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瑩
摘要:農村學生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農村中學課外閱讀情況不容樂觀。本文首先分析了農村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育所面臨的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提出可以改變的方法。
關鍵詞:農村中學;課外閱讀;寫作
G633.3
雖說是剛剛參加工作,但在兩年多的教學生活中我深刻認識到農村學生課外閱讀問題之嚴重。學生閱讀的內容多限于應考的教輔讀物,課外資料非常之少。課外閱讀量的嚴重不足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課堂內所提的一些問題因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此類知識而無法進行討論,導致學生很多方面的潛能得不到挖掘。我在本校幾個年級中做過一次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了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89%的學生沒讀過四大名著,59%的學生沒讀過一本課外書,每天讀報刊、雜志的學生為零,63%從不讀報、雜志的同學。
第二,非??释喿x課外書的同學僅占38%,而抱無所謂態(tài)度的卻高達49%,不愿意閱讀課外書的也有13%。
第三,家里能提供課外書、并支持課外閱讀的都不到15%,不能提供課外書的卻達到12%,不支持閱讀課外書的更是高達31%。
從以上的調查中不難看出當前農村學生的課外閱讀的現(xiàn)狀。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不正常的狀況?我覺得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家庭條件的限制。大部分人認為學生只要學好課本內的知識就行,課本以外的書都是“閑書”,讀課外書就是不務正業(yè)。使孩子只能望“書”興嘆。不買課外書籍,更不用說網絡閱讀了,學生面對的往往僅僅是教科書,有時就是想讀也無書可讀。
第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雖然現(xiàn)在提倡素質教育,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學習任務依然繁重。在他們看來,閱讀小說、雜志等課外書籍,就是在白白浪費研究數(shù)理化難題的時間,學習中“唯書本而書本”,“唯成績而定論”導致了學生課外閱讀意識淡漠,甚至產生抵觸情緒。因此,為了考一所好的高中,更多學生寧愿花更多時間在數(shù)理化這些短效科目上,將課外閱讀放在最后。
第三,學校教學條件有限。對于學校而言,大部分農村中學教育經費不足,學校對圖書的投入很少。圖書館藏書量少,種類不多。有的學校雖有部分圖書,也時隔久遠,內容陳舊;同時,由于缺乏認識,管理不善,學校圖書室形同虛設,平時不對外開放,僅在上級檢查時作為備查項目,使學生課外閱讀成了“空白”,學生的讀寫能力較弱。這不僅影響了語文教學質量,也影響了其他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
第四,學生自身原因。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部分學生對課外讀物始終不感興趣,因為他們在小學時就未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大多數(shù)學習時間學習理科題目而忽略閱讀。還有許多學生雖然也喜歡讀書,可他們在課外閱讀上重故事性,輕理論性;重隨意性,輕摘記吸收。我經??吹接械耐瑢W看寫武俠小說、故事會、民間傳奇這些傾向娛樂性、故事性的書籍。
當這些問題一次又一次暴露在我們面前時,我們應該意識到:讓農村學生學好語文,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課外閱讀的指導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我們新課標一直宣傳要注重“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孔子也說過要“因材施教”,因此針對農村教育教學,要走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在教學過程中我總結了以下一些提高農村初中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方法。
第一,創(chuàng)造條件,改善環(huán)境,樹立觀念。學校要盡可能的為學生的課外閱讀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讓學生閱讀有益的課外書。為學生創(chuàng)造好的閱讀環(huán)境,培養(yǎng)閱讀氛圍。經常向家長宣傳讓孩子多看課外書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列出一些刊物名稱供家長參考,使每位家長所購買的書能少而精。
第二,開放課堂,培養(yǎng)興趣、轉變觀念。向學生說明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在學生心理上引起重視,在課堂上講授課本知識時,把課外的知識與課本知識聯(lián)系起來,如在教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就敘述魯迅小時“早”的故事,介紹了他一生剛直不阿的高尚品德和不輟筆耕、不懈探索救國之路的革命精神,激起學生對這位偉大的崇敬熱愛之情,進而引導他們讀《朝花夕拾》、《吶喊》等書,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從課內引向了課外,又進行了思想教育,真可謂一箭雙雕。這對擴展學生知識面、培養(yǎng)課外閱讀興趣、轉變觀念是有很大作用的。
第三,多想辦法,解決課外書的來源。建立班級圖書角,同學們互相交換閱讀,那樣課外書的數(shù)量就會增加很多。學生也能讀到許多別的課外書,也能從一定程度上解決課外書的來源問題。每年報刊征訂的時候,教師可篩選一些適合學生訂閱的報刊目錄推薦給學生,讓學生自由選擇訂閱。也可由教師向學生介紹一些作品,簡短的美文,可打印張貼,讓學生抄錄,還可由學生輪流互相推薦,可開設美文欣賞課,讓學生開展朗讀、品味、交流等活動,放大閱讀效應,展示閱讀成果!
第四,加強指導、提高課外閱讀質量。首先,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會事半功倍。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曾把書分為五類,認為“有當讀之書,有熟之書,有當看之書,有當再三細看之書,有當備以查考之書?!苯處熞_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例如對經典性的書籍和文章,要品味其中的優(yōu)美文字,體會真情實感,應用細讀和精讀方法。對于一般性書籍和文章,只想作一般了解,可讓學生略讀,或選讀其中部分章節(jié)、片斷進行閱讀。其次,指導學生做好課外閱讀的積累。初中生應學會用摘錄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積累閱讀材料,要寫好讀書筆記。做讀書筆記的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分門別類,也可以是綜合性的,或是索引式的,或是節(jié)本式的。做好摘錄并作簡單的評價,對自己訂閱的報紙,也可以作剪貼分類,做成剪報本。最后,指導學生以讀帶說促寫,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語文教學強調的是聽說讀寫結合,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博覽群書,博聞強記,開闊了視野,積累了。但這還遠遠不夠,閱讀積累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綜合運用,要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使閱讀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結合課外閱讀,可對學生進行一些語文能力的指導訓練。例如,口語交際能力訓練、寫作能力訓練、美文賞析能力訓練等等。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這樣樸素而又深刻地描述成功語文教學的特征:“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作到這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闭堊屛覀冇涀√K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
我們期待著廣大的農村語文教師都能朝著這個目標而努力,我們更期待著農村中學生的課外閱讀的春天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