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紅
摘 要:隨著教學體制的改革,如何尋找有效的教學策略成為教師們關注的重點。中學歷史是一門人文學科,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探求有效方法,切實提高中學歷史的教學水平。將具體探討中學歷史有效的教學策略,希望為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中學歷史;教學策略;探討
長期以來,中學歷史的教學效果不甚理想,一方面是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一方面是由應試考試的弊端造成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尋找到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中學歷史教學沒有引起學生的重視,導致自身的文化素質沒有得到有效提高。對此,教師應當探求有效教學策略,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采用多種形式,挖掘學生潛能
中學歷史課堂的教師應該轉變自身觀念,采用多種形式,挖掘學生的潛能。教師可以把課堂內容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活躍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挑戰(zhàn)意識。
比如,教師在課上可以組織辯論賽,評價歷史人物是功大于過還是過大于功,如秦始皇等;教師可以挑出一節(jié)課,讓學生比賽講歷史故事,如太平天國的故事等;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用問題搶答的形式,第一個回答問題的人可以獲得相應獎勵。通過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策略,可以有效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增強自信,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
二、多媒體教學法,增強教學效果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法的應用越來越普遍,教師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方法,可以有效增強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興趣。多媒體教學法集文字、聲音和圖像于一身,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再現(xiàn)了歷史場景,豐富了課堂內容。
比如,教師在講王羲之的《蘭亭序》時,可以把當時的場景用音頻和圖像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在溪水旁邊,雅士們作詩論文,王羲之作《蘭亭序》以紀念,教師在演示圖像的時候放上一首古曲,讓學生如臨其境,進入歷史場景之中,感受歷史的非凡魅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營造和諧氛圍,鼓勵自主學習
營造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情緒更加高昂。教師應當促進師生交流和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
比如,在學習分封制時,教師可以演示分封制的示意圖,補充相關的史料,讓學生了解相關知識。商初有三千國,周初有一千八百余國,但統(tǒng)治者直接管理的城邦很少。學生在了解了初步的歷史信息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討論,如為什么要實行分封制?分封制有什么缺點?分封制的內容和影響是什么?學生組成小組,小組成員討論出一個結果,然后將總結上報給教師,教師從中評選出最優(yōu)秀的討論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之間友好互動,并與教師達成一種信任關系,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
四、巧用成語典故,調動學習熱情
中國的成語典故博大精深,學習歷史知識也應該結合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巧用成語典故,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比如,教師在講與軍事戰(zhàn)爭有關的歷史事件時,可以使用背水一戰(zhàn)、力能扛鼎、望梅止渴、四面楚歌等成語。教師首先對成語進行解釋,激起學生繼續(xù)探索的欲望,然后再講述歷史事實,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許多典故中也都蘊含著歷史故事,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難兄難弟、高山流水、成王敗寇、大意失荊州等等,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典故,也能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
五、劃分基本結構,形成知識體系
中學歷史知識比較龐雜,學生記憶時會遇到一定困難。教師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劃分知識的基本結構,幫助學生形成較為完備的知識體系。
比如,在學習唐朝的繁榮時,教師可以把唐朝分成政治、經(jīng)濟、文化、外交等部分進行分析。政治上包括政治體制、中央管制等;經(jīng)濟上包括農(nóng)業(yè)、商業(yè)、手工業(yè)等;文化上包括制度文化、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外交包括與國外的往來等。教師對每個子目進行二級劃分,二級子目下再分三級子目,通過劃分結構,使知識點形成系統(tǒng),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掌握歷史知識。
總之,探求有效的初中歷史教學策略需要一個過程,它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完成。初中歷史教師必須從日常教學入手,采用多種形式,挖掘學生潛能,利用多媒體教學,增強教學效果、營造和諧氛圍,鼓勵自主學習、巧用成語典故,調動學習熱情、劃分基本結構,形成知識體系,從而提高初中歷史的教學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景林.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有效教學策略的普適性與特殊性[D].東北師范大學,2012.
[2]孫長悟.微觀史學理論視角下的中學歷史課程實施初探[D].首都師范大學,2014.
[3]李冬雪.中學歷史學科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科技展望,2014(24):106.
編輯 姚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