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鳳珍
(廣西河池市鳳山縣月里初級中學)
摘 要:英語朗讀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英語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強調英語朗讀在英語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出了提高朗讀水平的方法。
關鍵詞:英語學習;朗讀;學生;訓練方法
在農村地區(qū),大部分七年級學生在小學階段從未聽過、學過英語,所以進入初中之后,出現(xiàn)了“聽不懂、說不出”的情況。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學的重點總是放在聽、說、讀、寫上,而作為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朗讀,卻往往被忽視。英語學習離不開記憶,記憶離不開朗讀,朗讀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是無法代替的。朗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大聲朗讀英語才能流利地說英語,而“說”在課程標準中是一種能力。要達到這個能力,就必須“能聽會說”。好多學生就是因為聽不懂、不會說而形成自卑心理,不敢開口讀英語。因此他們逐漸對英語失去了興趣,成為英語學困者,而最終索性放棄了英語。實際上,朗讀是解決“啞巴英語”最好的方法。
一、朗讀在英語學習中的地位
1.有效地糾正語音和語調
對于英語初學者來說,模仿發(fā)音就是學習的好方法,就好像小孩子剛牙牙學語那樣,起初小孩只是聽大人們說“爸爸”或“媽媽”,漸漸他們慢慢學著叫“爸爸”或“媽媽”,他們并不知道意思,隨之會說很多詞語,那是他們模仿發(fā)音的結果。而學英語,想要讀準音素,開口說話,就要多讀。這樣才能培養(yǎng)語感,進而自然聽懂別人說的話。現(xiàn)代人接觸到很多高科技的東西,比如電腦等輔助工具。但是那些東西代替不了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朗讀。只有多讀,才能更正確地讀出語音、語調。
2.強化記憶,實現(xiàn)背誦
朗讀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手段,課本上的詞匯和句型都是通過朗讀來熟記的。英語學習中的一個重要過程是識記,讀得多了自然就熟記了。朗讀的過程:準確地識讀單詞—通過視覺神經傳到大腦神經中樞—大腦神經中樞指揮發(fā)音系統(tǒng)準確地發(fā)出語音。在連貫的、系統(tǒng)的、成篇的、不間斷地識記—朗讀中,視覺準確捕捉單詞的能力,視覺神經準確、迅速的傳導能力,人腦神經系統(tǒng)對發(fā)音系統(tǒng)的指揮調控能力等,均能得到扎扎實實的培養(yǎng)和提高。
3.直接培養(yǎng)英語語感
朗讀能有效地訓練大腦思維的協(xié)調配合,從而形成語音、語調、節(jié)奏和語義自然結合的語感效果。朗讀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語音、語調,能訓練重音、停頓、弱化、連讀和爆破;反復高聲朗讀課文,在熟練朗讀一定量的文章之后,很多常用句子會不自覺地脫口而出,“用外語思維”的境界就會悄然而至。例如,小菜一碟“a piece of cake”“No way”等讀多了就會脫口而出。
二、如何訓練學生的朗讀
1.早讀、晚讀
早晨頭腦清醒,利于記憶知識。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需要大量記憶和練習。而早讀剛好是適合朗讀和記憶知識的黃金時間。在每周二、四的早讀課中,朗讀是不可缺少的,要么是老師教讀,要么是學生自由讀或學生領讀,總之都要大聲朗讀。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對學生的口語、語感、理解能力進行了鍛煉。而晚讀則是鞏固知識的好時間,在老師的帶動下,學生大聲朗讀也形成了一種習慣,學生也可以溫故而知新。很多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很差,早讀、晚讀就剛好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反復訓練、反復實踐的機會和環(huán)境。
2.教師示范領讀
在課堂上,英語教師的朗讀水平對學生能產生直接的影響。
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會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從而會激起學生朗讀的欲望。如果學生對需要讀的文章還不夠熟悉,教師要不厭其煩地多教讀幾遍,或讓學生多聽幾遍錄音。教師在做這些事時要不厭其煩,仔細耐心。示范、模仿是學生學習最直接的方法。我通常會在教學新內容時先教讀三遍,然后鼓勵學生自學,然后給學生適當?shù)脑u價,多鼓勵,多支持。
在課堂上可以利用分角色讀、小老師領讀、分組讀、男女賽讀等,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滿足學生的表現(xiàn)欲。比如,小老師領讀可以多選幾個讀得好的學生來擔當“小老師”,并給予表揚。
3.從感悟中讀好
良好的朗讀水平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例如,教材中有一課講述了一個如何學好英語的學習者的心得,并表達了學習者快樂學習的經驗和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情懷。文章雖然有點長,但是學生能夠根據(jù)當時的心情去描述幫助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學生的朗讀顯得感情飽滿,充滿激情。
總之,英語教學應該是會朗讀就會說、會聽,會朗讀就會有英語語感,就會有英語思維。
參考文獻:
[1]楊敏.我國英語課堂教學范式革新的理據(jù)[J].外語界,2005(6).
[2]段紅霞.淺談如何提高英語早讀效率[J].教師,2008(7).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