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文娟
【關鍵詞】 小學;美術教學;賞評能力;審美能力;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3.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5—0125—01
一、引導學生欣賞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直觀、具體的方式進行教學,可針對小學生的學習特點,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享受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使學生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教師可以運用直觀的教具以及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讓學生欣賞美術作品,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能力。例如,在教學《民間玩具》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有關民間游戲的圖片以及實物,還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更多的民間玩具,從而豐富學生的認知與審美。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介紹中國民間玩具發(fā)展的歷史,使學生品味其文化內涵,讓學生在進行實物欣賞時,能以美的眼光去欣賞。之后,教師可為學生分發(fā)民間玩具的圖片讓學生觀賞實物,使學生切身感受民間玩具,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民間玩具的制作方法,讓學生感受玩具的制作美。比如,一位老爺爺拿起一塊普通的泥巴,經過雙手靈活的捏塑,不久就成為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娃娃。以此引導學生通過玩具的制作過程、材質、顏色等方面欣賞美術作品,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引導學生評價美術作品,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比較的方式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進行美術作品的評價,從而培養(yǎng)學生鑒賞的意識以及賞析的能力。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采用比較的方法,在學生完成美術作品后,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4人,引導學生在小組間進行作品自評、互評活動。小學生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能力不同,因此,教師采用學生間相互評價的方式,能使學生在認識范圍內進行作品的評價,符合學生的認知程度,學生也樂于參與其中,發(fā)揮評價的積極性,主動對作品的顏色、布局、形象等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見解。通過學生相互交流、討論,能使學生相互借鑒觀點,從而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識與理解。此外,教師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意識,加深學生對于評價內容的理解,使學生明白如何做到更好地完成作品。在課堂的最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的作品和學生的評價進行總結,使學生在評價的方式方法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從而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評價能力,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
三、課堂中應重視學生作品的自我評價
1.通過語言評述進行自我評價
學生的美術作品有其自身的特點,它不同于其他學科作業(yè),它不存在對錯之分。所以,在造型表現(xiàn)課中不管學生的作品顯得夸張還是平淡、細膩還是粗獷、熱情還是寧靜,它都有其內在的含義,是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的結晶,是學生心靈的反映。通過學生的語言評述努力挖掘作品中的閃光點,可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并參與到美術學習的過程中來,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2.采用問卷形式進行自我評價
由于學生各自的經歷不同,自我體驗不同,因此有的學生不能客觀正確地對待自己的作品,不能為自己的美術作品作出恰當?shù)脑u價。因此,作為老師應該正確引導他們,幫助他們展開自我評價,發(fā)掘自己的閃光點,同時也要使學生正視自己的缺點,樂于接受別人的意見。在小學美術的教學中可用問卷的形式引導學生自我評價,問卷的內容可涉及學生美術作品的主題把握、構圖、造型表現(xiàn)、顏色搭配、作品創(chuàng)意、知識技能的掌握和情感體驗等方面。
3.采用學習記錄袋進行美術作品的評價
學生美術作品賞評記錄袋評價強調以學生自我個體評價、學生與學生相互評價為主,從而他們也就擁有了判斷自己學習質量和進步的機會。所以在評價時教師要調動和激發(fā)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使他們成為評價的主體,培養(yǎng)學生樹立起“自己是所有記錄自己學習賞評過程的資料的著作者和負責人”的意識。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賞評能力,幫助學生逐步養(yǎng)成經常不斷提高美術賞評能力、學會鞏固賞評學習成果,改進自己的賞評方式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在自我反思性評價中提高美術作品賞評的能力,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要對學生賞評記錄袋的內容進行合理的、科學的、鼓勵性的評價;要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好美術賞評學習記錄袋。因為從發(fā)展的角度看,學生只要選擇將這些作品放入展示型學習記錄袋,就表明他們對自己的作品十分滿意,認為作品已經體現(xiàn)了自己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