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正飛
【摘 要】當今小學數學的課堂學習效率低下,嚴重影響了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本文結合小學生具體的數學學習情況,在積極探索、突破改進的基礎上,找到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正確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習科目,小學數學是其中的基礎與核心,學好數學不僅可以增強整體的學習成績,培養(yǎng)小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對思維力的縱深發(fā)展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推動作用。教學的過程具有清晰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不僅要完成教學的任務,還要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另外,教學的過程還能體現出社會價值以及個體價值?,F就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驗研究發(fā)表幾點初淺的看法:
一、提高教師整體教學水平
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活潑、敏捷的性格特點是小學生的典型特征.因此,在小學生的培養(yǎng)過程中更應該注重小學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任職的小學教師應該做到以下2點:
1.定期接受培訓,認真研究數學教材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不懂得怎樣很好地利用自己的課堂所學,舉一反三那就更為不易,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定期接受教育主管部門舉辦的各種教學培訓,積累更多的授課方法,引導學生活學活用,深入挖掘學生的潛能.另外,課本是數學學習的依據,教師的所有教學活動都應該圍繞課本的基礎概念、定理等進行適度的延伸,教師應熟練掌握一年級至六年級數學知識之間的本質聯(lián)系,制訂適當的教學方法.例如,講好“兩位數的四則運算”才能為日后“三位數的混合運算”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教師切記不能脫離教材,泛泛而談.
2.重視學生基礎,靈活運用多樣學習方法
打好基礎是小學生學好數學的首要任務,教師應該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更多的課本基礎知識,加強對課本課后習題的練習,讓小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例如,有的地區(qū)與學校過分強調讓小學生學習奧數知識,奧數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開拓智力的效果,但奧數知識相對較難,不可對學生統(tǒng)一教授,應該具體學生具體對待.
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有限,不能總結出系統(tǒng)有效的學習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教師的教學方法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應掌握多種學習方法,更要學會掌握不同水平學生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基本單位換算”時,教師就要針對學生不同的掌握程度,安排課后習題練習,對于掌握較好的學生,可以通過更多的練習進行知識的強化,而對于掌握較差的學生,則應重點放在基礎練習上.
二、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生正處于天真爛漫、無拘無束的發(fā)展階段,無論是意志力、創(chuàng)造力還是自我的約束力都不太成熟,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處在6~13歲年齡段的小學生正是各項認知能力快速發(fā)展的階段,在此期間,小學生極易對邏輯思維能力強、計算難度高、排列順序復雜的學科產生厭學的心理。這時,只有通過建立起基礎的興趣模型,讓興趣教學貫穿于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始終,成為連接小學生數學學習的主線,才能通過某個有效的刺激,刺激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新型化的教學模式下,課堂不再單純地追求教師的硬性灌輸,而更加注重學生切實參與課堂的實踐及將課堂所學與自我知識完美融合,將知識融會貫通、活學活用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授基本的數學知識的同時,可以增設多種多樣的趣味數學課堂學習活動。例如,當解釋“基本圖形”時,可以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組用幾根火柴棒或木條擺出基本的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和梯形,通過具體的模型與教學道具加強小學生的具象思維能力,引入現實的生活情境,營造師生共同參與的活躍課堂學習模式,讓所有學生都積極地思考,提高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三、有效性教學要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的有效性”
創(chuàng)設數學學習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論認識與實踐經驗。新教材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開的,因此,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是提高數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的教學策略。然而,新課程下的一些數學課,情境只是為創(chuàng)設而創(chuàng)設,只圖表面熱鬧,有的甚至成了“說話課”,夾雜了太多的非數學信息,干擾和弱化了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以及數學思維的發(fā)展。實現情境創(chuàng)設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1.情境創(chuàng)設應目的明確
每一節(jié)課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有利于學生時數學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所以,教學中既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情境,又要充分發(fā)揮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fā)性,不能籠統(tǒng)地提出諸如“你發(fā)現了什么”等問題。
2.情境的內容和形式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征進行設計
教學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遵循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根據學生身邊熟知的事物而設計。對低、中年級的兒童,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等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則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
四、有效性教學要注重“學習方式的有效性”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求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蔽覀円鶕煌慕虒W內容,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實現有效學習。要高度重視探究學習,加強小組合作學習?!昂献鲗W習”有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有利于張揚學生的個性。我們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努力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空間。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把握教師定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首先要有估測:提出的問題,有沒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時候進行?問題怎么提?大約需要多少時間?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教師該如何點撥、引導?如何把全班教學、小組教學、個人自學這三種教學形式結合起來,做到優(yōu)勢互補?②分工明確,讓學生成為小組學習的主人。合作學習是小組成員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著明確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活動,發(fā)材料、做實驗、記錄、發(fā)言、總結、匯報等等都由不同的學生承擔,使每個人在小組學習中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③建立機制,促進合作習慣的養(yǎng)成。我們要有意識地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讓每一個成員感到自己的行為會影響整組的學習結果,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述說,尊重別人的意見,積極參與,學會思考。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我們最希望達到的目標。我們要嚴格遵從新課標的理念,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不斷的完善課堂教學模式,提升教育效果。唯有我們不斷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可以充分提升教學質量,進而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卓越的運算能力是學好數學的關鍵所在,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我們應該努力為小學生營造一個活躍的學習氛圍,增強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身興趣,逐步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從而有效提高數學學習效率,才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所在。
參考文獻:
[1]李艷艷.新課程教學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問題探析[J].教學與管理,2008(24):74-75
[2]蒙一彪.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小學教學參考,20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