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偉光
摘 要: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社會經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外開放深刻而廣泛地影響了中國經濟的各個方面?;仡欀袊洕l(fā)展的歷史,可以從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歷史中發(fā)現(xiàn)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的源頭。第一次經濟繁榮時期,對外貿易以陸路為主;第二次經濟繁榮時期,交通更加發(fā)達,對外貿易有了進一步發(fā)展;第三次經濟繁榮時期,鄭和下西洋成為中國古代航海史上的絕唱。在新的世界經濟形勢下,中國的改革開放將不斷深入,而且還將在全球經濟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對外貿易;開放;經濟繁榮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1-023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1.141
中國的改革開放,指的是中國20世紀80年代的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政策。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到了1979年,在廣東、福建開展特區(qū)建設,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特區(qū)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促進了對外經濟活動的開展,這就是改革開放的開始。三十多年來,中國經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2011年,新華網轉載了原載《中國文化報》的一篇名為《絲綢之路文明展:呈亞歐2000年文化交流史》的文章,介紹在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舉辦的“絲綢之路大文明展” (韓方名“絲綢之路與敦煌”)。此次展出的有:彩繪泥塑打馬球俑、小河墓地的木乃伊、多件敦煌壁畫臨本與佛像模型、銅車馬儀仗俑群以及著名的《伏羲女媧》圖等。這些中國文物來自新疆、甘肅等地,它們是絲綢之路興盛與荒涼、繁華與荒廢的見證,前來欣賞的各國觀眾都對盛世古中國懷著深深的景仰之情。
回溯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的歷史,可以從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歷史中,發(fā)現(xiàn)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的源頭。
一、第一次經濟繁榮時期,對外貿易以陸路為主
這一時期集中表現(xiàn)在兩漢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出現(xiàn)了第一次經濟的繁榮。這也是中國經濟開始由閉塞的農業(yè)經濟走向貿易經濟的開端和起步。這一時期,中國最早的對外貿易的商路以陸路為主,海路還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嘗試時期。
(一)“絲綢之路”橫穿歐亞大陸,成為溝通中西、陸路對外開放的重要通道
從漢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年)開始,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了解了西域的風土人情,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的情況,漢武帝授張騫以太中大夫,后來又封張騫為“博望侯”。因為張騫在西域非常有威信,后來漢所遣使者多以博望侯的名義取信于諸國。漢朝和西域的相通,開始是從軍事目的出發(fā)夾擊匈奴,但是開通西域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軍事的范圍。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聯(lián)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再次暢通無阻,這就是后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對于“絲綢之路”的開通,張騫有卓越貢獻,功不可沒,也可以說張騫是中國最早的對外開放的功臣。
《后漢書·西域傳》記載:“自玉門、陽關出西域有兩道。從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車,為南道;南道西逾蔥嶺則出大月氏、安息。自車師前王庭隨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為北道;北道西逾蔥嶺則出大宛、康居、奄蔡焉?!庇纱丝梢?,西漢和中亞與西亞的許多國家的聯(lián)系都離不開“絲綢之路”,它促進了西漢和中亞與西亞各國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交流和發(fā)展。西漢對外開放以后,西域的各種植物陸續(xù)傳入中原,在中原栽培生產,像核桃、石榴、葡萄、苜蓿等十幾種植物,都是這一時期從西域引進的;在文化生活方面,龜茲的樂曲和胡琴等樂器,也被漢族人民所喜愛,使?jié)h族人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而中國的冶鐵、鑿井等技術也傳到了西方,促進了西方文明的發(fā)展。這些應該就是最早的對外貿易的雛形。
(二) 海上“絲綢之路”開通,漢代的中國商人開始了最早的海上貿易
西漢武帝以后,海上“絲綢之路”開通。這條貿易之路從廣東沿海的港口出發(fā),沿海岸線,從中南半島南下,過馬來半島,穿過馬六甲海峽,直通孟加拉灣沿岸,最遠能夠到達印度半島南端的斯里蘭卡島,已經連通了南海所有國家和印度洋的整個區(qū)域。
據《后漢書》記載:“(大秦)其王常欲通使于漢,而安息欲以漢繒彩與之交市,故遮閡不得自達。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西漢開通的海上“絲綢之路”,使中國和東南亞、南亞各國之間的交通往來更加便利,東西雙方的貿易活動從此以后從水路也能夠進行了。
二、第二次經濟繁榮時期,交通更加發(fā)達,對外貿易有了進一步發(fā)展
這一時期集中表現(xiàn)在隋唐時期,中國經濟出現(xiàn)了第二次繁榮。這一時期,中國經濟發(fā)達,國力強大,經濟文化均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交通便利,經濟得到了更快的發(fā)展,貿易更加頻繁。
(一)陸路方面,“絲綢之路”已經連通了非洲
1.從長安向東,可以直接通達朝鮮,和東亞的各種貿易往來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fā)展。2.從長安向西,經過敦煌和蔥嶺可以直接到達印度、伊朗、阿拉伯各國,已經發(fā)展成為成熟的貿易通道。3.通過“絲綢之路”, 唐朝已經與非洲各國有了直接貿易往來。
(二)海路方面,海上通道進一步完善,海上貿易越來越發(fā)達
1.從登州、揚州出發(fā),走水路可直達朝鮮和日本,便利的運輸條件使更多的貨物加入了貿易往來。2.從廣東出發(fā)可到達馬來半島、印度、波斯灣,廣州從這時開始已經成為重要的貿易口岸。
不能不說,唐朝的繁榮和它對外交通的發(fā)達互為表里。當時,陸路交通的中心是長安,可以說是當時的國際化大都市,而廣州則成為當時最繁華的對外貿易口岸。當時的唐朝政府為了加強對各國貿易活動的管理,在廣州專門設置了名為“市舶司”的這樣一個管理機構,這應該說是中國對外貿易史上最早的外貿局。
三、第三次經濟繁榮時期,鄭和下西洋成為中國古代航海史上的絕唱
到了明朝,中國的社會經濟持續(xù)穩(wěn)定地發(fā)展,中國國力也越來越強盛。鄭和下西洋正是這一時期出現(xiàn)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也是中國對外貿易興旺發(fā)達的標志。在明朝初期,當時中國的海運船隊就曾經遠達非洲的東海岸和紅海,由此可見明朝時期中西貿易的盛況。
從清朝康熙以后,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只有廣州一地準許接待外商,海上“絲綢之路”不再暢通。而且閉關自守以后,出口的貨物受到限制,像軍火、大米、豆麥、雜糧、鐵器、生絲、綢緞、馬匹、書籍等,這一類深受西方各國歡迎的物資,都在禁止出口的行列,只有一些小商販販運一些零星的小產品,中國古代的對外貿易至此就夭折了。
回顧歷史,展望未來,以史為鑒,再創(chuàng)輝煌。2014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大會上,李克強總理發(fā)表演講,全面闡述了中國的亞洲合作政策,以“共同開創(chuàng)亞洲發(fā)展的新未來”為題,特別強調要推進“一帶一路”的建設?!耙粠б宦贰敝傅氖恰敖z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它將充分發(fā)揮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和區(qū)域合作平臺的作用,并為這些機制注入新的內涵和活力。在新的世界經濟形勢下,中國的改革開放將不斷深入,而且還將在全球經濟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周尚兵. 唐代對外開放政策的歷史淵源[J]. 人文雜志, 2000(6):113-119.
[2] 朱志華. 一路一帶環(huán)境下的對外貿易發(fā)展路徑[J]. 環(huán)球市場信息導報, 2016(17):42-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