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本是學習方向的指引者,根椐實際情況選擇教材、審視教材、科學的處理教材,可以使語文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把學生引領到一個全新的思路上來,讓學生實現(xiàn)自主學習和興趣學習。本文從語文主題教學的主要實施角度尋求一種新的模式,讓教師的實際教學工作得以完善,教育工作可以更加得心應手。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 主題 實踐
小學語文是幫助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培養(yǎng)漢語言文學的興趣,深入挖掘語文學習內(nèi)容的精華。中國的五千年文華需要新一代的探索和發(fā)揚,那么語文的主題教學將顯得尤為重要。語文主題教學開展的好,是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學習的啟蒙,更是幫助學生觀察、理解所處的社會,還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確保學生的人生道路更寬闊且正能量。
一、選定主題
1.以語文教材為基礎架構主題
語文教材集中了很多專家的心血,是珍貴的教學資源,作為教師應深刻領悟教材之精華,了解其教學意圖,更加深入的溝通作者、編者和學生,揣摩作者和編者的思想和內(nèi)涵,提練相關的教學主題。那么,我們所架構的主題要滿足以下條件:
首先,要足夠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有深入學習的想法和欲望。例如:《微笑的承受一切》講解之前一定要給學生聽故事的心情,參加女子跳馬比賽的桑蘭在試跳時發(fā)生了意外情況:她頭朝下從馬箱上重重地摔了下來,頓時,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經(jīng)醫(yī)生診斷,她的第六根和第七根脊椎骨折。這真是天大的不幸!桑蘭的美好人生剛剛開始,可她的后半生也許永遠要在輪椅上度過。可是桑蘭卻總是一邊忍著劇痛配合醫(yī)生,一邊輕輕哼著自由體操的樂曲。這個堅強的小姑娘,她用微笑承受著一切,贏得了海內(nèi)外人士的敬佩。
其次,要了解學生在這個主題課堂中有沒有得到相應的啟示。《三打白骨精》中學生應體會到向善本質,以善良的本性去體會社會,體會人文,對集體,對外部環(huán)境有一種人文關懷。
再次,要看到主題教學的豐富性,拒絕單一性。學生結合自身接觸的課外知識、小伙伴以及自身修養(yǎng)來自主選題,不去給學生確定主題,充分激發(fā)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力,并尊重學生的選擇。
最后,語文主題課堂的意義和價值對學生的影響。這種影響一定是積極的、正能量的,讓學生寓教于樂,慢慢影響學生向正直、善良、身心健康快樂的成長。
2.以情境、環(huán)境為依托擴展主題
生活實踐中蘊含著豐厚的文化信息和寶貴的教育資源,是學生們語文學習的源頭,同時也為教師開展主題教學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例如春節(jié)后的新學年開學,喜迎三八婦女節(jié),以女性為主題,倡導男女平等,尊重女性、尊重女同學,適時機的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春節(jié)后的開學季是春天,萬物復蘇,教師可引導學生到公園、田野、山坡等大自然中找春天的標志,并讓他們將找到的用古詩、兒歌等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也可以通過日記的形式,用好詞好句把它記錄下來。
二、預習主題內(nèi)容
學生通過課前準備,對課程有了自己的思考,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使學生把對課程的思考代入到主題的擬定中來,讓教學更有重點,設計更加合理,目標更加明確,更加貼近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對于預習的內(nèi)容應做如下布置:
1.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將文中生僻的字、詞找出來,并查字典,做到會讀、會寫、懂意、還可以擴展出成語和典故。
2.將課文內(nèi)容讀懂讀熟,了解文章中心思想,將沒有讀通讀懂的地方標記出來,在有感受的地方寫出自己的體會,并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
3.把文中有相關內(nèi)容比如同作者、同情境、同描寫等資料找出來,用來擴寬知識面,橫向的將相關知識包羅進來,使學生的思維拓寬,并采取學生間評優(yōu)獎勵的方式提高學生積極性。
三、進入主題內(nèi)容
對于一篇新的課文,要先切入課文的題目,題目是課文的主導,是整篇課文的眼。例如三年級下冊課文《廬山的云霧》,通過題目我們知道了文章描寫的是廬山,為學生擴充的知識可以是地理方面:老師可以在上課前先為學生講解廬山的地理基礎知識,使學生脫離課本的情況下,掌握廬山的雄、奇、險、秀等特點,了解廬山“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名。學生在心中自我勾勒出巍峨挺拔青峰,鳴雷銀泉飛瀑及瞬息萬變云海等奇觀使學生可以初步的領略廬山的魅力。本篇課文的重點在于云和霧,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tài),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怎樣體現(xiàn)她的特點,我們教師可以借助于PPT來展現(xiàn)廬山的美景。第一部分,將廬山的云霧全景呈現(xiàn)出來,吸引學生全部的精氣神,讓學生對廬山有向往,有憧憬,用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去主動了解關于廬山的一切。第二部分,將課文原文寫入PPT,使學生在圖片和文學之間有效的轉換,頭腦中形成一定的景色形象,對于以后的作文閱讀會有很大的好外。第三部分,將課文中的生字,生詞呈現(xiàn)出來,使學生直觀的認識,而不是死記硬背。例如: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變化無常、騰云駕霧、飄飄欲仙、四蹄生風、流連忘返等詞語。將這些成語與PPT圖片結合在一起,通過生動的講解,圖片的展示,使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使這些生詞生動而立體。最后通過課堂小游戲的方式,將這些生詞寫在卡片上讓學生們互相猜詞,造句,從而使這些生詞得到擴展,使《廬山的云霧》這篇文章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美的印記。
綜上所述,課堂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怎樣能讓學生們從短短的幾十分鐘就將知識盡量多的接受并且吸收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我們要不斷的探索和追尋。所以,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漁”,讓學生們在實踐中自主探究,深化情感體驗,繼而將情感的力量轉化為行為的動力。在以后的研究中,應該更多地著力于多主題的分析,引導學生由一個主題到多個主題,多個主題引發(fā)多篇主題課文的共振,觸類旁通,真正形成一個“大語文”觀。
參考文獻:
[1]羅光輝,陳兵安,李奇志.小學語文“坐標式”主題閱讀教學研究與實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6(9):4-5.
[2]李青.主題教學理論及其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D].曲阜師范大學,2013:9-10.
[3]莊春華.基于Big6模式的小學語文主題探究學習的設計研究[D].渤海大學,2014:10-11.
作者簡介:韓靜(1987-),男,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人,民族:漢,職稱:二級,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農(nóng)村小學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