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微
【摘要】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動力。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創(chuàng)造興趣和欲望,引導學生多思多問,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首要工作。本文就是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用不同的角度以及用特殊法、極端法來解題,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讓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越來越活躍。
【關鍵詞】創(chuàng)新思維 特殊法 極端法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123-02
面對飛速發(fā)展的社會,我們究竟要教給孩子什么,才能讓他有安身立命之本?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最近有幸參加了浙江師范大學網(wǎng)絡繼續(xù)教育學院舉辦的,2016年下半年浙江省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在綜合課程的培訓中就有提到中國教育發(fā)展的問題與期望,公平、均衡、優(yōu)質、創(chuàng)新、個性、靈活都是我們教育中所面臨的問題。作為初中數(shù)學教師的我,一直想讓學生的大腦活躍起來,打破傳統(tǒng)的解題做法與思維定勢,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改變思維方式,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之花綻放得更加鮮艷。
一、什么是創(chuàng)新思維
創(chuàng)新思維是指以新穎獨創(chuàng)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這種思維能突破常規(guī)思維的界限,以超常規(guī)甚至反常規(guī)的方法、視角去思考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從而產(chǎn)生新穎的、獨到的、有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
創(chuàng)新思維是指具有新穎性,能解決某一特定需要(目的)的思維過程及其功能。所以在教育教學中一切有利于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二、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一)“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詩人蘇軾的這句詩很好地詮釋了我們做題時要從不同角度來思考,不同的構思,有不同的解法。有時很難的一道題目,換個角度思考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比較注重和積累這方面的題目,并對此進行總結,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前進。
第一種情況,是指從幾道題目的分析中,抽象出解題的共同規(guī)律和方法。
如下:第1題如圖,
已知BO平分∠CBA,CO平分∠ACB,且MN∥BC,求證:MN=BM+CN
證明:∵MN∥BC(已知)
∴∠OBC=∠BOM(兩直線平行,則內錯角相等)
又∵∠OBC=∠MBO(已知)
∴∠BOM=∠MBO(等量代換)
∴MO=BM(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同理NO=CN
∴MN=MO+NO=BM+CN
第2題:已知,如圖所示,CO,BO分別平分∠ACB的外角和∠ABC,MN∥BC,求證:MN=BM-CN
證明:MN∥BC(已知)
∴∠OBC=∠MOB(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又∵∠OBC=∠ABO(已知)
∴∠ABO=∠MOB(等量代換)
∴MO=BM(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同理NO=CN
∴MN=MO-NO=BM-CN
對上述兩題的證明分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判定△BMO和△CNO是等腰三角形,對這二道題目的證明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而,我們可以把圖形中存在角的平分線,又存在一條和角一邊平行的直線時,可以立即找出必然存在的一個等腰三角形,作為一條思考規(guī)律。這就是從幾道題的分析中,總結出共同的、具體的思考規(guī)律,換個角度來思考,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第二種情況,是指總結抽象出的不是具體的思考規(guī)律,而是普遍適用的思想方法。這樣的換個角度卻往往被人們所疏忽,雖然它的意義也是比較大的,作用也是比較明顯的。例如:高斯是德國著名的數(shù)學家,小的時候他就展現(xiàn)出超群的數(shù)學天賦。一天,老師出了一道題:“1+2+3+4+......+100=?”同學們都低頭忙著計算:1+2=3,3+3=6......不一會兒,小高斯就舉起小手,說:“老師,我算出來了!”老師很驚訝,問:“答案是多少?”高斯說:“5050!”老師更驚訝了,問道:“你怎么算出來的?”高斯說:“1加100等于101,2加99等于101,一共有50個101,所以結果是5050!”老師非常高興,也更加喜歡高斯了。高斯對數(shù)學越來越感興趣,長大后,他成了偉大的數(shù)學家。
我們在驚訝高斯的聰明時,有多少人推敲過小高斯的這種聰明源自何處。他做題時,只是換了個角度來看問題。原題所顯示的看問題的方向是如箭頭所示:
1+2+3+…+99+100
而高斯則站在50和51間縫的位置上,觀察問題。兩者相比,我們會發(fā)現(xiàn),靈活做題的本質,只不過是換個角度看問題,這就是思考的一種習慣,這就是打破傳統(tǒng)思維的一種創(chuàng)新。
(二)特殊法,極端法有時候在做選擇題和填空題時,顯得非常得有用。學生能想到這樣的解題方法也是一種思維上的創(chuàng)新。
(1)如圖梯形ABCD中,E是腰CD中點,EF∥AB交BC于F,則△ABF的面積S1與梯形ABCD的面積S2的關系是(D)
(A)S1=2S2/5 (B)S1=3S2/5
(C)S1=2S2/3 (D)S1=S2/2
詳細答案:延長FE,交AD的延長線于點G,則四邊形ABFG是平行四邊形。顯然S△EFC=S△EGD,則梯形ABCD的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而△ABF的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則S1=S2/2。這個道題目也可能采用“特殊”法,假如梯形ABCD特殊成正方形,這個答案馬上就可以得到了。
(2)如圖,任意圓內接四邊形ABCD中,AC⊥BD,AD=4,則弦BC的弦心距OE=____。
詳細答案:作OE⊥BC于點E,再作直徑BF,連接CF,F(xiàn)D,則OE是△CBF的中位線∴OE=1/2CF ∵BF是直徑∴∠BDF=90°∴AC//FD
∴弧CF=弧AD∴CF=AD=4∴OE=1/2CF=2
常規(guī)解法難而費時,這里將圓內接四邊形ABCD“極端”為正方形即可快速知道答案為邊長4的一半,即2。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有時候在做選擇題和填空題時可以采用這種“極端”法。
正如我國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所說:“‘人之可貴在于能創(chuàng)造性地思維?!睂τ谝粋€家庭、一個國家來說都需要創(chuàng)新。前國家主席江澤民也說過: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而作為祖國未來之希望的青少年,更需要具備敢創(chuàng)新的勇氣,可創(chuàng)新的能力,那作為他們的老師,就該義不容辭的擔起這份責任,耐心培育,精心呵護,讓更多的創(chuàng)新之花愈開愈艷。
參考文獻:
[1]《初中數(shù)學教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