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琪琪+牛雨蓮
【摘要】《民事訴訟法》中第13條明確規(guī)定了誠實信用原則,為司法訴訟實踐中的惡意訴訟等問題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jù)。因此,對于民訴中誠實信用原則在實際司法中的適用也就格外重要。本文著重從適用主體來解讀誠實信用原則,首先對該原則理論內(nèi)涵的進行概述,然后對其中的具體適用情形作介紹,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展望。
【關鍵詞】民事訴訟 誠實信用原則 適用情形
一、誠實信用原則概述
(一)誠實信用原則的概念?!罢\實信用”一詞主要起源于拉丁文Bona Fide,漢語中的誠實信用原則一詞主要受德國的法學理論的影響。我國的誠實信用原則于2012年被修訂在民事訴訟法中的第13條,即一方面,訴訟主體在參與訴訟過程中實施的訴訟行為必須在主觀上誠實、善意;另一方面,訴訟過程中必須要保證雙方當事人的利益均衡,達到客觀實質(zhì)上的公平、正義。
(二)誠實信用原則的作用。誠實信用在民事訴訟中是一項原則,而不是一項規(guī)則。民事訴訟法作為一項程序法,當然會出現(xiàn)一些空白和缺漏,為了彌補這種法律上的不完善而采用這一法律原則,即彌補程序瑕疵,規(guī)制訴訟行為。在訴訟過程中,雙方當事人為了保證自己的訴訟權益,趨利避害,可能會采取某些不誠實的行為,來破環(huán)訴訟權益的平衡。因此,誠實信用原則在訴訟中的運用會大大地保證訴訟程序地進行,節(jié)約相關的法律成本。
二、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
(一)當事人
禁止虛假陳述。在訴訟過程中難免會發(fā)生阻礙訴訟進程的情況,訴訟當事人的任何一方都會為了保護自己的訴訟權利,而采取一些有利于自己而非誠信的訴訟行為。為了訴訟的公正性和節(jié)約成本的考量,禁止當事人在訴訟中進行虛假陳述。
禁止反言。民事訴訟程序中,雙方當事人是處在一種相會對立的情形下,雙方實際是一種辯論的環(huán)境下,一方會根據(jù)另一方拋出的意見和證據(jù)作出反應,在趨利避害的天性驅(qū)使下,當事人可能為了反駁對方的意見,會出現(xiàn)與自己前述觀點相悖的論點,在此過程中,禁止反言,可以避免法庭陷入一種無序的狀態(tài)。
禁止用不當方式形成利于自己的訴訟狀態(tài)。這里的不正當方式是指當事人利用法律的漏洞等進行不誠信的訴訟行為,如虛假陳述、騙取財產(chǎn)保全等。
禁止濫用訴權。訴訟當事人為了實現(xiàn)有利于自己的訴訟狀態(tài),會出現(xiàn)濫用訴權的現(xiàn)象,比如故意拖延訴訟,加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負擔等手段。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虛假欺詐型訴訟、騷擾型訴訟以及法院與當事人間的。
(二)法官/法院
誠實信用原則對于法官在法律方面的適用,其中主要是對自由裁量權的規(guī)制。如何有效公正的運用該項原則是重中之重。禁止濫用自由裁量權。由于誠實信用原則的抽象性和彈性,法官在運用該原則的時候應當根據(jù)案件的具體狀況本著誠實、善意的本心來作出裁決,只有在案件本身“無法可依”即法律存在相應的漏洞時對此進行適用。
禁止濫用職權。法官在民事訴訟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的保證當事人的權益,實事求是,對訴民事訟雙方都應平等對待,一視同仁。對于當事人提出的證據(jù)應該謹慎對待,不隨意的憑個人主觀臆斷加以否定或者是取舍。此外,在訴訟中法院應當充分尊重當事人擁有的程序權利,在訴訟當事人沒有完全提供重要證據(jù)和充分意見時,為當事人提供陳述的權利,不實施突襲裁判。
(三)其他訴訟參與人
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除了針對訴訟當事人和法官之外,對其他的訴訟參與人也進行了有關規(guī)制。
訴訟代理人。訴訟代理人作為當事人的律師,本身具有的職業(yè)技能使得他們熟知如何有效的規(guī)避法律漏洞,濫用訴權。因此訴訟代理人履行誠實信用義務,能保證訴訟公平、正義。
證人。誠實信用原則對證人的規(guī)制最為出名的是英美法系中的宣誓制度。即證人向法庭保證自己所作的證言證明是真實有效的,否則將承受作偽證的懲罰。我國有與之相似的證人保證制度。
鑒定人。鑒定人雖然不具備訴訟當事人辯論的權利、法官審判的職能,但是鑒定人需要對在訴訟過程中出現(xiàn)的專業(yè)問題進行有關的檢測和評估,向法庭提交鑒定意見。一般情況下,需要作出鑒定的事物,往往是重要的證據(jù)。因此,誠實信用原則的有關內(nèi)容對于鑒定人的約束可依有效的維護法律的公正和訴訟當事人的權益,對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員起威懾作用。
勘驗人、翻譯人??彬炄藢τ诎讣默F(xiàn)場記錄、測量等作出一些虛假的勘驗報告、翻譯人在訴訟中提供不當?shù)脑V訟服務等都會使訴訟當事人的權益受損,影響司法公正。民訴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將直接約束勘驗人、翻譯人的行為,減少非誠信的勘驗、翻譯行為。
三、對民訴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展望
誠實信用原則作為一項原則,自身的特質(zhì)導致了天生賦予的模糊性、抽象性及不確定性。民訴訴訟法作為一項程序法又要求確定性和精確性,這倆者之間的間隙也就使得在實際的司法訴訟中難以精確的運作。但是法律的滯后和空白使得法官在審理民訴訴訟案件時,不得不采取該原則,如何正確的把握誠實信用原則十分必要。對當事人的約束,明確當事人在違背誠實信用原則時,應該受到的處罰。具體列舉當事人在民訴訴訟過程中應當遵守誠實信用的要求,可以大大減少舉證難的情況。對法官的約束,明確法官要遵循的具體要求及違背的處罰、救濟措施等。對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約束,學習借鑒英美法系中所采用的宣誓制度。此外,可以將民訴中非誠的訴訟行為按照特征、表現(xiàn)及受損權益的大小來作為細化的裁量標準,以此維護訴訟的權威。
參考文獻:
[1]許光勇.民訴法誠實信用原則之適用與完善[J].福建法
學,2015,01:75-78.
[2]路茗然. 論民事訴訟法誠實信用原則[D].沈陽師范大學,
2015.
[3]王琦.民事訴訟誠實信用原則的司法適用[J].中國法學,
2014,04:250-266.
作者簡介:蔡琪琪(1991-),女,漢族,江蘇泰州人,上海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牛雨蓮(1991-),女,漢族,安徽六安人,上海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