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文妍
摘 要:隨著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微課逐漸成為普通高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微課課堂與正常課堂相比,時間短、容量小,教學內容集中。對于高中數學來說,微課使冗長的課堂內容更加精煉,幫助學生更好的記憶課堂中的重點內容,提高了學生對于高中數學的理解,從而使學生可以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激發(fā)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本文結合高中數學教學實踐和教學探討,對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進行以下探討。
關鍵詞:高中數學;微課;數學能力;運用策略
微課的定義最早是由戴維提出來的。21世紀初期,美國教育設計工作者戴維指出,通過結構框架的形式,可以把教學課堂中的重點內容、難以理解的部分以及存疑的內容通過視頻的形式保存下來,提供給老師形成系統(tǒng)性的教學案例、教學課件、課堂練習重點、教學反思、教學評價五個彼此關聯(lián)的教學資源,這五個部分合在一起就組成了微課。微課將教學重點、難點、考點、疑點等精彩片段錄制下來提供給學生,而且5~8分鐘,50M左右大小的簡短視頻,就方便學生隨時隨地通過網絡下載或點播。能重復使用,利用率高,較好地滿足師生的個性化教學和個性化學習需求。
一、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
微課應用于高中數學教學,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教學知識點零碎,表現形式直觀,聲音、圖形、文字相結合,生動形象,學生樂于接受,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便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可以有一個自定進度的學習,即利用視頻的暫停、重播,有利于學習者根據個人情況,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學習,防止學困生出現學習困難。微課雖小,但知識內涵豐富,教學意義巨大,微課講解一兩個知識點,穩(wěn)步推進,積少成多,聚沙成塔,通過微知識、微學習,形成大道理、大智慧。通過多種感官刺激獲取信息,適合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例如,數學公式的由來及數學家的科學研究故事,教師以微課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學生體驗數學情境、感受數學知識、領悟數學思想、思考數學問題,能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利用微課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
在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師要探究新的教學方法,拓展豐富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微課程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引入課題。例如,“空間四邊形”有關問題的教學,教師只在黑板上作出空間四邊形的平面直觀圖,一些學生認為“空間四邊形兩條對角線是相交的”。教師利用三維立體幾何畫板,制作微課課件,展示旋轉運動的空間四邊形圖形,讓學生真切感受空間立體圖形,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在觀察過程中,理解了“空間四邊形兩條對角線不相交”,在體驗過程中發(fā)現了“異面直線”,為“異面直線”的教學埋下伏筆,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微課產生了傳統(tǒng)教學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
三、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信息技術日益發(fā)達的今天,將微課程有效地應用在數學教學中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發(fā)展趨勢。學生可借助微課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新知學習或者對已學知識進行鞏固和補漏,從而實現個性化教學,強化教學效果。例如一道典型的數學例題在上課時講要花很多時間,由于學生自身接受程度不同不一定跟得上老師的講解節(jié)奏,運用微課教學可以讓學生有緩和的接受時間,可以看清楚每一步驟是怎么來的,基礎差的可以反復多看幾遍直到把這個題目完整地解出來。讓學生理解一類題型,做到觸類旁通,比如:函數的單調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比數列等差數列求和,不等式的解法,利用導數求函數的最值與極值,立體幾何用空間向量的解法,概率與統(tǒng)計……這些專題都是高中數學中高頻率考點,也是學生經常容易出錯的知識點。學生課堂時間有限,學習任務重,大多時候不能很明確地理解某一特定的數學概念,沒法靈活運用。因此我們可以把相關專題做成微課,讓學生在課前課后仔細地琢磨與推敲,做到事半功倍。
四、利用微課突破重難點
高中數學知識邏輯性較強,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并不容易理解。許多難點要靠學生課后深挖其精髓,以前學生需要花大量的時間查看許多的資料書,或是用電腦查看課堂實錄視頻。這樣雖然也能解決問題,但我們都知道高中學生時間很緊張。教師可以把一些難點及重點用微課的形式設計出來,比如說:極限的計算,復合函數的概念,導數的定義,復合函數求導,函數的單調性,極值的概念與計算,導數的應用,微分的計算,積分的計算,積分的應用。教師可以就每節(jié)的重點、難點、疑點知識做好微課,上傳到網上、班級QQ群,學生利用微課不受時空的限制回家也能看、微課時間短就某一知識點做詳細講解、微課容量小利用電手就能流暢的查看讓學生花費很少的時間便可以隨時點播學習,以幫助學生對數學重難點的理解,讓學生將現有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
五、利用微課開展課后復習
學生在短短的40分鐘課堂上并不能完全掌握教師所講解的所有知識點,教師也因時間有限而不能反復、詳細地講解這些知識點,但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將數學課堂上講解的重點概念、難點問題錄制下來或用PPT做成微課視頻,在視頻中呈現對某個知識點的完整詮釋。學生如有需要可在課后自行下載觀看,對于在課堂上沒有充分理解的知識點,課后可以及時補充與學習。這種微課形式教學對于高三學生來說,更是一種節(jié)時、高效的學習方法。高三學生的專題訓練是比較重要的,教師可以把一個數學專題利用思維導圖或概念圖等形式做成卡片,采用PPT將其制作成微課課件,這種形式的微課具有結構性、系統(tǒng)性的特點,適合專題復習,學生在使用過程中也會有很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為教師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了便捷條件,微課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高中數學教師應借助多媒體技術,采取多種途徑開展微課,堅持新課程理念,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積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徐翠鋒.論微課與傳統(tǒng)教學的有效融合[J].職業(yè)時空,2014(1).
[2]任心燕.微課教學研究初探[J].北京宣武紅旗業(yè)余大學學報,2014(1).
[3]張輝.高中數學微課制作及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