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義清
班級里除了“后進生”,還有一類學生,他們成績并不差,但是個性十足,平時喜歡獨來獨往,行為舉止常常帶點攻擊性。怎樣教育這些孩子,有哪些好的方法呢?
孩子中的“刺兒頭”,多數(shù)成績不差,但事兒特多,伙伴煩、家長愁、教師厭。我結(jié)合自己多年的觀察思考和實踐體會,覺得糾正這些孩子的不良習慣,不能只是推心置腹的談心說理、苦口婆心的引導(dǎo)教育,關(guān)鍵是要給他們提供幫助。
一、消解輿論壓力,還原本真孩童
人之初,性本善。沒有哪個“刺兒頭”是天生的,他們大多數(shù)是因為一件事、一個人、一句話等,被大家放大了缺點,被貼上了“好斗”“孤傲”“不合群”“太張揚”等標簽。由于學生辨別是非、處理問題能力有限,這些標簽一旦被貼到這些孩子身上,很快就會固化。久而久之,會使這些孩子開始懷疑自己,甚至破罐子破摔,不大愿意再約束自己。
幫助這些孩子,教師要學做“消防員”,引導(dǎo)輿論態(tài)勢,消解輿論壓力。教師可以宣傳這些“刺兒頭”的正面事跡,發(fā)揮他們的積極作用,維護他們的良好形象,慢慢把他們的不好標簽徹底摘除。他們有了正常的空間,自然就和其他孩子一樣擁有更多朋友。
二、助其駕馭學業(yè),還原本真學子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標新立異”的行為,往往既是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又是他們對自己境況“不如意”的一種宣泄。學生最在意的境況,當然就是師生關(guān)系,而影響師生關(guān)系的,主要就是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按虄侯^”成績不會是最差的,但也不會是最好的。多數(shù)學生都是因為學習狀態(tài)的不同,而與任課教師建立了或好或差的微妙關(guān)系。
幫助這些孩子,教師要做“和事佬”,緩解他們與各位任課教師的關(guān)系。首先,教師自己不能唯學習論;其次,要巧妙利用其他任課教師的心理和學生的優(yōu)點,相互撮合,跟同事坦誠布公,向“刺兒頭”孩子面授機宜。當然,教師還要在學習方面給這些孩子提供切實的幫助,讓其學習成績得到實質(zhì)性提高,這樣一來,師生關(guān)系融洽了,學習成績提高了,還有誰愿意當人人指責的“刺兒頭”呢?
三、助其融進親情,還原幸福家庭
所有調(diào)查都顯示: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的兒童成為“刺兒頭”的頻率,遠遠高于正常家庭。一個兒童如果長期得不到家庭的庇護和關(guān)愛,自然就會流于松散、隨意。從某種意義上說,最痛苦和可憐的恰恰也是這些孩子。
幫助這些孩子,教師要做好“第二父母”。有條件的,教師可以直接與其父母溝通,督促家長在忙于生計的同時兼顧孩子;沒有條件的,教師要充當父母一樣的角色,真心實意地把這些孩子當作自己的親人對待,盡可能在保護隱私的情況下,為其解決物質(zhì)層面的困難,創(chuàng)造條件讓群體里的每個人都能關(guān)愛他們。孩子都是明白人,只要教師能把他們當親人對待,他們一定會倍加珍惜這個幸福的大家庭。
四、助其克服心魔,還原陽光少年
人無十全,瓜無滾圓。因為遺傳、性格、脾氣、環(huán)境、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刺兒頭”都有不好的習慣,這些不良習慣的背后,是他們戰(zhàn)勝自己心魔的決心的缺失。盡管他們自己也想改掉陋習,但知易行難,人小志不堅,急需教師給予實實在在的幫助。
幫助這些孩子,教師要做好“心理師”。首先,教師可以利用自己的職能,給這些孩子提供更多參與健康有益活動的機會。其次,教師可以經(jīng)常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觀察、記錄、分析、診斷,面對面跟孩子一起分析改進。最后,教師要幫助這些孩子樹立自信心,鼓勵他們克服心魔,戰(zhàn)勝自己,從而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行為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