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樟華
[摘 要]簡算是簡便計算的簡稱,是指運用簡便方法、運算規(guī)律等進行簡單、快速的運算,以提高計算的速度。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簡便運算的能力,從運算律的運用、小組合作探究與實際問題解決等三個方面入手,以逐步培養(yǎng)學生簡算的意識。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簡算;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5-0075-01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shù)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簡算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因此,教師在教學簡算的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能運用簡便運算的就盡量簡算,促使學生真正喜歡簡算,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一、在運算定律運用中培養(yǎng)學生簡算意識
運算定律是小學數(shù)學計算教學的基礎,涵蓋了加法的交換律、結(jié)合律與乘法的交換律、結(jié)合律、分配律等。
例如,對于題目“12×5×4;5×23×6;8×6×25;875×160”,教師可引導學生先總結(jié)學過的運算定律:
這樣,在乘法結(jié)合律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口算得出12×5×4=12×(5×4)=12×20=240,5×23×6=5×6×23=30×23=690,計算過程相對簡單。
在計算8×6×25時,教師還應要求學生熟記如下數(shù)據(jù):25×4=100,,25×8=200,125×8=1000。這樣,學生在計算時就可以根據(jù)運算定律將數(shù)字進行組合,即8×6×25=8×25×6=200×6=1200。
對于算式875×160,學生在列豎式時很容易出錯。這時,教師就可鼓勵學生嘗試對算式進行拆分,即(125×7)×(20×8)=(125×8)×(20×7)=1000×140=140000。
在上述案例中,運算定律的運用是關鍵。因此,教師應注意運算定律的滲透,以實現(xiàn)問題解決的方法多樣化與靈活性,提高學生的相關技能。
二、在小組合作中深化簡算過程
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常用的教學方法,教師可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積極討論簡算的方法。
例如,計算125×32與101×89時,教師可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力量寫出盡可能多的計算方法。對于125×32,學生得出三種計算方法:(1)直接列豎式計算;(2)用乘法結(jié)合律,125×32=125×(4×8)=(125×8)×4=1000×4=4000;(3)用乘法分配律,125×32=125×(30+2)=125×30+125×2=3750+250=4000。教師再讓學生就三種解題方法進行對比,最終得出第二種方法最簡便。同理,對于101×89,計算方法有兩種:直接列豎式計算;用乘法分配律101×89=(100+1)×89=100×89+1×89=8900+89=8989。顯然,第二種解題方法較為簡單。
顯然,題型不同,所采取的簡便方法也不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多反思、多總結(jié),真正落實簡便運算。
三、在解決問題中提升學生簡算能力
小學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是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師應該以知識的應用為基準,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提升學生的簡算能力。
例如,在 “書店的一角”的習題中,有如下問題:(1)價錢分別是31元、19元、56元和24元的四本書中,哪三本書的總價在100元左右?(2)現(xiàn)拿出100元,買48元一套和47元一套的書各一套,能找回多少錢?
師:在4本書里面取3本書,有多少種方法?
生1:很多,但計算起來比較麻煩。
師:可不可以運用逆向思維,即從4本書中挑出1本書不買,這樣會不會簡單些?
生2:這樣的話,有四種方法供選擇。
(通過對問題(1)的研究,學生能夠掌握簡便運算的實質(zhì),對于解決后續(xù)問題有較好的幫助;對于問題(2),學生較易得出算式100-47-48,但是考慮到簡便方法的運用,教師可啟發(fā)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思考。)
師:在問題(2)中,我們能否把100元錢看作兩個50元?
生3:可以,這樣也就是用50元錢買了一套47元的書,同時再用50元買了一本48元的書,計算起來會簡單很多。
師:可以列出算式嗎?
生4:(50-47)+(50-48)=3+2=5。
教師還可組織學生模擬書店購書的場景,讓學生扮演買書者和收銀員,以提高他們參與運算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教師應該積極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入手,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簡便運算變?yōu)椤爸鲃印边M行運算。因為學生有了簡便運算的意識,才會在面對具體的題目時靈活運用簡便運算進行解題,進而提高解題的效率。
(責編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