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球
摘 要:在中學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地開展化學實驗一直是研究的熱門問題,文章就中學化學實驗的開展形式進行了各種嘗試,以期能探索到更為有效和可行的實驗開展方式,更好地發(fā)揮實驗在教與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化學實驗;教學改革;銀鏡反應;中學化學
如何通過化學實驗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并讓學生最大限度地體會實驗的快樂,感受化學的魅力,這是一個不能空談,而是迫切需要用行動來解決的問題。我通過與同事、學生交流,對化學實驗的進行形式,進行了以下一些嘗試。
一、對教師演示實驗的改進
將演示實驗交給學生自主完成,因此班上成立了實驗小組。教師根據(jù)教學進度的安排告知學生一個大致的框架,讓學生先寫實驗報告,實驗報告上寫明實驗方案、藥品、大概的步驟等細節(jié),并對學生的方案進行評價,考慮安全性、可行性等因素,挑選幾個有意義的實驗方案,讓學生演示。如果課堂上時間不夠,可組織小組成員到實驗室操作,并拍攝成視頻,選取有代表性的片段在班上播放,由其他學生討論評價,教師進行引導和總結。
如學生進行銀鏡反應的實驗,我叮囑實驗小組的成員認真思考,并設計一套比較完整的實驗方案。學生們的熱情極高,第二天很多學生交來了實驗報告,我從中挑選出了四個“正中下懷”的方案,課堂上,叫了這四個小組同時上講臺演示。這四組中,有的銀氨溶液配制錯誤,有的直接用酒精燈加熱……最后,只在一組學生的實驗中,得到了亮閃閃的銀鏡,全班幾乎沸騰,然后,我又用PPT投影了這四組學生的實驗報告,讓班上同學討論實驗失敗可能的原因。因為學生們都認真觀察了實驗,所以大家很快就得出了做銀鏡反應的注意事項:①銀氨溶液配制時,必須往硝酸銀中滴氨水到沉淀恰好溶解;②應該選擇水浴加熱;③做實驗的試管必須潔凈;④要保證強堿性的環(huán)境。而這些結論,恰巧是本實驗的重點和難點,我?guī)缀鯖]有花什么力氣,就讓這些知識點自然地從學生口中而出,可能最后還能進入他們心里。
二、對學生實驗的調整
我偶爾會問一些文科成績很好但文理分科時卻選擇了理科的同學,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他們給了我很多理由,其中反復提到的一條是,特別喜歡做理化生的實驗,尤其是化學實驗。能夠動手做實驗始終對學生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可是我們常常因為課時不夠、器材有限等原因將集體性質的學生實驗由十個壓縮為五個,五個壓縮為三個,到最后,往往一學期能做一兩個實驗就很不錯了。而事實上,學生實驗如果形式合理,并非一定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如講鹽類的水解時,為了讓學生探究不同鹽溶液的酸堿性,我利用了微量實驗,將全班分成了十個小組,每個小組發(fā)了一塊點滴板,幾張PH試紙,在學生的幫助下,在每個小組的點滴板上滴上了不同的溶液,由于是微量實驗,又有學生幫忙,所以幾乎沒有感到困難就讓學生完成了對鹽溶液酸堿性的探究,并在實驗后快速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實驗中看到的現(xiàn)象和遇到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我當時只在一個班嘗試了將微量實驗引入課堂,最后卻變成每個學生都可以動手參與的實驗,無論是學生當堂的積極性還是課后練習的準確程度都體現(xiàn)了這種嘗試具有積極的意義。
三、充分利用家庭實驗
對于中學生,如果能讓他們看到學到的知識和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就一定可以更大程度地激發(fā)他們對于學習的熱情和探索的欲望?;瘜W在與生活的聯(lián)系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生活中幾乎無處不與化學聯(lián)系,或深或淺,都值得我們去探究。所以,我經(jīng)常鼓勵學生就生活中的一些不明白的現(xiàn)象通過做實驗來弄清楚,但前提時是實驗之前一定要確保沒有危險情況發(fā)生。
學生經(jīng)常會和我分享一些家庭小實驗,有的是將過期的治療胃酸過多的藥磨碎,倒入家里的醋探究成分;有的是倒騰了各種水果,利用不同材料的硬幣做成了能使二極管發(fā)光的水果電池……我從不質疑他們的實驗是不是有價值,每一個動過手的人一定都經(jīng)過了思考,一定從實驗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快樂。對家庭實驗的構思和操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對生活進行更為仔細的觀察,他們會發(fā)現(xiàn),自然界看似平常的外表之下,蘊藏著這么多或深或淺的科學知識。
升學考試的壓力影響著每一個學生,也讓教師覺得壓抑,所以,教師們不斷地將時間一點一滴的壓縮,以保證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得分”訓練,但教育的目的不應只是教導,應該是喚醒,喚醒學生求知的欲望……而這些,通過化學實驗可以一箭多雕。
課堂上放手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化學實驗,可能意味著教師課后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和摸索,過程艱辛且沒有終點,但是值得我們去做。積極地改進化學實驗進行方式,既能讓課堂更加符合新課改的要求,也能讓教師成為一個勇于創(chuàng)新、緊跟時代步伐的有魅力的人。
(作者單位:江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