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剛
(河北省東光縣第二中學)
摘 要:初中作文教學,長期以來都是一個難點。教師用的精力大,學生花費時間長,但效果不明顯。分析其原因,最根本的方面是當今初中生對生活、學習、作文缺乏投入,沒有真情實感。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家長的期望、社會的輿論、老師的“正面”指導、學生的反復練習,使得學生為了作文得滿分,只愿或只能寫保險系數(shù)較高的俗套作文,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束縛了他們感情的流露,成了別人思路的代言人,這樣的文章呆板、缺乏活力,久而久之,學生厭倦了這種寫作方式,對寫作產(chǎn)生了抵觸心理。
關鍵詞:寫作;興趣;感受;話題
我認為,作文要寫出真實的感受。每個學生的生活和情感體驗不同,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讓他們用心觀察生活,思考生活,體驗生活。針對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他們有感而發(fā),寫出新意來,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一、有的放矢,選好話題
精選適合學生情況的內(nèi)容或讓他們自己選內(nèi)容、定題目。曾聽一位學生家長談起,某位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題目是《我最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學生回家說:“這篇文章我寫不好,因為家里從沒養(yǎng)過小動物,我也沒真正接觸過小動物,更談不上喜歡了。”在我們的教學中類似的情況很多,教師大都把課本單元訓練中的題目布置給學生,有的作文內(nèi)容學生根本不理解,就像讓南方的學生寫雪,西北地區(qū)的學生寫海一樣,這樣很難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要選取學生感興趣的事,或身邊隨時發(fā)生的小事,讓他們自選角度,任意發(fā)揮,老師不作過多的限制,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高。
二、點撥到位,做好課上指導
所謂“指導”就是啟發(fā)、引導學生認識生活、分析生活、表現(xiàn)生活,解決寫什么、怎么寫的問題。從學生的實際來看,作文的癥結就在于布置寫什么,所以必須借助教師的引導,使之文思涌來。
在一次作文中,我選取了這樣一則材料:“美國有一位外科醫(yī)生以善做面部整形手術而聞名遐邇,他創(chuàng)造了許多奇跡,經(jīng)他整形許多丑陋的人能夠變成漂亮的人。他發(fā)現(xiàn)某些接受手術的人,雖然面部整形手術非常成功,但是他們還是抱怨,說手術后還是不漂亮,手術沒什么成效,他們自感面貌依舊。于是醫(yī)生悟到一個道理:美與丑,不僅僅在于一個人的本來面貌,還在于他們?nèi)绾慰创约骸!边@則材料中的整形者沒有正確看待自己,它引發(fā)你想什么呢?請以“正確看待自己”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寫出自己的經(jīng)歷、感受、看法,也可以編寫故事、寓言等,所寫內(nèi)容必須在“正確看待自己”的范圍內(nèi)。
我先對材料進行了分析,在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時,我是這樣引導的:“有的學生現(xiàn)在成績平平,沒有信心,但試想一想,你們從小到大取得過好成績嗎?受到過別人的稱贊嗎?如果有,請把你受表揚或獎勵的時間、地點、場面和心理感受講出來?,F(xiàn)在成績?nèi)绾??滿意嗎?以后打算怎么做?”
學生紛紛上臺發(fā)言,尤其一些學習較差的學生,說著說著竟然哭了起來,課堂氣氛空前高漲。我隨后總結:“一次作業(yè)沒出現(xiàn)錯誤,說一聲我還行;一次考試取得了進步,說一聲我還行;一次回答被老師表揚,說一聲我還行;一次行動被同學認可,說一聲我還行。這一句句‘我還行,增強了我們的自信,讓我們拋棄‘不識廬山真面目的消極,放棄‘只緣身在最高層的傲氣,樹立‘青山有頂我為峰的豪邁,展示我這道美麗的風景,讓我們共同說一聲,‘我很重要。讓我們齊讀《我很重要》最后一段?!?/p>
通過這堂課的指導、點撥,觸及了學生的內(nèi)心,使學生找回了以前的自信,尤其那些學習較差的學生,這次作文表現(xiàn)出了較高的水平,并在以后的學習中進步很快。
三、積極開展語文課外活動
語文課外活動是學習寫作的重要陣地,教師要利用內(nèi)容豐
富、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在課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讀課外書、交流體會,從書中汲取營養(yǎng),陶冶情操。還可以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生活隨筆,編寫校園刊物,組織寫作競賽等,使學生在沒有任何羈絆的情況下用“吾筆寫吾心”,做到真情自然流露。舉行各種說話活動,如朗讀會、演說會、故事辯論會等都是調(diào)動學生情感的好形式。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針對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學生心理的不斷變化,多探討、多分析。要有的放失,觸及學生內(nèi)心,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寫作水平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顧玉娟.關于小學生活化習作的思考[J].新課程(小學版),2010(1).
[2]鄧細英.“小學生活化作文教學”的探討與實踐[J].小學教學參考,2009(30).
[3]劉云生.兒童個體作文的源與流[J].語文教學通訊,2007(33).
編輯 白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