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飛
【摘要】通過生動的課堂情景教學,開展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活動,培養(yǎng)啟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興趣 培養(yǎng)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3-0083-02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應力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作為課改教師,我明白,如果再用老觀念去教授語文,就是扼殺課程改革那鮮活的生命力。必須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習慣。怎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習慣,我把研究的重點放在研究課堂教學上。下面談談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幾點做法,供同行參考。
一、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
葉圣向老先生說:“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的原動力。”所以在教學中,我變著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從而就能自覺主動地學習。課堂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主查閱資料,自由討論、交流,贊揚學生一些獨特的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輕松的,快樂的。這樣,學生的學習勁頭就足了。
語文教學應該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津津有味地講,學生枯燥無味地聽”的教學模式,靈活運用教材,開展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活動,把師生都轉(zhuǎn)換為文本角色,拉近學生與教師與教材之間的距離,利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點燃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激發(fā)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發(fā)展學生思維語言。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關注每一位學生,培養(yǎng)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名出色的演員。通過讀、講、演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積極投入自己的體驗,獲得自己獨特的感受。比如“叫苦連天、議論紛紛。”是本課重點詞語,如果教師“魔方”似的講解,二年級的孩子很難理解。所以,我巧妙地融詞義理解與閱讀、表演之中,孩子們就不知不覺地理解詞語,理解了句子,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從而體會到了語文中蘊含的情趣。
二、引導學生讀中質(zhì)疑
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了興趣,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經(jīng)歷學習的全過程。比如,我們在讀一本新書或者學習一篇新課文的時候,一開始不是全都能讀懂的,一定會遇到一些問題,而且這問題是自己產(chǎn)生的,并不是別人給我們提出來的,再讀一遍的時候會弄懂一些,有些讀了兩遍還弄不明白的,查查字典,翻翻資料,再讀一讀,最后就讀懂了。這樣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習的全過程。
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對課文整體把握能力呢?我認為最關鍵的是讓學生采用多種形式去充分地讀,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學會自己提出問題,試著解決問題。孩子們通過朗讀、同桌對讀、小組討論、解決了以上同學提出的問題。
為了加深對課文的深入理解,老師也要富有感情的提問。如:小刺猬稱贊小獾什么?小獾的板凳做的很粗糙,為什么還稱贊它呢?讓學生帶著老師的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課文,把讀不懂的詞句做上標記。把有關老師的提出問題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這樣既利用插圖進行了口語交際,訓練了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又抓住重詞句體會課文內(nèi)容。
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再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再次質(zhì)疑。這是在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一定理解基礎上的對課文的又一次整體把握。
三、讀中點撥,培養(yǎng)語感
學生語言感情能力的提高,不是教師僅僅讓學生大量、充分、多種形式地讀就能得到的,教師在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的過程中,還要給予大量的點撥和引導,讓學生入情入境,以幫助學生切實提高對課文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靶抡n標”指出,應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放在1~2年級閱讀教學階段目標之首,是我們低年級語文教師給予關注的。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是激活學生與課文有關的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使讀書成為學生的一種需要,使學生在迫不及待、躍躍欲試的心態(tài)下進行閱讀,為語感培養(yǎng)奠定良好而積極的心理基礎。創(chuàng)設情境,對于二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來說,主要體現(xiàn)在精心設計閱讀的導入過程,或者用簡潔生動的導語,或者借助掛圖、實物、音像手段等把學生帶入課題情境。
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架設一條連接現(xiàn)實生活的橋梁,喚醒孩子們相關的生活經(jīng)驗,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學生從生活對文本,再從文本到生活,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學生感知書面文字,理解課文內(nèi)容打下良好的基礎,也為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打下了基礎。
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語言特點。如教學《紙船和風箏》一課時,在學生讀第2自然段時,我隨機板書“漂”,在讀第4自然段時板書“飄”。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兩個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邊讀邊發(fā)現(xiàn)“漂”是三點水旁,因為船在水里漂;“飄”是風字旁,風箏乘風才能飄。接著讓學生用“漂”和“飄”各造幾個句子,再讀讀書中的句子,這樣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記、理解、朗讀,親自感受、體會到了它們的不同意思。然后放手讓學生反復朗讀,在讀中發(fā)現(xiàn),讀中感悟,然后把自己的讀書所得和同學交流。通過朗讀交流,不但提高了閱讀能力,而且鍛煉了口語交際能力。
培養(yǎng)語感,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閱讀課外書的習慣。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睂W生要有豐富的知識,形成較強的能力,光靠課內(nèi)學習是不夠的,也要靠課外學習。在學好課內(nèi)知識的同時,要大量閱讀課外書。“新課表”中明確要求:一、二年級學生的閱讀量不少于5萬字。所以,在平時,鼓勵學生勤讀書,愛讀書,善讀書。
每學完一篇課文后,向?qū)W生推薦相應的課外讀物或文章。給學生提供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孩子在讀書中發(fā)現(xiàn)問題,把問題記在日記本上,回到學校和同學、老師共同探討、研究、解決。同時指導學生課外積累,把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好詞佳句積累在本上,為日常的習作儲備材料。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種什么樣的生活?!弊鳛槲覀兊湍昙壍恼Z文老師,如果能在課堂上讓學生潛心讀書,書生瑯瑯,有豐富的情境,有體驗、感悟和想象;有充滿智慧的討論,情感的交融。學生一定能夠輕松愉快地享受我們的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