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艷
摘 要: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任何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他必須是一個善于激起學生對自己課堂興趣、確立自己課堂吸引力的教師。對于學生不感興趣的東西,教師用再多的勁也是徒勞,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如何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進而進行深層次的質疑和獨立思考,這是每一位教師必須不斷探索的課題。
關鍵詞:高一歷史教學;興趣;音樂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0-006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0.038
高中歷史課程要求學生學習歷史時,既要繼承初中階段系統(tǒng)記憶基本歷史事實的方法,又要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對基本事實進行歸納、抽象和評價等,對歷史的認識要從表面的感性認識提高到較高層次的理性認知。這讓很多高一的新生產生了畏難情緒:知識點背不過,不會分析問題,不會歸納總結。喜歡歷史,但不喜歡歷史課和歷史考試,成為很多高中生共同的感受。所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學生認知歷史、學好歷史的第一步。
古語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的動力往往并非來自于人的責任感和需要感,而是從客觀事物的熱愛與興趣中產生的。2011年版歷史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還提倡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樣化。
流行歌曲深受廣大中學生的喜愛。在這個令人羨慕的青春年華,誰不曾忘情地低吟,或縱情地吼唱。音樂是人類的第二語言。筆者想到可以嘗試將這種集知識性、娛樂性和趣味性為一體的文化形式引入歷史的教學過程,使歷史課堂生動活潑,吸引學生積極投入學習,并最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方法一:將音樂用于課堂導入,使學生利用聯(lián)想、想象等心理活動鍛煉歷史思維能力
我們身邊有很多歌詞是歷史的縮影、現(xiàn)代的寫照,甚至深究其創(chuàng)作背景,還能發(fā)現(xiàn)更多的歷史信息。比如流行歌曲《天路》旋律悠揚動聽,歌者唱法細膩,可以用于高中歷史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的《交通與通訊工具的進步》的導入新課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嘗試對“天路”“巨龍”進行提問(青藏鐵路、火車),還可以啟發(fā)學生理解“給雪域高原送來安康”的含義(青藏鐵路為西藏的進步作出了貢獻),進而讓學生思考:“西藏從古到今有可能有哪些交通工具來溝通和內地的聯(lián)系?這些交通方式在中國內地是如何發(fā)展的?”這樣由《天路》這首歌將鐵路、公路的發(fā)展狀況、水運和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等一系列問題順理成章地引出來。學生在愉快地學習知識的同時,又培養(yǎng)、發(fā)展了歷史思維能力。
方法二:運用音樂結束講課,深化講課主題,實現(xiàn)培養(yǎng)情感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中學歷史課程除了使學生獲得歷史知識與能力外,還肩負著社會賦予的道德教育的任務。山東著名的特級教師鐘紅軍老師就曾經在《抗日戰(zhàn)爭》的公開示范課的結束時,引入《紅旗頌》這一著名的交響樂。雖然這是一部歌唱新中國誕生的樂曲,但用在此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也是恰到好處。一幅幅的抗日老照片的播放中,樂曲開始,小號奏出以國歌為素材的引子,我們仿佛能夠感受到1945年在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終于取得勝利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人民的無比喜悅、激情蕩漾、豪情滿胸。接著,雙簧管柔和哀怨的旋律,讓我們陷入深深的回憶,中提琴的重復使人想起抗日戰(zhàn)爭的艱難,人民生活的艱辛。最后號角吹響豪邁進行曲的時刻,鐘紅軍老師配用老舍的一段話作為抗日戰(zhàn)爭的縮影:“民族,帶著鞭痕,悲壯地生存著;國家,帶著創(chuàng)傷,驕傲地屹立著;人民,帶著鮮血,頑強地站立著。……我們……戰(zhàn)勝黑暗,迎來黎明,走向復興。”血液隨著樂曲與文字沸騰,一浪浪襲來的感染力使學生思維升華,將學生帶入一個理性思維與情感迸發(fā)交相輝映的全新境界。
方法三:運用歌曲歸納總結知識,夯實基礎
古人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崩弥袑W生的語文素養(yǎng),融合歷史知識改編歌詞,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曾在人教版歷史必修一的第二章第一節(jié)《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的教學中,教授學生歸納并提出相應要求,讓他們大膽創(chuàng)作歌詞、復習整理課本內容——先給學生講清創(chuàng)作前必須認真復習,抓出其主要知識點及重點,再將其填入學生喜歡的流行歌曲中,并在創(chuàng)作中注意長度和押韻。其中一個小組將《精忠報國》重新填詞,不僅將三大條約、門戶開放政策、瓜分狂潮等重點知識點在七段押韻的文字中做了高度的概括總結,還發(fā)出了“巍巍中華,其道也遠,其任也重,當奮其力者,正吾輩而!”的豪情。寓教于“樂”,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網絡上有段歷史版的《青花瓷》,作者從“元謀北京周口店,山頂洞出現(xiàn)”寫到“戰(zhàn)國時諸侯爭霸,奪天下”;從“千古一帝秦始皇”寫到“鴉片戰(zhàn)爭清政府顏面掃地”;從“辛亥革命孫中山立誓要把民國立”寫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還從建國后又寫到“看中國的神舟飛船無人能敵,世界數(shù)第一”。一首歌唱盡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輝煌與曲折發(fā)展。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qū)西郊初級中學校的劉志剛老師還給我們展示了初中學生的嘗試成果——“書法藝術隋唐名家輩出/誰的成就最為突出/顏真卿的字雄渾敦厚/柳公權嘆服/石窟藝術敦煌莫高窟/世界最大藝術寶庫/吳道子創(chuàng)作《送子天王圖》/“畫圣”非他莫屬/唐有閻立本畫人物創(chuàng)作《步輦圖》/書壇傳唱“顏筋柳骨”/唐時流行《霓裳雨衣舞》/藝術燦爛奪目(成龍的《美麗神話》之曲·七年級歷史下冊第8課《輝煌的隋唐文化(二)》)。這些都是歷史學科運用音樂教學的典型案例。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給學生以肯定與鼓勵,讓他們創(chuàng)作更加有信心。如口頭表揚、請其教唱、發(fā)證書、收錄作品在《歷史也流行》的歌詞集中,均能起到刺激他們創(chuàng)作欲望的功效,讓他們的自主學習更加充分。
音樂,不僅是一種聽覺藝術,更是直通心靈的藝術??鬃右苍凇墩撜Z·泰伯》有云:“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用音樂手段輔助歷史教學,將教育科學與音樂藝術相結合,用音樂打破歷史課堂的單調沉悶枯燥,它能給我們帶來聽覺享受,還能啟迪智慧,陶冶情操,抒發(fā)情感。教師只要善于鉆研、敢于大膽嘗試,妙用音樂素材,歷史課堂定能濺起情感的浪花,奏出師生和諧相處的美妙樂章,實現(xiàn)寓教于樂、寓教于史、寓教于美的更高享受!
參考文獻:
[1] 李奮珍.音樂導入法對中學歷史教學的作用[J].亞太教育,2015(9):61.
[2] 唐曉蘭.淺談音樂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