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容嬌++朱黎明++劉河旺
摘 要:運用文獻法、邏輯法和定義法,把學校體育和休閑體育二者結合所形成的這個新生事物定義為學校休閑體育;闡述了學校休閑體育的目標、任務以及內容體系;展望了學校休閑體育的發(fā)展趨勢。旨在正確地理解和準確地運用“學校休閑體育”的概念,明晰其理論體系,從而奠定深化“學校休閑體育”研究的基礎。
關鍵詞:學校體育;學校休閑體育;分析;學理;人的全面發(fā)展
社會生產力結構的急劇變化和外來思潮對主流思想的沖擊,價值取向衍變實在校學生也不同程度地受到這些問題影響,具體表現有:思想道德水平下降、意志品質薄弱、生活方式不科學、體質健康水平逐年下滑等[1]。從“人的全面發(fā)展”來看,學校體育教育的改革勢在必行。我們在體育教育過程中如何認識受教育的“人”,如何尊重其尊嚴和情趣,促使人從自然人發(fā)展成一個體質強健的社會人,在這個過程中形成健康體格、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以及積極良好的社會適應,促進被教育者的全面發(fā)展[2],是一個主觀性和現實性并存的問題,對這個問題,休閑體育應該能給出較為合適的答案。所以,有必要對休閑體育和學校體育的整合與發(fā)展形成的新生事物進行學理分析,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理論支撐。
1 相關概念界定
1.1 學校體育
毛振明[3]對學校體育的定義得到學界普遍認同,即在以學校教育為主的環(huán)境中,運用身體運動、衛(wèi)生保健等手段,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按照活動形式,可以把學校體育分為體育課堂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兩大類,其中,課外體育活動因其相對自由的形式和時間、自愿組織或參與的動機為休閑體育向學校體育融入提供了較大的可能。
1.2 休閑體育
盧鋒[4]認為:休閑體育是社會體育的組成部分,指人們在閑暇時間以增進身心健康,豐富和創(chuàng)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為目的的身體鍛煉活動。從“增進身心健康、豐富和創(chuàng)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和“愉悅身心、促進健康”等本質屬性來看,休閑體育向學校體育領域滲透是體育的本源回歸,休閑體育所具備的人本關懷功能,必將受到學生們的熱烈歡迎,休閑體育和學校體育結合是二者的必然發(fā)展趨勢。
1.3 學校休閑體育
根據學校體育和休閑體育結合的實際狀況,借助社會學和邏輯學定義的方法和理論,本文認為,學校休閑體育可以定義為:在學校教育為主的環(huán)境中,以休閑體育運動項目為載體,運用具有娛樂性、自由性、文化性、非功利性、主動性的身體運動和衛(wèi)生保健等手段,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
根據“學校休閑體育”的概念結構方法,可以這樣定義“學校休閑體育”,即:在學校教育為主的環(huán)境中,以休閑體育運動項目為載體,運用具有娛樂性、自由性、文化性、非功利性、主動性的身體運動和衛(wèi)生保健等手段,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
2 學校休閑體育的目標與任務
2.1 學校休閑體育的目標
從地位和功能的角度來看,學校休閑體育是學校體育的組成部分,服務于學校體育,其宗旨目標和學校體育的目標應該也是一致的。學校休閑體育的目的應該是:將學校體育作為強身健體和休閑娛樂的手段,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養(yǎng)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結合學校休閑體育活動讓學生體驗運動對人的人本關懷,調節(jié)心理平衡,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和社會適應和正確、積極的休閑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2 學校休閑體育的任務
2.2.1 培養(yǎng)學生的身心健康休閑觀念
通過學校休閑體育教育和學校休閑體育活動,發(fā)展學生符合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主流喜好和志趣。培育積極的休閑意識和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激發(fā)體育運動的興趣,感受體育運動的價值,為終身體育鋪墊基礎。
2.2.2 因地制宜地開展校園休閑體育文化
通過簡化游戲規(guī)則、改善運動會的項目形式、完善校園體育的軟硬件設施等措施拓展學校休閑體育,培養(yǎng)科學的休閑娛樂方式,傳授科學的休閑體育技能。營造學校休閑體育的活動氛圍,形成輕松愉快積極向上的校園休閑體育文化以引領社會休閑文化。
2.2.3 通過休閑體育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水平
利用輕快、歡樂、自由且富有意義的體育休閑娛樂活動去占領學生的閑暇時間[5],通過休閑體育活動改善學生體格健康狀況,讓學生通過舒暢的運動感受來體驗運動的人本關懷,感悟生活的意義和價值,讓學生在運動中完成“社會化”進程。通過休閑體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休閑素質,提高生命質量,在體驗快樂的同時追求生命意義。通過休閑體育活動提高學生文明生活品味,培育積極健康的良性生活方式,追求、參與并引導社會的積極風氣。
3 學校休閑體育的內容
3.1 學校休閑體育意義
3.1.1 確立學校休閑體育文化多元化的核心價值觀
學校師生是人類精神家園的守望者,也是社會文化的引領者。1)娛樂是人們的天性,是學生追求自由、“社會化、成為人”的過程,要充分利用學校休閑體育獨特的功能價值,以“娛樂”為核心價值來塑造學校休閑體育文化;2)生態(tài)系統(tǒng)論的多樣共生理論認為:物種越豐富,多樣性越大,穩(wěn)定性越高,發(fā)展性越強。如今,文化的多樣性發(fā)展狀況已經成為該文化先進與否的重要標志。學校休閑體育文化也是一個動態(tài)系統(tǒng),理應朝向多元化發(fā)展;3)學生的個性、成長環(huán)境各不相同,對學校休閑體育文化的喜好和需求自然不同,為滿足廣大學生不同的個性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需求,學校休閑體育文化必須朝向多元化發(fā)展。
3.1.2 完善學校休閑體育文化的制度和機制
學校休閑體育文化建設是學校休閑體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大學,學生閑暇時間相對寬裕,但“非體力傾向”現象明顯,參與休閑體育的人數不多,項目不廣,時間不長,學校休閑體育文化的繁榮和發(fā)展缺少支撐[6]。各級各類學校須以休閑體育運動為載體,建綱立制,完善學校休閑體育文化的制度和機制,為學校休閑體育文化的繁榮發(fā)展提供政策保障。首先,學校應建立一套系統(tǒng)的評價和激勵制度,讓學生獲得參與的認同感,鼓勵他們參與學校休閑體育運動;其次,學校應完善學生參與學校休閑體育運動途徑的機制,如選擇合適學校體育教學的項目開設休閑體育課程,建立、完善學生休閑體育俱樂部的運營機制,豐富、拓展學校休閑體育的開展形式等。
3.1.3 改善學校休閑體育文化的物質設施條件
杜威認為:“教育沒有比提供適當的設備給予孩童創(chuàng)造休閑和娛樂更嚴肅的責任。不但為了目前健康的原因,而且為了持續(xù)恒久的心靈習性效果[7]?!睂W校休閑體育具有健身和娛樂的雙重屬性,兼?zhèn)淇茖W性、開放性、系統(tǒng)性等多種特色,決定了學校休閑體育文化的物質建設有別于傳統(tǒng)的體育文化物質建設,如體育場館的設計、運動器材的購置、健身路徑的設置要考慮不同運動層次、男女性別差異等因素,體現以人為本、開放休閑的理念。
3.2 休閑體育課程設置
2007年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立休閑體育專業(yè)以來,多所高校體育院系順應時代要求開設了休閑體育專業(yè),引領了各級各類學校開設學校休閑體育課程的潮流,為學校體育改革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學校休閑體育課程建設的過程中發(fā)現,引進或研發(fā)的休閑新項目是目前我國學校休閑體育課程項目的主體,它們具有明顯的開放性,且在“社會化、成為人”方面作用突出,通過學習這些項目,不僅達到了基本的學校體育教育目的,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甚至某種程度上可以體驗異域風情,對豐富我國學校休閑體育體系,繁榮學校休閑體育文化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
但是,不結合實際的一味追求新、多、快也引發(fā)了一些爭議。一些新項目不切合學校的經濟實力、學生的接受能力等,導致一些項目水土不服,曇花一現后續(xù)力量不足,發(fā)展勢頭疲軟,比如高爾夫球、保齡球、馬術等。經過改良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出身本土,我國學生接受起來具有天然的親近感,在學校休閑體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有些項目的運動量明顯不足,如橋牌、釣魚、射箭等;也有的項目因為尚未普及所以器材購置困難,如獨輪車、秧歌舞等;有些項目過分突出了休閑而缺乏科學的考評體系,如爬樹等。學校休閑體育教育畢竟只是學校體育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必須達到學校體育的基本教學要求,這將是以后學校休閑體育教育的發(fā)展瓶頸。
4 學校休閑體育的發(fā)展趨勢
4.1 行政部門將為學校休閑體育發(fā)展提供導向指引和政策保障
相對我國,日本的休閑體育教育起步較早,發(fā)展較好,其《體育振興基本計劃》、《休閑白皮書》和《特定非營利活動促進法》等法律法規(guī)促使日本國民的思想意識和生活方式積極轉變,直接改善了日本的基本體育振興條件,規(guī)定了具體的、切實可行的休閑體育活動制度,起到了較好的政策保障作用[8]。在我國,學校體育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發(fā)展的動力、文明演進的標志,結合現在人們有錢有閑有興趣的休閑時代特征和自由、開放、愉悅的需求[9],學校休閑體育的發(fā)展走向和成長態(tài)勢亦將引起國家行政部門的重視。從這個角度來看,體育行政部門將借鑒海外的先進經驗,制定制度,指引方向,為我國的大眾體育、學校體育(包括學校休閑體育)的發(fā)展提供導向指引和政策保障。
4.2 學校休閑體育在學校體育中的所占比重日益增大
學校休閑體育激發(fā)了學生的運動興趣,擴大了師生參與運動的比例,烘托了學校休閑體育的氛圍,引領了社會休閑體育文化。另外,學校休閑體育對遏制、改善學生體質下滑現象;引導、樹立正確的休閑觀念;培養(yǎng)、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功能和突出的作用。現在,我們提倡素質教育和全面發(fā)展,學校休閑體育將會受到重視并加以倡導,學校對休閑體育的教育將會加強,休閑體育觀念將會被越來越多的師生接受,對休閑體育經費的投入會逐步增加,學校休閑體育在學校體育中的比重會日益增大,直至休閑娛樂和強身健體在功能維度上達到相對平衡。
4.3 學校休閑體育的研究將更傾向于實踐操作層面
隨著學校休閑體育的理論體系完善,其實踐操作的研究將將會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1)學校休閑體育文化的制度建設、物質建設以及技術保障;2)學校休閑體育課程的教材編寫和休閑體育教育專業(yè)設置改革;3)學校休閑體育課程的師資引進或培訓、考評制度的完善;4)運動會休閑化改革的阻力排除、趣味設計以及實施路徑;5)非正式休閑體育項目融入校園主流文化的路徑和措施等。
4.4人本關懷將作為學校休閑體育的主要特征
娛樂與放松貫穿在休閑的始末,但休閑不僅僅是尋找快樂,也是尋找生命意義的過程。休閑體育所追求的積極向上精神和運動自身的人本關懷契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學校休閑體育的娛樂、向上和人本關懷等特征將在學校休閑體育教育過程中日益凸顯。
5 結 語
學校休閑體育的萌芽與發(fā)展是社會發(fā)展和教育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對其的研究和實踐也必將進一步廣泛和深化。要辯證地、理性地看待學校休閑體育,它畢竟只是學校體育的組成部分,需要服從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規(guī)范。在遵循教育規(guī)律的同時,運用學校休閑體育讓學生的身體運動起來,把體質發(fā)展起來,把積極休閑觀念普及開來,把科學生活方式樹立起來,把人之為人社會化進程開展起來。然而,在社會全面轉型時期多種價值觀念的碰撞下,如何將學校休閑體育與大學生的人本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將是一個長期存在的話題。
參考文獻:
[1]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2010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5-77.
[2]宋強.體育審視:身體運動與人的全面發(fā)展[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5,(2):40-45.
[3]毛振明.實用學校體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 盧鋒,蔣少晨.“休閑體育”的釋義與多維度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12):15-18.
[5] 盧元鎮(zhèn),劉鳳霞,李國軍等.休閑生活方式:社區(qū)體育的立足點—社區(qū)體育“以人為本”的討論[J].體育文化導刊,2003,(1):3-5
[6] 馮國敏.青少年休閑體育邊緣化探微:困境與出路[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3,33(4):75-79.
[7] 約翰·杜威,王承緒譯. 民主主義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67.
[8] 胥萬兵,金銀日.日本大眾休閑和體育政策導向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體育學刊,2011,18(4):63-66.
[9] 李貴成.休閑:理解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視角[J].河南社會科學,2014,(6):022.
本文受2013年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2013179)資助。
第一作者簡介:胡容嬌(1978.9-),女,講師,碩士,湖南攸縣人,研究方向:學校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