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朝平
【摘 要】隨著英語課程在小學的不斷普及,人們對于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促使英語課堂教學不斷改革,使之不僅僅要培養(yǎng)小學生對于英語的語言應用能力、認知能力、思維能力,更要用這一課堂促進小學生的心智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優(yōu)秀品格。
【關鍵詞】學科素養(yǎng) 英語教學 小學課堂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58
小學英語新課標提出小學英語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對單詞的認知能力、英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英語語感、掌握語法常識、進行常用的英語對話、提高英文閱讀和理解能力。英語學科的基本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并形成針對英語學科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要完成這些內容,需要教師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方法,優(yōu)化教學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改革,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
一、淺析英語學科素養(yǎng)
英語教育本身是一種語言教學,其目標是實現交流。而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yè)委員會副理事長龔亞夫老師則認為,語言不僅是一種交流工具,它可以促進人的心智發(fā)展,塑造健康的品格。而英語教學有三個目標:語言交流目標、思維認知目標和社會化目標。這三大目標是目前社會上廣泛認同也是英語教學中的難點,其中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是目前英語課堂上最重要的也是亟待改進的一部分。
(一)基本含義
“素養(yǎng)”,英文為literacy,來自于詞匯“l(fā)iterate”,在拉丁語中表示有學問(learned)的意思,在現代語境中,素養(yǎng)通常是指讀寫能力,但是也有很多拓展用法。現代課程改革中比較強調“素養(yǎng)”這一概念,它是指人通過長期學習和實踐所達到的一個高度,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也沒有明確的界限;同時它又是一種開放性結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在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規(guī)定。英語學科素養(yǎng)包括知識和技能、語用與情感、情感與表達,這三個方面相輔相成,形成學科素養(yǎng)。
(二)小學生的身心特點
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就必須先確定小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的成長特點。小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特點可以歸結為注意力穩(wěn)定性差、時間較短,且注意力和自身興趣關系大;小學生的情感控制能力不強;思維方式處于具體形象思維朝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期。在小學高年級時期,他們的道德情感初步發(fā)展,由于生長發(fā)育很快,會精力旺盛、活潑好動、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能力會得到提高,所以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時,應該通過小學生的這些身心特點來制定有針對性的方案。
二、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學科素養(yǎng)的新嘗試
(一)改革教學活動
活動是課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讓學生熟悉知識的必備環(huán)節(jié)。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主要集中在學生掌握英語簡單的聽、說、讀、寫能力,聽是指聽懂簡單的英語讀音,說是指說出一些常用的英語句型,讀是指拼讀一些單詞和句子,寫是能進行完成單詞聽寫和進行簡單的造句。在小學低年級階段聽、說是最主要的部分,而小學高年級學生會涉及到讀和寫的部分,其中基礎差的學生對于這四個部分會存在一些問題,這就需要老師通過各種教學活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減輕對英語的懼怕,并幫助他們掌握好知識。
(二)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根據小學生喜歡“學中玩,玩中學”的學習模式,教師可以引入情景教學模式。比如在進行英語中水果這一類單詞的教學,比如“apple、pear、watermelon、lemon”,可以利用實物讓學生對照學習,比如蒙住他們的眼睛,讓他們聞味道,摸水果,嘗味道,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踴躍參加活動,使英語課堂成為一門有趣生動的課堂。
(三)鼓勵學生提問和解決問題
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就要培養(yǎng)他們對知識的好奇心,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創(chuàng)新,但不是每一個問題都能被老師幫忙解決,學生們應該學會自己利用各種渠道尋找答案,不同的同學對于一個問題有不同的見解,所以有不同答案的同學可以在一塊討論,各抒己見,這樣可以鍛煉他們的思辨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四)鍛煉學生合作意識
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教師還可以對班級進行小組劃分,進行分組學習,每組之間可以形成競爭機制,每一組內可以指定組長輪流制,確保每個人都有機會管理小組,通過課堂上的搶答問題、比賽做題正確率等活動,使小組成員互相配合,鍛煉他們的思維敏捷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這種競爭機制的引入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五)布置課外任務
在假期中,教師可布置課外作業(yè),比如學生將假期外出欣賞到的美景寫成英文短文,或者用學過的英語單詞來形容自己假期見到的美景或事物。這些課外任務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們的語言運用能力,發(fā)散其創(chuàng)新思維。
(六)使用多種教學工具
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展示圖片、動畫的方式,使學生在自己熟悉的一個場景中掌握知識。其次,教師可以手工制作一些教具,再設計一些游戲,對于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來說,這是非常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讓他們通過這些手工教具和游戲來加深對英語知識的印象。
(七)利用周邊資源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需要學生通過廣泛的閱讀去提高閱讀量和加強對文字的理解能力,所以教師在課內應該教授給學生一些英語的閱讀技巧,然后在課外應該指導學生利用周邊的圖書館資源進行相關的閱讀,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課外閱讀習慣,這樣有助于他們增加英語閱讀量,在課堂中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另外,對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經常遇到的語法和生詞,教師應該教導學生通過身邊的英語工具書進行查閱,把不懂的單詞和語法記錄下來,這樣以后再遇到的時候通過復習也可以加強記憶。
三、結束語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英語教育工作者應該順應時代潮流,豐富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在語境中拓寬視野,發(fā)展自身的創(chuàng)新意識,不斷提高學科素養(yǎng)。實踐證明,在課堂中引入多媒體教學、分組教學等多種方式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學生學會提問、敢于提問,也可以激發(fā)他們對于知識的求知欲,學生在“學”中“思”,在“思”中探索,在“探索”中“進步”,有助于他們的學科素養(yǎng)得到提高,滿足了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有利于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為學生全方位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