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兵
引言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身體生長發(fā)育的最佳時期,通過體育鍛煉,使小學生的身體更好地生長發(fā)育,有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為今后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fā)揮更好的作用。關注弱勢群體的體育鍛煉尤為重要。我們應當充分發(fā)揮體育鍛煉的積極作用,全面發(fā)展使每一個小學生健康地成長。
通過對我校隨遷兒童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家長文化程度普遍比較低,小學文化程度的占68%,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0%,高中文化程度及以上的占12%;并且對孩子監(jiān)護單親家庭或家庭單個監(jiān)護的占絕大部分;對學生學習、生活、自身問題不能充分給予解答的家庭占86%左右。家庭教育因素的影響及對新環(huán)境的不適應等,使這些學生體育鍛煉水平、體育運動的態(tài)度、體育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體育活動中積極的意識等,與本校原來學生有較大的差距,這就給學校體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為了貫徹落實新的《體育課程標準》,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解決隨遷子女參與體育鍛煉的問題勢在必行,為切實解決隨遷子女進行體育鍛煉,改善這些學生的體育能力,為學校教育課程改革開辟一個新的突破口,推進基礎教育改革工作取得突破性發(fā)展。
一、社會環(huán)境對隨遷子女參與體育鍛煉產生的影響
在我校就讀的隨遷子女分布是比較廣泛的,但主要來自河南、安徽、陜西、甘肅及寧夏的西吉、固原等地方。河南、安徽、兩個省份的占有量最大,超過了70%。他們主要從事建筑、廢舊資源回收、蔬菜買賣、貨物拉運、餐飲服務、工廠打工等職業(yè)。他們居住在臨時出租屋,環(huán)境極差。
隨遷子女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指數(shù):通過對他們的孩子參與體育鍛的積極性問卷調查得出結論:愛玩、貪玩是孩子的天性,體育能夠滿足孩子的這一需要,所以發(fā)現(xiàn)我校隨遷學生體育觀念較高,78%的學生喜歡體育,表現(xiàn)為體育鍛煉意識和習慣正在逐步形成,且有85%學生認同參加體育鍛煉的價值。有51%的小學生經常參加校內外體育鍛煉,平時鍛煉時間半小時以上的有36%,雙休日占52%。 平時和雙休日,鍛煉環(huán)境的選擇主要集中在學校體育場和就近的免費公共場所。 對于校內鍛煉組織形式大多是集體活動,校外同伴的選擇上,主要和同伴或父母一起鍛煉,僅15%的學生獨自鍛煉。 隨遷小學生校外鍛煉項目內容多樣,場地的缺乏導致其缺乏創(chuàng)新,主要熱衷于輕器械、弱技術和休閑娛樂類項目等。
二、學校環(huán)境對隨遷子女參與體育鍛煉活動的制約和影響
1.學校體育教育觀念滯后
由于城鄉(xiāng)差別的原因,學校的領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xiàn)象還沒有徹底消除,重智育輕體育的傾向較為突出,對學校開展體育課教學工作認識不足,學校隨意更改教學計劃,任意縮減體育教學課時;課程表上安排的體育課時得不到保證,經常被挪做他用,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無法得到保證??梢哉f,觀念的滯后,極大地阻礙了農村學校體育的發(fā)展。
2.體育師資隊伍建設落后
體育教師專業(yè)化不強,專職不多,大都兼職,學校領導對體育教師重視程度不夠,社會上對體育教師的評價比較片面,體育教師付出的勞動時常得不到認可。體育教師職稱評定、業(yè)務考核進修學習等方面,不能與其他學科教師一視同仁,這就嚴重打擊了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阻礙了體育教師隊伍的建設。
3.體育場地、器材、經費嚴重短缺
學校體育場地普遍狹窄,場地形狀極其的不規(guī)則,學校活動范圍小,達不到國家教育部對小學人均占地面積的要求。調查統(tǒng)計,體育器材達標率為38%,村小學和村教學點僅為33%,與國家教委頒布的《中小學場地器材配備目錄》相差普遍在60%以上,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是體育教學經費緊張。
調查顯示,農村學校體育經費一般占不到學??偨涃M的0.8%。總體上看,農村小學體育經費緊張是突出問題,有90%以上的學校認為,體育經費是制約農村學校體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如何利用學校教育平臺關愛隨遷子女,使他們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擁有強健的體魄
1.奉獻愛心:尊重、信任、理解、激勵、寬容、提醒每一個隨遷子女
“尊重”就是民主、平等,就是愛。我們蹲下身來平視學生,傾聽學生說話,體會學生的每一個動作,會讓學生立刻感到被尊重。“信任”就是張揚,就是源泉。我們留給學生除了微笑、大拇指之外,還應有自信的目光、堅強的動作,不光是讓學生空喊口號“我相信,我能行!”而是讓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自己——“我相信,我能行!”以前的四(1)班有個隨遷學生,運動水平不錯,但是又十分令老師頭疼。他的父母不在身邊,他又極其貪玩,在去年的《國家學生體質測試標準》時,老是在良好與優(yōu)秀的邊緣徘徊。為了使他達到優(yōu)秀,老師嘗試了各種方法,但他往往只有幾天的積極性。后來,老師面對他的“老毛病”不再急躁,而是有了更多的耐心和寬容心,在上課后或課余時間,把他拉到身邊,監(jiān)督他完成任務。每當他完成老師的要求,就及時給予鼓勵。但對他的惰性也從不放任,而是用細水長流的辦法,監(jiān)督他,提醒他,不讓他越來越差。少了指責、少了怒氣,教師的心態(tài)變好了,學生的情感和運動水平也在潛移默化地進步著。
2.課堂教學中要承認學生的差異,甚至欣賞差異,允許失敗
學生一千次跌倒,也堅信學生第一千零一次會站起來。在學生失敗時熱情地鼓勵:“繼續(xù)努力,相信你能行!”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及時地幫助:“我們一起來想一想,好嗎?”看到學生犯錯時真誠地提醒:“如果你能這樣做會更出色!”……利用每次不同的展示機會,如:跳繩、賽跑等各項擂臺賽,可以滿足不同個性的學生參加,可以幫助失敗者找回自信,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廈,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
隨著我校對隨遷子女深入研究,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格魅力得到不斷提升,在課堂教學中和活動中,采取合理的教育方法,幫助隨遷學生認識自我、悅納自我、調節(jié)自我,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反映了當代教育的潮流。不僅提高了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正確認識,更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尤其是提高我校隨遷小學生的學習適應性:學習目的更加明確,端正了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了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學習技能有了明顯提高,大大提高了學習效果。同時使教師心理健康素質得到提高,教師觀念發(fā)生變化,領導辦學觀念發(fā)生變化,從而確保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穩(wěn)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