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華
[摘要]中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jīng)不再是新奇話題,但是信息技術運用情況并不是理想化,甚至處于較為邊緣化的狀態(tài)。信息技術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但是教師卻并沒有廣泛運用,甚至部分教師仍舊以傳統(tǒng)教學方式作為主體,信息技術運用只是零星的點綴。面對該局面,要大力推崇信息技術的運用,提升課程教學的先進性。
[關鍵詞]中學教學;信息技術;應用情況;對策
【中圖分類號】G434
信息技術在當下人們?nèi)粘I钪羞\用廣泛,甚至成為了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組成部分。但是在教學中,應用情況并不多見,甚至部分教師仍舊固執(zhí)的堅持傳統(tǒng)教學技術與形式,導致課程創(chuàng)新不足,課堂效率無法得到突破。面對該局面,要深層的分析其產(chǎn)生的內(nèi)在原因,積極的針對問題尋找解決答案。
一、當下中學教學中信息技術運用現(xiàn)狀
在中學教學中,年輕老師會積極的借助網(wǎng)絡資源來提升自身的教學質(zhì)量,獲取到更多的有效信息。網(wǎng)絡資源的豐富性為教學提供了一定助力,但是從整體情況上來說,信息技術,如網(wǎng)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并不那么突出與顯而易見,甚至更多的中學課堂還是以傳統(tǒng)板書的形式進行,即便在運用的情況下,也并沒有顯著高品質(zhì)和高效果。而出現(xiàn)這種局面是由多種原因?qū)е碌?,發(fā)現(xiàn)問題顯著尤為重要。
(一)缺乏課程先進性技術運用的氛圍
在當下的中學教學中,大范圍內(nèi)并沒有對課程中運用信息技術有強制性的約束性規(guī)定,進而導致實際的運用頻率與運用質(zhì)量都無法得到顯著提升。多數(shù)情況下只是課堂教學的點綴,并沒有成為主體教學手段來運用。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反觀國外,信息技術的運用已經(jīng)成為中學教學的貫穿形式。而在我國大學,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是貫穿了課程的整個流程,應用較為普遍。
(二)中學教學內(nèi)容的局限性
中學教學不同于大學教學,對于很多教師而言,大量的時間不僅花費在新知識點的教學上,還有大部分時間花費在習題的講解上。相對于新知識點教學,習題講解存在更多不可控的因素,因此如果運用電子課件表現(xiàn)存在較大的局限性,而運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更熟練方便。而電子課件教學對習題講解并不存在更大程度的優(yōu)越性。同時部分情況下,如果要讓教學內(nèi)容在信息技術處理上顯得更加多樣化和趣味化,會占用課程較大時間,因此導致知識點的講解效率下滑,部分教師由于對課堂紀律控制能力不足,因此不愿意過多的讓學生課堂氣氛過于興奮。
(三)教師自身習慣制約
對于部分老教師而言,采用信息技術對于其技能有更多的考驗,而對于教師而言,從教多年,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一套教學習慣與備課內(nèi)容,他們純熟的進行課程進行,不再希望額外的增加信息技術電子課件備課來增加備課的工作壓力。同時教師每天也承擔著較大作業(yè)和試卷批改壓力,尤其是高三教師,其工作壓力更大,沒有過多的精力去創(chuàng)新課程內(nèi)容。而教師也是普通人,需要有自己的私生活,需要更多精力去處理家庭事務,由此不愿意將自己的私人時間投放到電子課件等教學技術革新的準備上。
二、中學教學中信息技術運用的改良對策
(一)多提供教師人力資源完成信息技術操作
信息技術教學的典型表現(xiàn)形式為電子課件,但是電子課件要形成高品質(zhì)效果,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去充分研究相關技術,但是教師的精力有限,不足以高效完成。要充分的關注人力資源不足的情況。一方面讓教師減少批改作業(yè)的時間,運用更多時間在課件準備上;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更多的實習生給教師做助手,讓教師在擬定好課件資料和形式后,讓實習生完成課件的電腦制作過程,同時由于實習生更與學生年齡相仿,懂得學生的喜好,能夠?qū)⒄n件制作的更符合學生需求。
(二)多提供教師信息技術資源
在信息技術運用上,多進行相關能力的培訓,或者相關資源的提供。學校可以開通各種網(wǎng)絡資源賬號共享,讓教師能夠更充分的閱覽到最新的教學成果與技術,將信息技術更好的運用到實際課程建設中。同時對于如電子課件制作這種工作,可以充分的套用網(wǎng)絡課件資源。那么教師就不用自己辛苦的進行全面內(nèi)容的設計,提升了課件制作效率。同時課件制作完成可以反復性使用或者共享使用,提升了課件使用的效率。要積極的強調(diào)相關觀念,提升教師對課件利用的實用性意識。
(三)學校管理好信息技術運用的硬件環(huán)境支持
信息技術的運用依賴于學習硬件設備的支持,例如網(wǎng)絡設備、計算機等多媒體設備等,只有相關設備齊全,并且完好,運行順暢,才能有效的保證課前準備與課堂使用情況的順利。避免硬件設備故障而導致長期不能有效使用,同時也要保證硬件設備的先進性,尤其是計算機設備,需要及時更新來保證其運行效率。
(四)可以將信息技術運用劃歸到考核指標中
為了提升教師對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視,需要將信息技術運用頻率與質(zhì)量進行相關課程考核,并且成為教師教學能力的一部分。對于新進教師,要對相關能力有基本的要求,從而避免日后信息技術所存在的技能阻力。讓整體教師隊伍上形成喜歡用信息技術,熟練運用和常常使用的狀態(tài)。而對于年齡較大的老教師而言,可以適度的放寬相關標準,但是對于新進教師應該嚴格要求,養(yǎng)成其良好的教學能力。
三、結束語
信息技術的優(yōu)越性顯而易見,可以通過形象生動的課件資料、影像資料做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豐富,有效的建立教學情境化,避免課堂板書帶來的效率低下,提升課程推進速度。圖文結合更為便捷,減少了課程材料的準備,課件內(nèi)容豐富,只需要小小硬盤攜帶就可以達到資源隨取隨用的效果。要充分的讓教師看到其應用的優(yōu)越性,廣泛的使用在日常的中學教學中。對于傳統(tǒng)教學形式與內(nèi)容進行有效的突破,讓教學更具有趣味性、先進性與吸引力。讓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運用有更純熟的技能與先進的理念,盡可能的推動中學教學信息技術化的應用率。
[參考文獻]
[1] 孫茂勇.錦上添花——中學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J].神州(下旬刊),2012,(2):350-351.
[2] 麻雙艷.中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應注意的問題分析[J].參花,2013,(20):62-62.
[3] 胡龍保.中學教學多媒體技術有效運用淺談[J].資治文摘(管理版),201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