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傲然
摘 要:新課標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學在注重小學生語文知識、技能、策略以及綜合素養(yǎng)提升的同時,更加注重小學生在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以及創(chuàng)新學習等方面的能力,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提供重要支持。從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現狀出發(fā),進而探討如何充分利用當前的教學條件,最大限度提升小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教學;合作性學習;語文素養(yǎng)
漢語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不僅是人際交往的工具,更承載著育人、立身、樹德的重要使命。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歷史意義。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切實通過多種措施,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成為語文教師的重要教學內容。
一、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現狀
1.合作學習單純理解為小組合作學習,小組成員間合作緊密度不足
目前,小學語文教師對合作學習足夠重視,在班級中都依據學生的差異劃分了不同的小組,以期互相幫助,共同提升。但是合作性學習不僅僅包括小組間的合作,其范圍更廣,例如群組間合作競爭、班級間合作競爭、互聯(lián)網互動互助等等,形式多種多樣,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科學采用,從而豐富合作性學習的內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內容較為單一,成員間探討不深入,教師問題設置缺乏吸引力,從而導致很多課堂上的合作性學習有名無實,甚至部分課堂由于缺乏足夠的紀律性,小組內部討論與教學內容無關的話題,需要教師引起注意。
2.合作學習教師引導不足,學生盲目性較大
由于小學生在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上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合作性學習同樣如此。小學生在合作學習討論問題時,往往容易脫離答題范圍,甚至超出語文教學范圍,很多教師在問題討論結束后,小組發(fā)言人往往不能代表小組學生意見,導致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雙向溝通出現問題。因此,語文教師在問題的設置與小組合作學習期間,應充分注重學習內容的引導,有的放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策略
1.科學設置合作學習內容,提升合作學習吸引力
教師在課程開始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教學準備。語文課堂應充滿故事性、趣味性與情感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樂趣。例如,在《永遠的豐碑》的教學活動中,合作性學習需要充分將課堂內容外延,立足于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情感合理宣泄與表達,從而提升課堂的感知力。在教學中可以設置多個問題:“‘永遠的豐碑題目好在哪里”“長征路上還有哪些故事讓你印象深刻”等等,通過小組交流、溝通,教師合理引導,活躍課堂氛圍,提升文章感染力。同時,小組成員的互動,可以擴大學生知識面,傳承時代精神,弘揚愛國精神,從而實現語文教育育人的重要目的。小組內成員的互動,不僅僅能活躍課堂氛圍,更重要的在于使學生養(yǎng)成合作學習的習慣,通過語言交流,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小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
2.情景課堂設置,激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小學教材中很多故事具有相當強的畫面感與趣味性,如《晏子使楚》。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單獨拿出一定的時間,鼓勵學生參演歷史劇,讓學生親自感受故事主人公的機智與立場,讓學生在合作演出中培養(yǎng)真實情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同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設置情節(jié)豐富的情景,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升學習效果。正確對待學生間的差異,積極鼓勵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參與到學習互動中,培養(yǎng)其學習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另外,教師需要注意對教學時間與進度科學把控,避免課堂教學失控,浪費教學時間。
3.課上與課下之間有效銜接,促進小學生整體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在小學階段,需要注重小學語文的課外閱讀量,教師要積極在課堂上開展聲情并茂的讀書活動,還需要在課下通過小組形式舉辦小型讀書會,提升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同時,在課后作業(yè)的設置上,需要有差異地對待各個小組成員,小組中的不同成員作業(yè)應盡量不同,以此增強合作學習的必要性與難度,提升合作學習的效果。另外,教師應積極收集學生對合作學習的反饋信息,了解自身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與優(yōu)勢,不斷提升合作教學效果,為小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打好基礎。
小學語文合作學習需要教師加強引導,積極開展情景式教學,帶動學生情感,活躍課堂氛圍,從而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最大限度地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另外,教師應積極加強自身的反省與總結,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實現語文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張錦秀.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J].考試周刊,2016(17):40.
[2]陳朝會.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實踐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21):78.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