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妮
摘 要:本文從學生的角度,探討了適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問題,這些策略包括課堂教學中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策略,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策略,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運用各種形式學習的策略等,并提出一些具體實施的辦法和途徑。要獲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鞓氛n堂實踐為學生提供了生命價值的舞臺,使課堂教學煥發(fā)了生命活力,使學生體現(xiàn)到學習的樂趣。要想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我認為老師是最重要的角色。教師應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有效的教育不盡盡是行為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心理的投入。只有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真正的有效教育才能得到體現(xiàn)。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學氛圍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教育的發(fā)展已進入了素質(zhì)教育的關(guān)鍵時期,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同時又避免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填鴨式”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是當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從學生的角度,結(jié)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論述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對第一線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所幫助。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樂學
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nèi)容的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興趣是推動小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力量,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學習,學好語文的強大動力。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對學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所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就能喜歡學習,上課能積極參與,精力集中,在學習過程中能自覺學習,能提出各種疑難問題,勤于請教;能積極參加學習小組的討論研究,設法解決有一定難度的題目,并且主動地尋找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他們的學習目標已不是為了分數(shù),而是切切實實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二、展開活動,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策略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即以學生為本,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生是課堂學習中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實踐過程,教師的作用則是隱性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是課程實施,課程實施的關(guān)鍵是新課程改革,課堂改革的關(guān)鍵在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根據(jù)小學生學習的特點,小學語文要創(chuàng)建以活動課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除了常用的聽、說、讀、寫外,還要充分利用學生喜歡的唱歌、游戲、畫畫、表演等形式,以增加活動的多樣性,增強課堂趣味性,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在課堂教學中,應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引導學生自我發(fā)展的教育是中國教育轉(zhuǎn)型時期對教育模式的一種探索,它以引導學生主體逐步按照社會方向?qū)W會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發(fā)展自己為核心。它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自我發(fā)展成為馬克思所說的具有人的類本質(zhì)——“自由自覺的活動”,它將建立起把服務祖國人民與實現(xiàn)自身價值相統(tǒng)一的教育機制。二是當前教學的主流是強調(diào)學生的“主動發(fā)展”?!爸鲃影l(fā)展”的內(nèi)涵是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主體意識,有較高的成就動機;熱愛學習,求知欲強,能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學會學習,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主動地規(guī)劃自己的學習任務和發(fā)展方向。三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學生,是能思考、能活動的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學生學得好壞取決于他們的主觀努力和能動作用。教育者的種種努力,都是為使受教育者知道應該怎么學,都是為了使學生愿意學、喜歡學、主動學。
三、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運用各種形式學習的策略
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學以思為貴”。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迸nD說:“如果說我對世界有些微貢獻的話,那不是由于別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笨梢哉f,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fā),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鉆研問題?,F(xiàn)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一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學生一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學生仔細一分析,可能就想出來了。如果鼓勁還不行,老師可以給學生指思路。要根據(jù)學生所提的問題教給學生思維方法。
四、讓學生有信心,讓學生愛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巧用方法,幫助學生化解難點,讓學生有信心學。教師已從以前的單純知識傳授轉(zhuǎn)變?yōu)閹椭鷮W生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真理;不僅教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與人合作。老師已從以前的演員轉(zhuǎn)變成了現(xiàn)在的導演,從權(quán)威變成了學習者的摯友,從評價者變成了參與者。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使學生不僅學到知識,而且掌握學習這些知識的方法和手段,并且愛學語文,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師生關(guān)系從以往的“先知先覺”的絕對權(quán)威地位轉(zhuǎn)變?yōu)榻處熥鹬貙W生,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朋友關(guān)系。在課堂上,我們看到了教師允許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獨到見解,看到了教師不是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而是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得到信息,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和運用信息解決問題。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課堂環(huán)境的因素等等,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jīng)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jié),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辜偉節(jié),陳萍.走向?qū)W生主體的品德教育論綱[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3]吳永軍.新課程學習方式[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4]鐘啟泉.課程改革:新視點與生長點[J].中國教育學刊,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