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軍
摘要:在現(xiàn)階段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習與實踐脫節(jié)的現(xiàn)象依然十分嚴重,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觀念方面也比較落后,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對今后高中語文教學工作做出新的思考,以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激發(fā)以及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為主要手段,結合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成績和能力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教學思考
伴隨著語文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人才的培養(yǎng)也十分重視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故此,語文的教學也涌現(xiàn)出多種多樣的方法,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課程應當加強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使得學生形成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形成比較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及科學文化素質。
一、高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及問題反思
1、不問學情,教學活動實行一刀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由于學生閱讀能力、知識結構等方面的差異,他們對作品的理解也千差萬別,況且有的作品本身就具有多重含義,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而我們不少教師仍采用單一的、不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式,填鴨式、齊步走的教學理念已經(jīng)不適應新形勢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春秋時期的孔子尚且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那么新時代的教育更應重視適合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促進學生的全面提高。
2、課堂教學陳舊老套,沒體現(xiàn)新課改精神。這個問題突出表現(xiàn)在傳統(tǒng)教學中“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剝奪了學生們自主學習,親身探究的機會。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講,學生在講臺下死氣沉沉地聽、記,語文學習的主動性漸漸喪失殆盡。這種教學方式與新課標的要求格格不入,背道而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運用各種手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二、高中語文教學的一些思考與建議
1、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不必去刻意追求課堂的“熱鬧”。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一改以往教師“獨霸”課堂而造成課堂死氣沉沉的局面,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了,即從注重知識傳授轉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從“教師為課堂主宰者”轉向“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從注重教學的結果轉向注重教學的過程,從“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轉向個性化教學模式,從教師權威的講授轉向師生平等的互動與對話。我們應大力提倡和推廣這種扭轉學生學習語文的被動局面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而一些教師卻有意無意地走入了誤區(qū)。有的教師熱衷于“大討論”,以為這就是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教師一上課,就把設計好的大量問題一下子拋給學生,然后布置學生展開大討論。且不說設計的問題是否抓住了教材重點、是否科學合理,也不說沒有層次、沒有梯度地一下子拋出這么多問題,是否符合循序漸進的認知規(guī)律,單說沒有引導,沒有啟發(fā),教師完全放手聽憑學生去進行沙龍閑談似的討論的做法,我們不禁要問: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xiàn)在哪里?討論的質量怎么保證?有的教師追求“看點”,嘩眾取寵。語文課堂教學氣氛“沉悶”,一直被人們口誅筆伐,因此,實行新課改,有些教師就特別注意營造熱鬧的課堂氣氛,刻意制造所謂“看點”,他們的語文課笑聲、掌聲不斷,可謂熱鬧非凡,但是不少課只顧追求表面的繁華,看似熱熱鬧鬧、氣氛活躍,實則浮華空洞、流于形式。有些時候甚至為引學生發(fā)笑而拋出一些無聊的問題。這是不可取的。
2、注重課堂內(nèi)外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知識儲備。新課改后的高中語文教學理念,強調語文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課內(nèi)書本內(nèi)容同課外學習二者緊密結合的語文教學觀念。力爭讓高中語文教學內(nèi)容在社會中的各個領域都有所涉及,使得高中語文教學內(nèi)容能夠朝著綜合、全面、多層次方向發(fā)展,逐步從校園走向社會。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向學生展示出高中語文教學豐富多彩、趣味化、多樣化的一面,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教師可以抽出專門的早、晚自習時間開展閱讀朗誦活動,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高中語文教師甚至可以將當前社會上熱點、爭議問題作為討論主題讓同學們組成討論小組進行公開討論等等,通過對課內(nèi)外學習內(nèi)容的有效結合,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知識積累和綜合思維判斷能力,從而在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目的[1]。
3、注重學法指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文課堂是實行語文新課改的主要場所,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實際接受效果,直接影響著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在日常的語文教學當中引導和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對語文課本中文學作品的個人看法和認識,讓學生養(yǎng)成從多個層次、不同的視野來思考事物、判斷問題的綜合語文思維能力。在語文課堂講解中,語文教師要摒棄以往單一的“教師講、學生聽”硬式教學方式,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強調知識結構的語文教學模式,應當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加強學生個人情感觀、個人社會價值觀的培養(yǎng)。在教學工作中,語文教師應針對學生不斷變化的實際特點,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新課改語文教學倡導學生能夠自主學習,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主,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變教師的“主動教學”為學生的“主動自學”,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養(yǎng)成獨立思考、獨立鉆研的思維習慣。教師在教學中不應當采取傳統(tǒng)的簡單、單一、生硬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強行壓制,真正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方法中來,如:可以讓學生互相批判作業(yè)、學生命題出卷考試,學生組織課堂討論等等。
總而言之,課程改革對我們每一位教師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學習,更新觀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素質和技術水平,以全新的教學理念,全新的教學方法,適應高中新課改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為新課程的行家里手。
參考文獻
[1] 謝展云.也談新課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語文課堂教學目標.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4).
[2] 屠錦紅,徐林祥.改革開放30年語文教學研究回顧與反思.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