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云
(福建省平潭城關中學)
摘 要:現代文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以“多元解讀”“避免偏差”及“閱讀方法”三個方面入手,就初中現代文閱讀有效教學談談個人認識與見解。
關鍵詞: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閱讀方法
現代文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墒?,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卻發(fā)現閱讀教學是師生花費時間較多,收效卻甚微的一個方面。這表明,現代文閱讀教學存在著“低效”甚至是“無效”的現象。以下,筆者僅從自身的教學實踐出發(fā),淺就如何提升初中語文現代文的教學效益及質量進行初步的探討與分析。
一、現代文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多元化解讀
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個體由于社會經歷、認知能力等的不同,對待同一事物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這是一種極為客觀的現象??墒牵P者在實踐中卻發(fā)現相當一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現代文時習慣將教參上的理解或者自己的感悟直接灌輸給學生,這就使得學生對所學現代文的閱讀認知出現了“千人一面”的尷尬現象。很顯然,這種閱讀理解“標準化”的教學方法嚴重抹殺了學生的閱讀想象與新意,并不利于其獲得真摯的閱讀感觸與體驗,更談不上閱讀水平的顯著提升了。
鑒于此,筆者認為初中語文教師要想提升現代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首先應當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形成的多元化解讀,允許學生讀出新意、讀出個性。如此,學生才能在逐漸提高自身文本解讀能力的同時,獲得更豐富的閱讀情感體驗。
對此,筆者在自身的教學活動中進行了積極的實踐。如,《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教版初三年級的一篇現代文閱讀,教輔資料將該篇文章的中心主旨定義為“鞭撻了唯金錢至上的資本主義社會”??墒牵趯嶋H閱讀教學時,班上卻有名學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菲利普夫婦是掙扎在社會底層的人物,他們深知貧窮所帶來的不幸,所以他們害怕貧窮,恐懼貧窮,并不想跟一無所有的于勒再沾上關系。我認為我們不能一味地諷刺菲利普夫婦的種種做法,因為他們也有著社會底層人物的悲哀與無奈……”該學生從人性的角度出發(fā),對菲利普夫婦的做法給予了創(chuàng)意化的解讀。這種靈動的思維彰顯了學生的個性閱讀理解,也使得初中現代文閱讀教學煥發(fā)了蓬勃生機。充分證明了現代文閱讀教學尊重學生多元化解讀的重要性及積極意義。
二、現代文閱讀教學要避免出現認知理解偏差
“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也僅僅都是“哈姆雷特”,而不會是奧賽羅或李爾王。筆者在觀摩一些教師的公開課時發(fā)現,很多教師在現代文閱讀教學中會大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并致力于向學生呈現豐富的背景知識。這種表面看似熱鬧的閱讀教學實質上并不具備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首先,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多媒體教輔手段上,對教師講解的內容缺乏認真的關注;其次,豐富的背景知識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范圍,但由于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使得教師接下來具體文章教學的時間受到了嚴重限制。也正因為如此,對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恰當運用很容易使現代文閱讀課變成所謂的“歷史課”“地理課”“生物課”,這表明教師的現代文閱讀教學出現了認知理解上的極大偏差。如此,又何談給予學生正確、科學的閱讀指導呢?
如,《中國石拱橋》是初中人教版中的一篇經典說明文。其教學的目的在于使學生領略到說明文嚴謹的行文結構以及精確的語言特色。因此,教師在該現代文閱讀的教學中不能過分展開中國石拱橋的歷史、發(fā)展趨勢、圖片這一支線的闡述,只要一筆帶過即可。避免將這篇課文上成“中國石拱橋”的歷史普及課。
再如,《奇妙的克隆》一文,其內容層次分明,結構脈絡清晰有條理,表達了作者對克隆技術的深刻思考。因此,教師在該現代文閱讀的教學中應當將中心放在引導學生體會該文鮮明的說明特色上,而不應將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向學生普及克隆技術之上,這樣有失偏頗的舉動勢必會將學生的思維引入歧途,也勢必會嚴重影響實際的閱讀教學質量。
初中語文教師在組織現代文閱讀教學時要避免出現認知理解上的偏差,這樣才能在為課堂教學“保駕護航”的基礎上,切實深化學生的閱讀感悟,并促使他們真正從所學的現代文中汲取到有益的能量,進而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三、現代文閱讀教學要教授正確的閱讀方法
葉圣陶先生提倡“教是為了不教”。在閱讀教學盛行滿堂灌教學模式的現如今,該言論仍具有鮮明的哲理光輝。現代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扎實的閱讀技能,以便能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借助所具備的技巧實現對具體閱讀篇章的自主閱讀以及深刻理解。而要想更好地達成這一預期教學目的,初中語文教師除了把控現代文閱讀課堂的教學內容與節(jié)奏之外,更要著重教給學生一些基礎的閱讀方法。
1.靈活運用精讀與略讀兩種閱讀方法
所謂略讀即是指在閱讀時,不講究細節(jié),對全篇文章進行有選擇、有針對性的大致閱讀。其目的在于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題材及體裁,以便接下來采用相對應的閱讀技巧。如,針對記敘類的文章,在略讀時就要快速找出文章中所出現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這樣學生才能形成對文章的初步認識;再如,針對議論文時學生則要通過略讀快速找出文章中所出現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如此,才能明白作者透過文章所要表達的主要觀點。
需要指出的是,略讀并不是漫無目的、無的放矢的讀,而是抓住文章的關鍵詞初步感知所讀文章的主要信息。
不同于略讀的泛泛而讀,精讀則是指從細節(jié)入手,對文章進行深入細致的閱讀與探究。其目的在于全面把握文章所出現的信息,并實現對其透徹理解與深刻感悟。
略讀與精讀是文章閱讀的兩種方法,同樣適用于現代文的閱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教會學生這兩種方法,方法的獲得將使得學生的閱讀過程“如虎添翼”,從而實現現代文閱讀技能的突飛猛進。
2.閱讀過程要展開豐富的聯想與現象
閱讀離不開想象,想象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深刻閱讀理解與感悟所必須的關鍵因素。實踐表明,豐富的想象力與聯想力是確保學生獲得良好閱讀效果的重要推動力。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有針對性地發(fā)展學生的閱讀想象力。
如,在教學《春》這一現代散文中的明珠時,筆者就有意識地啟發(fā)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拿“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這一句話來講,筆者就要求學生展開想象力嘗試描述該句話所描述的場景。在筆者的鼓勵下,學生們紛紛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說“大地回春,天氣日漸暖和。人們紛紛來到了戶外。感受著溫暖的春風,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一片愜意之氣”;有的說“天氣暖和了,小孩子擺脫了嚴冬的束縛變得格外活潑好動起來,他們在綠色的草坪上或嬉戲打鬧,或踢球玩樂,一派生機盎然之象”……學生們通過展開想象與聯想,充分感受到了春光之下人們精神飽滿的愉悅狀態(tài)。而這很顯然為他們更好地把握《春》這一散文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調。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教師在現代文閱讀教學中,不僅要尊重學生的多元化解讀,又要避免出現認知理解上的偏差,同時更要教給學生必要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如此,學生才能對現代文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才能在豐富的閱讀情感體驗中顯著提升自身的現代文閱讀技能。這既是現代文閱讀教學的最終追求,更是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客觀要求。
參考文獻:
[1]李卓.淺談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J].今日科苑,2009(14).
[2]王欣欣.探究初中語文教學中現代文閱讀教學提升方法[J].才智,2012(35).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