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才景
摘 要:作為當下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的“小組合作學習”是我國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和組織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賦予了學生相當充分的自由和寬松的學習氣氛。本文探索了由傳統(tǒng)課堂轉(zhuǎn)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的英語綜合課,由師生互動轉(zhuǎn)變?yōu)樯?,小組合作,教師點撥的新型課堂的優(yōu)勢。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小組優(yōu)勢的小組合作學習法的英語教學綜合課堂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有利于推動學生智商情商的發(fā)展。
關鍵詞:職業(yè)中專;英語學習;合作學習;能力提升
目前,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備受國內(nèi)教師歡迎,尤其是中小學教師。并且在國內(nèi)論文庫知網(wǎng)當中輸入小組活動時可以搜到的結(jié)果絕大多數(shù)都是關于中小學教學中如何有效開展小組活動。相反,有關大學小組活動的開展進行的研究則少了很多。即便有幾篇相關研究也是著眼于理論研究。而在實際操作中,相當一部分職專老師難以領會小組活動的精髓,導致所取得的結(jié)果與預期相差甚遠。
一、分組方式
翻閱之前各個研究成果,會發(fā)現(xiàn)有相當一部分提到要提高小組活動的,就需要科學分組,這一點是成功組織小組活動的關鍵。研究結(jié)果比如劉占芬的《如何提高英語課堂小組活動的課堂效率》用一個小部分指出要科學建組,分工協(xié)作;梁娟的《大學英語課堂小組活動的有效性》提到要完善小組建構(gòu),加強對小組成員的監(jiān)督,實行一定的獎勵措施,同樣也是強調(diào)科學劃分小組。
本文筆者在自己進行實施實際操作前,結(jié)合約翰關于小組活動的第四個概念及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對一個班的學生進行了分組。畢竟學生進入了大學之后一般限于寢室活動,若是將分組任務留給學生自己,結(jié)果必然是以宿舍為單位分成若干組,而其結(jié)果則可能就是舍友中有成績相對較弱或性格較為內(nèi)向的,勢必導致部分學生無法積極參與其中。
分組之前,筆者先是咨詢了其任課老師對各個學生的情況進行了大致了解,然后留出一次課讓同學們進行一次簡短的英語自我介紹,從而對學生口語及大概性格進行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學生被分成了幾個組,主要口語水平大致相同且性格相近的分為一個組,對于成績普遍較差的小組會安排一位成績較好的同學擔任組長,這樣就避免了口語水平相差甚遠的同學被納入一組導致部分同學信心不足,或者性格差別較大的同學一組導致一些人不能融入其中的尷尬。另外一位成績較好的同學分入成績較差的組可以起到督促作用,每個同學都必須參與其中。
二、小組活動的實施
小組按照一定標準劃分之后便是活動的具體的實施了,之前的不少研究文章也指出了教師在小組活動成功開展中所發(fā)揮的作用。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參與,還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課程相關信息,讓學生進行一定的儲備的工作。另外當前職專生普遍不愿意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他們認為自己進入大學就是完成了自己的目標,很多人沉迷于電腦、視頻等,因此在此次活動中,充分發(fā)揮了這些科技產(chǎn)品的用途。
(一)課外準備工作。這篇課文對于開展小組活動比較方便,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篇幾乎全對話的文章,因此可以要求各小組同學課后給組員分配角色,表演場景,錄下視頻,課上可以將各小組的成果與其他同學分享。學生們都有表現(xiàn)欲,即便是那些較為內(nèi)向的同學也會有著極度的表現(xiàn)欲,只是限于性格,會有些同學壓抑自己的欲望,在課堂上不肯發(fā)言,但這部分同學在課下與同學相處時卻能十分自然,因此將任務安排下去,有助于學生們之間自己的合作,并能確保每個人都參與其中。通過對角色的分配,視頻地點的選擇,學生們會深入了解本文的內(nèi)容,而且必然會熟記在心。
這一過程并不是學生獨立完成,教師也是要參與其中的,教師必須先將整篇文章梳理清楚,相關新詞匯整理完成之后一并發(fā)給學生,督促學生自己學習相關資料,理清整個故事的發(fā)展脈絡,這樣才能在錄制視頻時做到有條不紊。
(二)課內(nèi)教授工作。視頻的錄制以及自學準備工作至少需要一周的時間,因此教師需要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課堂上就要求教師將整個單元內(nèi)容整合起來過PPT形式教授給學生,讓學生熟讀生詞,還要要求各小組派出代表匯報自己組內(nèi)的準備情況。由于本文只是就某一個單元為例,因此課堂上的匯報情況難以要求所有同學參與進來,不過在其他教師的實施過程中可以每個單元的課外準備工作情況的匯報工作要求不同學生來做。
三、小組活動成果
本篇課文的教授基本都跨了兩個多周的時間。對于參與小組活動的班級,在最后一周課上就是成果展示,每個人在視頻中都有處境,有些同學可能語言能力勉強過關,但是進步也是極大的,因為可能之前讀課文對他們已經(jīng)是一種挑戰(zhàn)。
成果展示完畢之后,必然由各小組派出一名代表評判其他小組的視頻,要提出建設性意見,這個也要求小組之間進行積極的商討,得出結(jié)論由代表發(fā)言指出其他小組視頻的優(yōu)勢與不足。這樣學生還可以從其他組的任務中可以學到自己組在準備過程中沒有注意到的細節(jié),或者見過卻沒有使用過的新表達。
而反觀其他班級的學生,仍是局限于課后背生詞,課堂聽寫,甚至不知道相應單詞的讀法,用法。對課文的了解甚至為零,因為課堂上學生得過且過,全程并未參與教學過程,并不了解文章的主題。
在對學生進行測試時,筆者發(fā)現(xiàn)實施小組活動的班級學生對于相關詞匯掌握的情況超出預期,而且對于課文的掌握也遠超其他班級的學生。因此筆者有理由認為這是一次相對成功的小組活動。
當然,筆者的實踐也是存在一定不足的,任務的分配可能也受到學生專業(yè)的限制,有些課文可能由于量過大導致學生難以順利完成任務。不過本文僅是作為一種參考,通過本次實踐,也足以說明小組活動不僅有利于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開展,只要運用得當,它在職專英語教學中也是值得借鑒的一個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