逐步深入,更好開展。而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先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公轉的軌跡,這個比較簡單,教師可以找4位同學到黑板上給大家畫出太陽光線與地球之間的關系,這個時候教師就作為引導者對學生進行啟發(fā),思考北半球某地的太陽高度角變化圖正確的是哪一張,這實際上是對剛才在黑板上畫圖的一個深入考查,教師可以讓他們把春夏秋冬四張地球與太陽光線的位置關系進行動態(tài)想象,經過教師的指導,學生自主解決疑問,實現主體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提高,對其地理學習產生好的影響。由此可見,高中地理教學中,關于師生動態(tài)主體發(fā)展關系的反思可以完善教學過程,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性,又能保證教學質量。
二、反思合作學習過程,提高小組成員的整體學習能力
合作學習是新課標提出的重要教學方法之一,是提高學生交流溝通和任務分配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高中地理課堂中很常見的教學形式。但是,在合作學習貫徹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很多教師由于對于合作學習認知不夠全面,開展為一體化學習,一起學習并非是合作學習。沒有目標和合作的一起學習,導致很多學生沒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討論與合作成為地理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的主要任務,而很多本身地理興趣不高的學生此時反而有了時間做和地理課堂無關的事情,導致合作效率下降,教學成效不高。由此我對地理合作學習進行反思,認為想要真正實施這種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從下面幾點入手:
(1)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要求教師對小組成員劃分十分慎重,不能簡單依據座位或者學生的成績進行劃分,而是要綜合學生的學習和態(tài)度以及興趣綜合因素考量之后劃分小組,使小組內部成員地理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互相激發(fā),優(yōu)化合作過程。
(2)合作學習中教師要起到監(jiān)督的作用,很多教師以為自己備好課,上課只需要把任務布置下去,自己等待討論結果就可以,實際上并不是這樣,高中學生的自制力還比較差,教師要及時幫助學生找到小組內部的不足,解決學生的疑惑,回答學生小組內部出現的分歧,給予合適的引導和啟發(fā)。
例如,在讓學生依據我國南北方的飲食習慣差別來理解南北方農業(yè)的不同時,小組內部會出現不同的觀點,有的認為北方也種植水稻,而有的學生認為只有南方種植水稻,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結合東北三省的氣候和自然條件來講解種植水稻的條件,并且啟發(fā)學生通過溫差等因素的比較,理解南北方水稻口感上的區(qū)別。從而促進學生合作學習的深入發(fā)展,開闊學生思維,啟發(fā)他們經過辯論和思考找到正確的解釋,增強地理學習能力。
總之,對合作學習的反思使我們發(fā)現高中地理教學必須深入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進行訓練提升,不能滿足于表面的形式和成績提升。
三、注重實踐活動對高中地理課堂的帶動和升華作用,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科學精神
高中地理教學想要進一步完善還需要教師開展對應的地理實踐教學和實地考察活動。隨著新課標教學理念的提出,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地理科學精神作為必要的教學目標提上日程,而以往的封閉式教學已經被時代所淘汰,我們需要更加活躍和豐富的地理教學方式。
(1)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加入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對地理現象的模仿實驗能力,例如了解山前河流形成的沖積扇時,教師可以準備好簡單的教學實驗材料,在課堂上讓學生在講臺上進行模仿試驗,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動手能力。
(2)帶領學生就近選擇地形或者水文、天文站進行實地學習,在對大自然和人們生活的觀察中了解本地社會與人文地理之間的關系,增強學生的科學實踐精神。
總之,高中地理的教學反思旨在不斷完善地理教學,為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做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