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民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與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也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但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寫作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必須要進行加強,要找到問題的癥結(jié)之所在,并進行研究與解決,只有這樣,才能使小學生們的寫作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和加強,本文主要探討的問題就是在小學階段寫作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 寫作教學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5-0170-01
引言
通過寫作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小學生們的文字運用能力,還可以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讓小學生們的思想水平得到提升,并進行自我認識的加強,而且我國的新課標也進一步提出寫作的目標就是要求小學生們能明確的表達出自己的內(nèi)心思想。
一、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分析
1.認識不到位
從當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老師在進行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所持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小學生能在考試中把作文分數(shù)進行提高,或者能在寫作方面得到一些獎項等等,而并不是真正為了鍛煉小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在教學當中也只是一味的把創(chuàng)造的要求強加給小學生,偏重于形勢化,這就使小學生不能把自己內(nèi)心的思想和意愿表達出來,所寫出來的作文也是空洞無味。
2.閱讀范圍小
閱讀是寫作的前提,如果要進行寫作訓練,就必須要對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進行合理的優(yōu)化與整合,給出學生充分的閱讀文章和理解文章的時間,尤其是對于文章的理解更為重要,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老師一定要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并不是要求學生對于課文念的多么的嫻熟,而是要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文章中語言知識、語篇知識等等重點,讓學生們理清自己的寫作思路,這樣才能順利的通過寫作輸出語言,從而完成寫作的任務。這整個過程的關鍵是“讀”,只有從“讀”中借鑒到其中的詞匯,了解到文章的結(jié)構(gòu)與布局,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當中,才能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的寫作熱情,促使他們愛上寫作教學,提高寫作能力,但現(xiàn)實情況卻并非如此。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與辦法研究
1.加強閱讀,讀寫結(jié)合
古人就說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所以在語文寫作教學中,作為語文老師一定要能讓學生把“聽、說、讀、寫”結(jié)合起來進行訓練,加強“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因為通過多次而深入的閱讀,學生必然會對其內(nèi)容有個深刻的印象,并可以達到由表及里、由點到面的理解,所以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再經(jīng)過反復的閱讀,就一定能讓所閱讀的內(nèi)容由感性認識上升到一個理性思維的高度,也就是說,這個“讀”的過程,也就好比是一個建筑物的地基,只有經(jīng)過反復而充分的夯實,才能使房子更加的堅固,也才能完成一篇優(yōu)美的作品寫作。當然,讓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必須要讓他們明白讀書的目的以及讀書時需要思考的問題,死板的、機械性的讀書是沒有效果的,只有邊讀邊想邊領會,才能讀出書中的真意,才能為作文寫作打下基礎,而且思考與領悟的過程也正是一個去粗留精的過程,是在經(jīng)過層層過濾之后在大腦之中所沉淀下來的精華,只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才能使作文寫作變得更加簡單。
2.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熱情
有熱情、有興趣才更有利于寫作,所以語文老師一定要圍繞教材的內(nèi)容,除了讓學生進行深入的閱讀理解,加強寫作之外,還要把這些內(nèi)容進行各種形式的演化,比如說,可以設計出各種問題或者活動,讓學生們在玩與樂中找到文章的內(nèi)在涵義,擬定出自己要寫作的主題,做出寫作框架,運用這樣的教學活動,就會使學生覺得語文寫作并不難,只要把自己所構(gòu)思的構(gòu)架加以完善和補充,就可以完成一篇優(yōu)美的佳作,而且在各種情景的激發(fā)下,還能使小學生產(chǎn)生寫作的靈敏,讓作文寫作變得簡單化、生動化。
3.分層閱讀,巧妙構(gòu)思
“想”是“讀”的升華,是“寫”的基礎,所以讀書是一個過程,其中“想”與“寫”才是重中之重,才是對一篇文章中心的領悟與感受,所以作為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要讓學生盲目的進行大聲的朗讀,而應該給學生以有感情的范讀,這樣在讀的過程中,可以讓所有的學生都進入聽與想的狀態(tài),而在這個狀態(tài)下,他們會把每一句、每一字都看的十分的透徹,從而與文章思想內(nèi)容產(chǎn)生共鳴,當然,這個范讀的過程非常重要,既要帶有感情色彩,又能對文章重點部分進行語調(diào)及語速上的提醒,讓學生與之產(chǎn)生共振,因此,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的時候,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分為幾個階段來進行,第一個階段是初讀、思維,只要讓學生對生字、難字以及一些難懂的句子做到理解和掌握即可,從寫作方面說只要培養(yǎng)寫作的意識即可;第二個階段是精讀、構(gòu)思,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列出閱讀提綱,讓學生們帶來問題去閱讀,從中悟出課文的中心思想和段落結(jié)構(gòu),而后才能進行作文的構(gòu)思,讓作文有一個雛形;第三個階段是研讀、寫作,這也是最難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里,要求小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討,站在作者的角度去進行文章的分析,在充分理解文章的表達方式以后,再找到作者所要描述的內(nèi)心世界,并與之產(chǎn)生共鳴,讓知識在閱讀中得以內(nèi)化和升華,這樣寫作起來也會更加得心應手,這三個階段是在步步深入,層層探索中互相聯(lián)系、相互促進的,只有使閱讀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才能使寫作能力得以深化和加強。
三、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不論是誰對于一篇文章只閱讀一遍,對其內(nèi)容根本做不到了解,而小學生也是一樣,如果對一篇課文只念一遍,肯定對它的認識只是浮于表面上,也只能夠泛泛而談,更沒有什么讀后感,但如果回過頭來,再進行閱讀,就會覺得理解起來已經(jīng)不會那么吃力,這就是多讀的效果,其實這個多次閱讀的過程也正是促進大腦思考的過程,可以讓所學的知識變得更加淺顯、易懂,使寫作教學也變得更為簡單,易學,而且通過多讀多思,還可以提高學生們對寫作與閱讀的喜愛,因為層層深入的抽絲剝繭,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充分的成功感,這也正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的含義,而且在進行反復的閱讀與思考過程中,可以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的牢固、準確,對文章中的各個細節(jié)也會了如指掌,而在進行作文寫作時了也會讓每個景物、人物、畫面都能變得栩栩如生,對于作者獨具匠心的文章布局也會感慨頗深,久而久之,也會讓小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既增強他們的寫作能力,鍛煉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為語文寫作教學質(zhì)量的進一步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沈鳳.分段訓練模式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2):192.
[2]田靜.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8):77-78.
[3]袁媛,劉興.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思路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6,(23):101-102.
[4]白錦紅.優(yōu)化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三重奏”[J].教育教學論壇,2015,(29):246-247.
[5]王偉.淺析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