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第二中學 吉林四平 136001)
摘 要:我國初中信息技術教育還處在剛起步的階段,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雖然取了的一定的成績,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受到硬件設施、技術手段、師資隊伍、思想觀念等方面的限制,目前初中信息技術課尚未形成成熟的教學體系。本文在深入探討當前我國初中信息技術教育存在問題的同時,也對初中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的對策進行了深層次的分析。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 問題 對策分析
一、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育觀念不正確,信息技術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近年來,初中學校開始與時俱進的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但是對于沒有列入中考成績內的這門課程,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對其重視程度都不夠。個別學校領導的教育觀念滯后,還停留下傳統(tǒng)的應試教學模式中,把中考成績作為學校的立校之本,作為對老師教學水平的唯一評價標準,不重視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建設,不能正確認識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目的和意義,對課時安排和課程質量關注甚少,不把信息技術課作為主課抓,在期末復習或臨近中考時,甚至可以讓信息技術課為其他重點學科讓路,另外信息技術教師因為不受重視,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設計投入的精力就相對較少。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也過分重視孩子學習主科學習成績,而忽視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情況,認為不重要,不必占用更多精力和時間來學習信息技術課。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信息技術在不斷的更新?lián)Q代,與時俱進,并且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學校和家長的觀念對沒有與時俱進,還是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對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2.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陳舊
初中信息技術課是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應運而生的一門新課,與中小學之前開設的計算機課程相比,兩者的教學目的有著本質區(qū)別。計算機課程是把電腦操作作為課程的學習對象進行學習,信息技術課程則是把電腦作為課程學習的工具來利用。但是目前初中大多數信息技術課教師對這兩門課程的教學目的和教學方法沒有加以區(qū)分,還是運用從前單一的教學模式,和老套的教學方法,僅僅教授學生電腦操作的應用,依然采取“灌輸式”教學,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演示,學生看的教學模式,而沒有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課堂缺乏生氣和趣味。
3.教育發(fā)展不均衡,硬件設施匱乏
我國當前的初中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極為不均衡,城市和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初中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環(huán)境較好,硬件設施配套較齊全。但是在我國縣鎮(zhèn)以下的農村的初中,特別是中西部的農村信息技術教育基礎設施與城市初中相比卻存在著嚴重不足。據2010年底統(tǒng)計,北京市 5.42名學生擁有一臺電腦,上海市4.5名學生擁有一臺電腦,而云南地區(qū)125名學生擁有一臺電腦,貴州地區(qū)98名學生擁有一臺電腦,甘肅地區(qū)78名學生擁有一臺電腦。我國西部農村鄉(xiāng)鎮(zhèn)以下的許多學校幾乎沒有計算機.。從全國范圍來看,我國初中信息技術教育地域發(fā)展不均衡,硬件設施條件差,使一些初中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舉步維艱。尤其是在西北部邊遠地區(qū)很多學校甚至非常重視這門課程,使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發(fā)展與城市及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相比,受到了資金、技術、師資、觀念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農村中小學及邊遠地區(qū)的信息技術教育的現狀仍不容樂觀
4.師資力量薄弱
由于信息技術課程在初中課程設置課時少,又不列入中考成績,學校領導對信息技術課普遍認識程度不高,受重視程度也不夠,所以在教師配備方面顯得不足。目前很多初中學校由于受教師編制、教育經費等方面的限制,并沒有配備專門的信息技術課教師,而多數是由小科老師兼任,即使是專業(yè)的信息技術教師,由于在學校課時少、工資低,待遇不高,在學校地位低,也會造成教師責任心不強,工作積極性不高等現象,目前我國初中信息技術專業(yè)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教師質量參差不齊、進修培訓機會少,相當一部分教師沒有受過正規(guī)信息技術專業(yè)教育。很多信息技術教師僅僅具備基本的計算機常識,而對于軟件的應用、課件制作和各種程序的編程使用等能力明顯不足。這樣的師資狀況,對于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是極為不利的。
二、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對策分析
針對當前我國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進行了如下對策分析:
1.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當今時代是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的新時代,我國的基礎教育也順應時代潮流,把信息技術教育作為推進教育現代化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那么學校領導必須強化現代教育信息化意識,重視信息技術教育的發(fā)展,加快推進中學信息技術教育。首先要進行觀念的轉變,把信息技術課程在初中課程設置中提高到重要位置,把信息技術課列為學校正式的考試科目,甚至作為中考成績的考量標準。初中學校要把信息技術課作為提高本校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載體和評價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而不再弱化或忽視。正確認識信息技術課程設置的目的和意義,要把“信息技術”從學習對象轉變?yōu)閷W習工具,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另外,學校要制定科學的考核標準和人性的考核制度,激發(fā)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學生對這門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2.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
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構建在老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全新的教學模式,從而激發(fā)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尤其信息技術課程主要以學生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為主,在授課的過程中,老師要擔當組織者和引導者,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體,從灌輸式學習變?yōu)橹鲃邮綄W習,課堂上讓學生進行任務驅動式學習、分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學習和實踐操作展示學習這幾個模塊。
3.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基礎設是全面普及中西部邊遠地區(qū)和農村信息技術教育的前提條件。首先政府和各教育部門要有政策傾斜,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或增添中小學硬件設施和信息設備。要劃撥專項資金以便對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的常規(guī)設備進行日常維護、設備更新、軟件配備等等。其次鼓勵社會力量、企事業(yè)團體對本地區(qū)的信息技術教育事業(yè)貢獻力量,進行捐款捐物。爭取多種渠道,多種方式的加強信息技術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
4.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
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專業(yè)教師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師質量。信息技術是一個隨著時代發(fā)展而快速發(fā)展的學科,知識更新?lián)Q代較快,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具有教師的基本素質,還要有著較強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學校經常組織師資培訓活動,提供老師更多外出學習增長見識的機會,教師本身也應該定期進行充電,只有這樣才能緊跟信息時代的發(fā)展步伐,把最新最好的知識帶給學生。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推進初中信息技術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根本。
參考文獻
[1] 陸慧.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化策略 [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09(20)
[2] 李林墨.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 [J]. 成才之路. 2013(29)
作者簡介
馬潤國,男。19770216吉林省四平市,教師。中學一級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