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美
摘要:小學數學屬于啟蒙教育,因此合理地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解題思路,對于學生日后系統地學習數學是有幫助的。但是,由于數學的特殊性,單純地面對數字難免會感到枯燥乏味。合作學習的提出,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問題展開分析,通過組內合作的方式讓問題得到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又提升了學習興趣。 所以,本文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合作學習
G623.5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意義
首先,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間互相取長補短。在小組中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特長,并且正視自身的缺陷,利于學生查缺補漏、綜合發(fā)展。其次,合作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合作小組作為一個團隊,每個小組與其他小組均是競爭的關系,通過提早創(chuàng)建這種良性競爭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競爭精神。最后,合作學習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合作學習通常是以組內討論,課下探究的形式進行,無形中便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現狀
1.分組不合理
現實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開展,往往會存在分組不合理的情況。教師通常將就近的學生安排在一組,導致小組成員實力不均衡,出現有些小組平均成績優(yōu)秀,有些小組平均成績略遜。這樣的分組情況,會使有些學生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棄。在分組中,教師應該考慮到每個學生的特點,將學生有目的地組合在一起,一方面,使學生間互相學習;另一方面,創(chuàng)造一個良性的競爭環(huán)境。
2.學生參與度不高
合作學習的開展,雖然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技巧。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學生沒有足夠的合作意識,導致學生整體的參與度不高。例如,有些成績優(yōu)秀、有主見的學生在組內往往充當指揮者、發(fā)言者,成績差的學習只能充當觀眾,致使學困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并未參與其中,也未得到學習和鍛煉。
3.合作學習趨于形式化
小組合作學習應該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卻被當成了一種負擔,使合作學習趨于形式化。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對某題進行合作解答時,學生往往只是進行簡單的解答,草率地得出答案,匯報給教師,并未做深層次的探討,使合作學習失去了最初的目的。
三、小學數學教學合作學習的策略
1.合理的分組
合理的分組是合作學習順利開展的前提,教師應該對不同成績、秉性的同學進行合理的分組,使每組的綜合實力均等,這樣既保障了良好的競爭環(huán)境,又可以讓學生互相取長補短。例如,在實際的分組中,首先,教師應該將成績好與成績差的學生均勻分配,確保每組的學困生都有一個成績好的同學去帶動學習。其次,教師應該將性格外向與內向的學生均勻分配,讓內向的學生多與外向的學生交流,從而也變得活潑開朗。最后,教師要將男女同學混合搭配,使其從小樹立正確的兩性意識。
2.合理的命題
教師布置的作業(yè)難度要適中,過難會導致學生失去解題信心,過簡單會使合作學習失去意義。如,教師給出探究題目:一個小組的同學在語、數、外三門功課考試中,每人至少有一門功課得優(yōu)。全小組中語文得優(yōu)的有7人;數學得優(yōu)的有6人;英語得優(yōu)的有5人。語文和數學都得優(yōu)的有4人;數學和英語都得優(yōu)的有3人;語文和英語都得優(yōu)的有2人;三門功課都得優(yōu)的有1人。算一算,這個小組一共有多少人?學生可以通過互相配合的方式,一點一點地推算出正確的答案。如有些同學計算出得優(yōu)總數7+6+5=18,有些同學算出重復的人數4+3+2-1=8(因為存在三科全優(yōu)一人),然后使用總數減去重復的人數,即小組一共有10人。
3.合理的評判機制
教師要設置出合理的評判標準,有賞有罰,有理有據。這樣才能更好地激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例如,對于解題速度快、配合默契的小組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對于解題速度慢、個人主義的小組給予一定的懲罰,讓該小組的成員打掃衛(wèi)生,或者排演節(jié)目,著重鍛煉該組學生的合作意識。
合作學習內容難易適度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通常會將一些問題留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這些問題的制定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要做到合理、合情、合趣。合理是指問題要難以適度,具有可討論性,有思考空間;合情,是指問題的提出要符合實際,具有接地氣的作用,最好是能夠設計出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符合的情景進行包裝,達到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合趣,是指題目具有探究性,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一般情況下,設置的問題有一定梯度,先易后難,層層深入,對學生的學習起到誘發(fā)作用。
4.教師參與到合作學習中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參與者、管理者,要積極主動地融入到學生的合作學習中,作為學生合作的對象,隨時解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這里強調的是教師的主動性,一方面,小學階段學生的心智不成熟,不可能很好的駕馭課堂學習的組織,加之其好動的特點,對于一些事物的關注度很難保持,很可能在遇到麻煩時回避或者降低興趣,此時教師要能夠及時將學生的興趣引回課堂,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問題加以點撥,同時也是加強師生交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5.教師對學生進行鼓勵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得到教師的鼓勵能獲得重要的動力。在合作學習中由于過多的學習任務交給了學生,教師需要循循善誘,對于學生做的好的地方多進行鼓勵,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對待學習的興趣,維持其學習的新鮮感與競爭感,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采取什么樣的語言對學生進行鼓勵,以及用什么樣的方式鼓勵,都是新時期教師所要提高的綜合素質。
6.處理好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的關系
要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在合作學習中的基礎性作用,在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的同時不忘獨立思考的培養(yǎng)。學生要參與討論,參與合作探究,必須要有自己的見解和前認知能力作基礎,個體的獨立思考是無法由別人或小組來代替的。只有在學生的思考到達一定的程度開展合作學習,才有可能出現一點即通、恍然人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時,才有可能出現觀點的針鋒相對和正面交鋒,這樣才能找到最佳答案。合作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共同解疑,共享成果,促進思維。合作是另一個個性化學習的起點,即獨立學習,生成問題,合作交流,獲得結論或形成新的問題,獨立思考,融入自我智慧庫。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堂中合作學習的開展,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21世紀是人才的時代,既講究效率,又講求合作,讓孩子提早意識到團隊的重要性,可以為日后融入社會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分析與思考[J].現代婦女:下旬,2014(1):17-18.
[2]郭淑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