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平
文言文是初中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考必考的內容之一。 因此如何進行文言文教學非常值得我們深思和探索。認為朗讀在文言文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可以通過讀來感知和領悟課文內容。如果對課文反復朗讀,甚至達到成誦的程度,那么就會對課文內容感悟更深刻,并與作者達成感情的共鳴,從而領略到文言文的古典美和人文美。所以,在文言文教學中我非常重視朗讀,本文就文言文教學落實“朗讀”環(huán)節(jié)闡述實踐探索。
一、教師范讀,引領朗讀
教師的示范朗讀對學生是有指導性的,如語音的標準,節(jié)奏的準確把握,重讀和輕讀,語速的快慢等。課堂上,教師應該要對學生做好朗讀的指導工作,并敢于朗讀課文,堅持朗讀課文。教師若能以飽滿的感情和專注的態(tài)度去朗讀課文,把自己的情感滲透到文本中去,會比聽錄音范讀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朗讀古文的興趣。如《出師表》一文,篇幅比較長,生字又多,我也了解到學生在預習時,感覺朗讀很吃力。所以我在教學本文時,先讓學生聽課文錄音,聽完后我大膽地范讀本文。錄音朗讀是專家朗讀的示范,教師的朗讀大多會遜色于專家,但我敢挑戰(zhàn),因為我相信只要我朗讀水平能接近專家的朗讀水平,學生肯定會佩服老師,這樣就能激起他們聽課的興趣。因為從教多年,我的朗讀也不錯,學生聽得非常認真。朗讀完畢,我建議學生選擇其中一段來朗讀以挑戰(zhàn)老師,他們非?;钴S,那節(jié)課氣氛很不錯。在文言文的教學中,我比較喜歡范讀課文的方式,也堅持朗讀課文。感覺這是一種不錯的朗讀指導法,它能很好地傳授學生朗讀的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二、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朗讀
創(chuàng)設與所朗誦的古文相應的特定情景,可以幫助學生快速進入朗讀作品的氛圍,更能直觀地感性地讓學生對作品有一個較準確的第一印象。如我在教學《三峽》一文時,先播放流水聲(泉水聲)的音樂,讓學生感受三峽急流沖蕩的情景,接著播放猿猴的長鳴的聲音,以感受三峽秋天肅殺的氣氛。學生朗讀課文時,并以此為音樂背景,借這大自然的聲響讓學生更好地感知和領悟課文內容。我認為創(chuàng)設情景,能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幫助學生與作者進行情感的交流,產(chǎn)生共鳴,從而對文章的主題能有一個較準確的把握。在文言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景朗讀課文,是落實朗讀教學的手段之一。
三、創(chuàng)建意境,用情朗讀
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好作者的情感,朗讀時才能聲情并茂。那怎樣做才能達到這一目的呢?我會想辦法創(chuàng)建與課文內容相應的意境,讓學生好好品味,體悟意境,深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如我在教學《與朱元思書》一文時,花了較多的心思在網(wǎng)上找了相應各句景物描寫的圖片,課堂上以“看圖索句”的活動讓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當時我并沒有按課文的順序出示圖片,但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準確找出圖片相應的句子,如“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那幅圖片,學生能透過圖片準確地分析水的清澈的特點,突出水的“異”,并感悟到作者的贊美之情。所以讀的時候能懂得放緩慢些,讀出贊美之情來?!翱磮D索句”的活動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也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文意,把握好作者的情感,真正做到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創(chuàng)新形式,豐富朗讀
有新意的東西才吸引人,課堂朗讀也一樣。老師要善于靈活變換朗讀方式,如果采用單一的朗讀方式,學生很容易產(chǎn)生厭煩心理,因此朗讀方式要豐富多樣,不拘一格。在文言文教學中,可以使用齊讀、分組讀、領讀、接龍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男女生交錯讀等方式,為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激情,還可以組織朗讀的比賽。如我在教學《曹劌論戰(zhàn)》一文時,主要采用了分角色朗讀開展朗讀訓練。本文涉及的人物主要是曹劌和魯莊公,第一階段:掃清字詞障礙后,聽錄音,然后再聽老師范讀,最后學生齊讀。第二階段翻譯課文后進行分角色朗讀,男同學扮演曹劌,女同學扮演魯莊公,其他語言老師來讀。第三個階段:分析人物后,老師根據(jù)人物的思想性格特點,分析這兩個人物的語言應該怎樣讀,要用怎樣的語氣去讀,如對于曹劌,讀的時候要讀出他的愛國感情、沉著果斷、自信讀出這個大將的風范;對于魯莊公,要讀出虛懷若谷、勇于納諫的品格。然后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多找?guī)捉M學生進行比較,有比較才會有進步。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較喜歡看同齡人的表演,通過比拼,學生既得到了訓練,又加深了對人物性格特點的理解。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