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是滋潤心靈的雨露,盲生因為眼睛有殘疾,對其生活和學習造成客觀上的不便,身心也或多或少有影響,但他們有健全的大腦,有著正常少年兒童的理想、追求和生活上的需要,運用音樂的特有價值,通過優(yōu)美的旋律來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高尚情操和優(yōu)良品格,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有著獨特積極的作用。那么如何利用音樂對盲生進行德育教育呢?本文通過教師要更新觀念,端正教育思想;寓德育于音樂教學的始終;在課外音樂活動中注重學生德育教育進行了研究,取得理想的效果。
【關鍵詞】利用音樂;盲生;德育教育
人們常說音樂是滋潤心靈的雨露,是哺育情感的乳汁,是啟迪智慧的鑰匙……正如愛因斯坦說過:“如果在早年沒有接受音樂教育的話,那么我無論在什么事業(yè)上都將一事無成?!笨梢娨魳方逃淖饔檬嵌嗝淳薮?。
我校的音樂教育對象是盲生,由于他們視力的障礙,心理上的缺陷給他們在了解生活,認識世界等方面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也造成了他們悲觀自私、孤僻等諸多的心理特異。
那么如何利用音樂對盲生進行德育教育呢?
一、教師要更新觀念,端正教育思想
盲生雖然眼睛有殘疾,但他們有健全的大腦,有著正常少年兒童的理想、追求和生活上的需要,他們渴望和同齡的小朋友們一樣自由自在地生活??墒怯捎谒麄円暳ι系木窒藓蜕鐣蟼鹘y(tǒng)的歧視思想,使他們在心靈上造成極大的傷害,作為特殊教師的我們,不但不嫌棄和冷落他們,反之,要從正確的角度出發(fā),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心理教育和自尊、自愛、自強、自主方面的引導,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并培養(yǎng)他們具有頑強的毅力和勇于克服困難的決心。
二、寓德育于音樂教學的始終
音樂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質(zhì)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著重要的作用。它要求我們在音樂教學中以審美教育指導音樂教學,貫穿音樂教學始終,這不僅是音樂教學的靈魂,也是音樂教學的核心??梢?,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多么重要。教師在上課時,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并熟知怎樣圍繞這個教學目的來展開教學的。例如,在上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了解這首歌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有同敵人血戰(zhàn)到底的革命英雄氣概和前仆后繼勇往直前的戰(zhàn)斗步伐,然后讓他們反復欣賞這首歌曲,這樣在理解歌詞內(nèi)涵基礎上來感受樂曲的雄壯、有力、并合著音樂的節(jié)奏拍手,表現(xiàn)出身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之情,最后根據(jù)歌曲內(nèi)容和歌曲背景,引導教育學生從現(xiàn)在做起,努力學習,做一名殘而不廢的人。又如:在學唱歌曲《勞動最光榮》時,我首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
1、你們在家?guī)蛬寢屪黾覄諉??(做?/p>
2、都做些什么家務呢?(掃地、擦桌子……)
接著我就給學生講兩種現(xiàn)象:第一個現(xiàn)象,一名學生在家里掃地、洗碗、擦玻璃;另一個現(xiàn)象是一名同學吃飯還要媽媽喂,書包還要媽媽幫著背、自己的襪子臟了一扔了事。然后讓學生分辨哪名同學做的對,教育學生要向?qū)Φ耐瑢W學習。最后再教唱這首歌。使學生感受到勞動的愉快,勞動的光榮,培養(yǎng)學生從小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這樣既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又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得到了愛祖國,愛勞動教育。
三、在課外音樂活動中注重學生德育教育
大綱指出:課外音樂行動是學校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組織學生參加,能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增強集體主義觀念,擴大知識領域,培養(yǎng)音樂的興趣和特長。為此教師要充分抓住這個契機,毫不松懈地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如:在器樂行動中,教師在組織學生學奏樂曲時,首先讓學生了解樂曲的背景之后通過拉奏來體會情緒,使學生通過實踐,感受要想演奏出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必須依靠各種樂器的相互配合,也就是要求學生做到團結協(xié)作、融為一體,這樣才能真正的把音樂的內(nèi)在美表現(xiàn)出來。
四、利用文娛比賽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當今是競爭的社會,由于盲生接觸外界條件受到限制,導致他們在與各項文娛活動中常常出現(xiàn)無進取信念,無向上之決心,因此教師要組織更多的文娛比賽,讓學生親身體驗競爭的激烈場面,這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也是學生通過比賽了解和認識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在今后的學習中有所提高,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強向上的心理,激發(fā)學生相互促進。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黑格爾語),音樂的價值在于通過優(yōu)美的旋律來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高尚情操和優(yōu)良品格,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正如贊克夫所說:“情感會在人們的行動中成為一種積極作用的力量。”估激發(fā)情感的動力是藝術學科的重要課題,我們要使學生揚其長、避其短,使之成為全面發(fā)展的跨世紀的社會主義人才。
【參考文獻】
[1] 侯建成, 劉 昌. 國外有關音樂活動的腦機制的研究概述——兼及“莫扎特效應”[J].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08(01).
[2] 張 馨, 張文祿, 徐 胤. 上海市特殊教育學校音樂課現(xiàn)狀調(diào)查[J]. 中國特殊教育, 2006(02).
[3] 張 焱. 孤獨癥兒童音樂治療過程中若干問題的探討[J].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06(02).
[4] 陳 莞. 音樂治療在智障兒童教育中的作用[J]. 教育探索, 2006(07).
[5] 陳 莞. 音樂治療在特殊教育中實施的探索[J]. 中國特殊教育, 2005(05).
[6] 張鴻懿, 周為民. 音樂治療在智力障礙兒童教育中的作用[J].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04(01).
[7] 陳明大. 盲人音樂理論教學研究[J]. 長春大學學報, 2003(05).
[8] 陳 莞. 中國特殊教育領域中音樂治療的發(fā)展現(xiàn)狀[J]. 中國特殊教育, 2002(01).
【作者簡介】
李欣(1974—),女,遼寧鞍山人,碩士學位,單位:鞍山市盲聾啞學校,主要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