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庭
【摘要】高中政治課程改革已經歷多年的時間,各方面都有比較深刻的變化,包括教學的方法、手段以及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標準。盡管如此,我國高中的政治教學工作依然存在很多問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比較看重學生的考試分數和答題規(guī)范,對于政治課程本身的實際意義并沒有過多的關注,教學目標存在比較大的偏差,無法培養(yǎng)出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人才。因此,現代化的高中政治教學要改變以往落后的教學管你啊你,把立德樹人作為政治教學最根本的任務,以此為導向,優(yōu)化政治課程的教學內容,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對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最終實現玩具學生潛能的目的。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政治老師要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包括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兩個方面,促進學生養(yǎng)成實踐的習慣。作為老師,也要不斷學習專業(yè)知識,提高自身的教書育人的能力,進一步促進學生道德情感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立德樹人 高中政治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5-0094-02
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以來在多個方面都發(fā)生了非常深刻的變革,從多方面促進高中政治教學目標的實現。但是在應試教育背景的影響下,高中政治教學依然過于重視學生考試的分數和做題是否規(guī)范,方法是否恰當,對得分點有沒有正確的把握。這種教學理念與新時期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是極不相符的,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發(fā)展起到制約作用。因此,需要引入新的理念作為培養(yǎng)學生的指引,立德樹人的培養(yǎng)理念也因此得以發(fā)展并被廣大高中政治教師和學生所接受。教育部為此專門頒布了相關的規(guī)范標準,把立德樹人的高度進一步提升。因此,現代高中政治教學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是為了實現政府的相關政策,另一方面也是推進新課改的需要。
一、調整教學范圍,充分利用文本內容
新課改改變了過去傳統(tǒng)政治課內容的數量和難度,一些比較偏難的問題從政治課本中進行了剔除,轉而把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入到高中政治課程中,內容和難度都比較適宜,在以往的基礎上進行了提煉,更能促進高中生的全面發(fā)展[1]??偟膩碚f主要做的改變包括:第一,對教材進行全面解讀,加深了師生對新課改的認識,在教材作者主觀精神的基礎上,聯(lián)系社會現實和高中政治學科的發(fā)展情況并且綜合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對教材進行全面解讀,在真理相對性的基礎上,辯證的看待教材內容之間的關系;第二,深層次挖掘教材內容,注重價值的強化作用,高中政治的教材包括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方法和原理,把教材的科學性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教材中體現著對學生的愛國、人格等綜合教育,逐漸培養(yǎng)高中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第三,對教材內容深度優(yōu)化,注重學生多方面的培養(yǎng)。在當前時期全球經濟、政治和文化發(fā)展的背景下,教材內容的設置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和個人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從而合理的優(yōu)化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利用政治知識解決思想層面的問題。
二、改變傳統(tǒng)的呈現方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高中政治的教學內容要結合學生自身成長和生活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設計出教學內容科學的呈現方式,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也能夠大大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首先,呈現內容要回歸學生生活的本真,當前政治的教學模式已經開始從灌輸知識逐漸往建構知識的方向進行轉變[2]。因此,在政治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結合學生的知識、情感基礎,選取有有教育意義和典型代表的案例進行講解,讓學生在此過程構建出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發(fā)揮政治教學學生進步與發(fā)展的促進作用。其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多樣化的呈現?,F代電子信息技術近年來快速發(fā)展,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比如可以通過視頻、動畫、圖片等進行呈現,可以采用其中的一種方式也可以是多種方式相結合,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體驗教學內容。最后,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來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的潛能。當今時期學生的個性都比較明顯,在政治課程的建設中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點,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教育因材施教,把創(chuàng)新理念不斷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并且可以讓學生利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鍛煉多方面的能力,進而對邏輯思維、自主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都能起到有效的鍛煉效果。
三、政治教學過程中社會實踐必不可少
社會實踐是學生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運用,以檢驗學習的效果,也是課堂教學的進一步深化,培養(yǎng)新時期學生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對于學生的思想和人格的健全具有非常大的幫助。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要豐富實踐活動必須做到,首先,擴展教學的范圍,增強教學的開放性。社會實踐要求教學的環(huán)境從課堂內到課堂外,從校內到校外,是對原有教學封閉狀態(tài)的突破,高中政治要結合教學內容安排實踐活動,要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篩選出與學生和教學比較貼切的實踐主題,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注重教學過程中內容的綜合性,從多個角度加強對學生的培養(yǎng)。社會實踐是基于學生現有的經驗和生活,提倡學生親身的參與,讓學生的生活和生命都更有意義和價值,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德育知識,并進行深度內化,以提升自我。
四、結語
高中政治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較強的指引作用,立德樹人理念作為現代高中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培養(yǎng)理念,具有極高的實踐價值,老師在政治教學中要從多方面促進立德樹人理念在具體教學中的實踐,使其逐漸滲透到高中政治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之中。
參考文獻:
[1]雷敏華.探析高中政治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策略[J].儷人:教師,2015(24):120-120.
[2]晉杰.關于高中政治教學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研究[J].教育: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