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姣
隨著教育改革的積極推行,《新課標語文課程標準》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所以,語文教師應當結合語文課本,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綜合能力,使學生能夠學會學習,能夠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從而實現新課標教學要求下的語文教學目標,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
一、啟發(fā)引導,激發(fā)語文熱情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單一,講課形式枯燥,教師在課堂占據著主體地位,而學生在語文課堂往往是被動地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質疑能力都無法得到很好的發(fā)揮,學生對語文課堂的學習積極性也不高,課堂師生之間的互動效率也很低。所以,為了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熱情,同時使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實現自讀自學的語文課堂教學要求,教師應當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摒棄傳統教學模式下死板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進行前,可以采用引導啟發(fā)式的教學方式,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思維集中在語文課堂上,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例如,在進行宗璞的《紫藤蘿瀑布》的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了解作者由于遭受到文化大革命的迫害和弟弟身患絕癥導致的內心的悲痛和焦慮,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去了解作者在看到紫藤蘿花繁花盛開的景象因而心情由陰轉晴、由悲到喜,感受到的生命的美好。由于文章蘊含深意,中心思想豐富,具有非常強的教育意義。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很難從內心感受到文章的深刻思想和教育意義。所以,教師可以在進行課文的講授前,應用啟發(fā)引導式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先放映文化大革命時期文人遭受迫害的圖片,然后再給學生放映野外茂盛生長的植株和野花,問學生有怎樣的聯想,這時就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會疑問這兩張圖片有什么聯系?接下來,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文章的閱讀和學習,這樣,就能使學生真正地投入課堂。
二、輕松教學。創(chuàng)造良好氛圍
要想實現學生在課堂的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就應當在語文課堂給予學生最大的學習空間,充分釋放學生的天性,使學生在語文教學課堂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靈活性和主觀能動性,從而實現高效的自主學習。所以,教師應當在語文課堂的實際教學中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和諧融洽的課堂中愉快地進行語文課堂的學習,充分地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語文課堂的教學環(huán)境非常緊張,學生在課堂中往往被壓抑了積極性,導致學生在教學中無法與教師之間產生思維的碰撞和交流的火花,于是造成語文課堂的師生互動不夠活躍,教學質量不夠高的現象。
為了充分地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能夠培養(yǎng)自身的自學能力,教師要注意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注意和學生的相互合作,在和諧輕松的氛圍中最終一起完成語文課堂的教學任務。例如,在進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課堂教學時,本篇文章描寫了作者小時候童真童趣的歡樂時光和廣泛的興趣愛好,以甜美的回憶來表達對兒時生活的懷念。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分小組對自己兒時的趣事進行討論,和同學分享自己所經歷的美好的童年時光,教師可以也加入到學生的討論中,給學生講述自己小時候獨有的樂趣和歡樂,營造和諧歡樂的課堂氛圍。這樣學生和教師良好的互動與交流,可以幫助學生放松內心緊張的心情,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拓展實踐,提高綜合能力
學習語文的目的最終還是應用語文。當學生能夠掌握語文學科的學習方法,對于學科的學習投入了非常高的學習興趣后,教師就應當進行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的自學能力能夠進一步的得到優(yōu)化和體現。在以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都是課本中一成不變的知識,學生掌握的語文內容也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所以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較差,學生無法很好的將生活與掌握的知識相聯系,最終成了老一輩口中的“書呆子”?,F代教育理念要求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應當以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為教學重點,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拓寬自己的視野,重視語文學科在生活中的應用,最終使學生形成在課堂中、在生活中自學語文的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結合課本中的綜合性探究進行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實踐任務。例如,調查型的《身邊的生活用水情況調查》,義工型的《冬日獻愛心,無償捐衣物》等多種類型的社會實踐,學生在進行社會實踐的時候通過與他人的交流和溝通,可以體會到語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時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將自己的感受寫出來,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樣,既加強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運用,鞏固了學生的知識技能,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為了實現現代教育的教學要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語文學科的學科特點,進行語文學科的教學模式的改革,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最終實現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