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吉
【摘要】大學生的審美觀念和他們的審美能力,對于他們的長遠發(fā)展及社會進步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現(xiàn)如今大部分大學生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委實令人擔憂,本文將圍繞大學生具有良好的審美修養(yǎng)的重要意義和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審美修養(yǎng),來闡述重視大學生審美修養(yǎng)及其培養(yǎng)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關鍵詞】公共藝術教育 大學生 審美教育 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002-02
一、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的培養(yǎng)要結合學生的實際
我校公共藝術課尚為任選課,學生選課、聽課的積極性都比較高。為了提高教學的針對性,開課前按習慣進行一些問卷調查,以便了解學生在中學階段接受的藝術課程或藝術實踐的情況,以及學生選課的目的。每門公共藝術課參加調查的學生140人,調查結果表明,讀大學前參加過藝術類課程學習的占0.7%,參加過學校組織的藝術實踐的占2.1%,希望通過藝術課學習提高藝術修養(yǎng)的的占2.9%,提高審美能力的占4.3%,接觸并喜歡高雅藝術的(如交響樂、芭蕾、繪畫、歌劇等)占 1.4%,教據(jù)表明,在這些占學校全體學生數(shù)比例不高,又比較喜歡藝術而選修公共藝術課的這部分學生中,其藝術基礎是相當差的,大多數(shù)學生的藝術愛好和藝術活動僅僅是流行歌曲、地方民歌小調,熱門影視劇,且停留在學唱或欣賞階段,遠不能上升到藝術賞析的水平。
面對學生的這種情況,如何通過審美教育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同時又能“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yǎng)深厚的民族情感、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擁有開闊的眼光和廣闊的胸懷”是一個不小的難題。為此,作為公共藝術課的教師進行了認真、艱苦探索與實踐??偟淖龇ㄊ菑膶W生的實際水平出發(fā),以培養(yǎng)大學生藝術修養(yǎng)為抓手,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質。結合藝術作品課堂賞析,組織課外藝術實踐,在培育學生主動自覺參與藝術實踐的基礎上,完成由藝術作品的感性上的喜歡,上升到理性的認識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和審美素養(yǎng)。
當代大學生生活在日益多元化的審美文化之中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學生們越來越講究得體的衣著,喜歡更換不同風格的手袋;偏愛現(xiàn)代建筑風格的圖書館或著迷于古典風格的禮堂,沉醉于古典音樂盛宴的音樂廳中久久醒不過來或在搖滾樂中瘋狂,一股藝術欣賞之風在我們這所工科高校悄然興起。審美教育已經滲透在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精神生活之中,塑造著他們的氣質與靈魂,自覺不自覺地培育著個人的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素養(yǎng)?;仡櫵麄儎側雽W時的藝術基礎薄弱的狀況,作為教師是如何通過規(guī)范的審美教育讓他們樹立正確健康的審美觀念和藝術修養(yǎng),現(xiàn)將多年來從事非藝術專業(yè)學生公共藝術教育的體會加以總結供同行們參考。
二、學校審美教育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審美素養(yǎng)
“美”的定義是什么?中國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西方從古希臘古羅馬時期開始,很多哲學家都十分關注“美”的含義并有自己的論述。時至今日,仍存在不同的學派,也仍在研究和創(chuàng)新。簡單地講,美是人們在接觸的一切事物中通過視覺、聽覺傳到大腦產生一種愉悅。而“審美”指人們在欣賞、品味、比較中領會、理解事物的美。人們需要有審美素養(yǎng),需要在情操上、心靈上得到教育的提升,首先是世界上的各種事物和行為都存在著美與丑,人們需要對這些客觀事物和行為加以分辯和取舍,從中找出美的成分和美的來源,并加以領會和傳播,其次審美活動也會提高個人的審美素養(yǎng),不斷地完善自己。通過審美教育可以不斷提升人的審美素養(yǎng)的同時,又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人的情感、趣味、氣質、胸襟,激勵人的精神,滋潤人的心靈”,因此,審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
現(xiàn)代信息發(fā)達的社會,往往把美蘊含在潮流之中,人們習慣于追逐時尚,但是又自覺不自覺的在潮流之中迷失了對美的個性追求。作為大學生,在行為視覺的潮流中,極易出現(xiàn)千篇一律甚至還有東施效顰的錯誤,更有甚者,由于缺乏美的辨別能力,使學生的生活和一些藝術表演中充斥著低俗和乏味。當今社會健康的審美素養(yǎng)、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就顯得更為重要。
三、大學生藝術修養(yǎng)的培育是審美教育的基礎
藝術修養(yǎng)通常是指一個人對藝術的感知、理解、評價以及用藝術作品的內涵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審美觀念、創(chuàng)造力。
當今一些高等學校常常自覺不自覺地重專業(yè)教育輕藝術教育,忽視審美教育和審美素質的培養(yǎng),違背了 “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客觀上降低了教育的質量。藝術修養(yǎng)的培育是通過藝術學習與實踐達到審美教育目的的唯一途徑,通過藝術課教學和藝術實踐,提高學生對美的理解,激發(fā)學生對美的追求,并從中吸收有益的養(yǎng)分,促進其身心和諧全面發(fā)展。在賞析電影《羅馬假日》過程中,學生理解到女主人公安娜公主以自己高貴的氣質和純真的本性無意中影響了那位接近她是為了5000美元稿費準備報道“公主出逃”的內幕新聞的記者朋友,體現(xiàn)了真善美的巨大感染力,學生對此有極深刻的感觸。他們明白,不能只重視外表美,心靈美、氣質美才是我們的真正應追求有價值的美。
大學生藝術修養(yǎng)的培育與審美素養(yǎng)的提高是相輔相成的。與藝術專業(yè)學生不同,普通大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主要著眼于學生對一些藝術形式、藝術風格和藝術技能的初步認識,并在這個基礎上理解藝術的內涵,從中品嘗到美的要素,加以正確的欣賞和喜愛,進而成長為一定的審美能力。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說“美育者,應用美學理論于教育,以陶冶感情為目的者也”高校的美育就是大學生的審美教育,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感受現(xiàn)實美和藝術美的能力,藝術美常常是現(xiàn)實美的升華,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是欣賞、理解藝術美的前提。
1.藝術賞析課是提高大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的入門課
毋庸置疑,審美過程中,欣賞者是主體,欣賞對象是客體,作為審美主體的人,除需要具有健康的審美趣味,更需要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正如馬克思所說“對于沒有音樂感的耳朵來說,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通常審美的客體,可分為自然、藝術、行為等多個方面,其中藝術美蘊含在音樂、舞蹈、繪畫、工藝品之中。這是人們對自然、社會、行為的美的再創(chuàng)造,其藝術感染力更為豐富、生動。藝術賞析課也就成了高校美育的基礎。教育部明確的藝術賞析課程是指音樂、舞蹈、繪畫、戲劇等藝術形式的賞析,教學內容分為藝術作品的欣賞和對藝術作品的解析。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通常具有美的要素構成的獨特的藝術魅力,使人情不自禁的陶醉其中,受到心靈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教學中對于賞析作品的選擇十分重要,例如在舞蹈賞析課中,重點欣賞“天鵝湖”、“仙女”、“大紅燈籠高高掛”等經典作品,通過解析可使學生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思想含義以及巧妙的藝術手法,對作品的思想和藝術手法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能結合欣賞者的思想情感、生活經歷的對比產生認識上的飛躍,同時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也會逐漸得到加強。
一節(jié)深刻的賞析課產生的作用會使學生記憶猶新,并且能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從藝術作品中尋找影響感染自己的成分,成為學生人生中建功立業(yè)的動力。一位選修戲劇鑒賞的學生畢業(yè)后回校對老師說:畢業(yè)后雖然工作忙,但總會抽出時間閱讀中國戲劇作品,如曹禺的《日出》、《雷雨》,老舍的《茶館》等,以期加深對社會和人生的理解。
2.開拓培育大學生藝術修養(yǎng)的途徑
藝術教育在當今素質教育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藝術教育可以影響學生的情感,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講述音樂的教化作用時注意到音樂教育可以把人教育成美和善。通過藝術作品賞析課的學習,加深人們對自然美、科技美、藝術美、社會美等的理解、感知、情感以及想象。藝術教育的過程中,應當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和對藝術的追求。
審美教育不應只局限在課堂上,可以結合藝術教育相關課程,開設藝術方面的專題講座,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各類課外藝術研究協(xié)會,或愛好者小組等,結合課堂學習的內容和藝術實踐,對學生感興趣的藝術形式進行更多的賞析和探討,還可以在教師指導下組織學生參觀本地的藝術博物館,以及選擇性的參加藝術演出等藝術實踐,同時還應注意在其他學科中滲透藝術教育,通過這些學生主動參與的活動讓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逐漸得以提升。
四、審美教育在提升大學生道德情操方面的不可替代的價值
關于審美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多年來,很多藝術教育家從培養(yǎng)人的知識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審美能力、心理調適能力、社會交往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形成等方向都有研究和闡述。本文僅談藝術教育提升大學生道德情操和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情趣方面的作用。
中國古代哲學家、教育家十分重視道德情操的規(guī)范和約束,提出“仁”、“義”、“忠”、“信”的思想道德觀,并至今仍影響人們的思想。在道德情操、生活情趣的建設中,藝術作品的作用不可忽視,中國古代最早的作品《詩經》以及之后的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繪畫中有大量的藝術作品中反映了不同時代的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生活情趣。西方從古羅馬開始延續(xù)二千多年長盛不衰的歌劇藝術頌揚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這些浩如煙海的、百姓喜聞樂見的戲劇、詩歌、繪畫藝術作品的獨特魅力維系著社會的發(fā)展,引導著人們的精神生活。
作為學校藝術課的教師痛感“教書”之外“育人”的重要性沒有被全面理解,美育作為學校育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沒有受到重視是主要表現(xiàn)之一。有些教育者把育人的工作局限于政治、職業(yè)、法律、紀律等方面的教學和管理,忽視在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中具有優(yōu)勢的審美素質的提升,這不能不說是高校教育中的一個失誤。我們期望經過學校精心培育的學生在道德情操、生活情趣上有更大的提升,使我們的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浩然正氣,用自己的高尚的人格感召群眾,引領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