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攀
摘 要:青年是生產(chǎn)力和社會發(fā)展中最積極、最富有創(chuàng)造精神的因素,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1]同時,青年由于生理、心理、思想上的不成熟,使其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這決定了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對象,決定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關鍵詞:青年;青年的特點;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對象——青年
(一)基本概念的闡釋
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界定
學術界對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具有四種代表性的定義:第一種觀點以陳秉公為代表,認為“所謂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階級或政治集團,為了實現(xiàn)其政治目標和任務而進行的,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和重點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綜合教育實踐”。[2]第二種觀點以邱柏生為代表,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定社會的思想政治的統(tǒng)治下開展的、意在達成社會成員內(nèi)的政治認同和政治擁護、影響社會成員的心理與行為的社會實踐活動的總和。”[3]第三種觀點以陸慶壬、蘇振芳為代表,他們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階級或政治團體,為實現(xiàn)一定的政治目標,有目的地對人們施加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以期達到轉變?nèi)藗兊乃枷耄M而用以指導人們行動的實踐活動。”[4]第四種觀點以張耀燦為代表,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表述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階級、社會、組織、群體與其成員,通過多種方式 展思想、情感的交流互動,引導其成員吸納、認同一定社會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促進其成員知、情、意、信、行均衡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和思想品德自主建構的社會實踐活動”。[5]當前教科書里最常用的是張耀燦、陳萬柏從傳統(tǒng)的社會哲學層面做的闡述: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一定階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6]
2、青年的含義
在語義學上“青年”是指人十五六歲到三十歲左右的階段。從生理發(fā)育的角度認為,青年是生殖力的成熟階段;從發(fā)展心理學的角度認為,青年是由未成熟的兒童世界向成熟的成人世界轉變的人過渡期,是在身體和精神都獲得飛躍發(fā)展的重要時期;羅馬尼亞青年研究者F.馬赫列爾從青年學研究,站在整個人類認識和發(fā)展史的角度指出:“不僅指一種精神狀態(tài),而且是一個生物—心理—社會—價值—歷史的綜合實體?!盵7]
(二)青年的特點
1、青年的生理特點
青年時期的生理特征具有突變性,其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即“長身體”。具體表現(xiàn)如下:
首先,內(nèi)分泌機制完善。青少年期間,激素在體內(nèi)不斷增多,最終與成人接近,加速了青少年生理上的突變。其次,生理機能逐步增強。這主要體現(xiàn)在大腦發(fā)育趨向完善上。第三,第二性征出現(xiàn)。青少年由于身體內(nèi)分泌和物質(zhì)代謝等各系統(tǒng)功能的增強,特別是性激素和腎上腺素分泌的不斷增加、性機能的成熟,從而引起生理上的一些明顯的變化,男女均出現(xiàn)了第二性征。
2、青年心理特點
第一,智力發(fā)展顯著。青少年時期由于大腦機能的不斷增強,生活空間的不斷擴大,其認知能力獲得了長足發(fā)展。第二,自我意識增強,獨立性、主動性迅速發(fā)展。第三,性意識的覺醒和發(fā)展。青少年時期第二性征出現(xiàn),性機能逐漸成熟,心理上會引起性意識的覺醒。青少年應該正確認識性心理發(fā)展過程,并在老師、家長的教育和自我教育下健康成長。
3、青年的思想特點
第一,強烈希望實現(xiàn)中國夢。青少年成長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歷程中,深知國家發(fā)展的艱辛和發(fā)展成果帶來的幸福,深知自己的前途命運和國家的興旺緊密相聯(lián)。第二,思想活躍,思維方式靈活。第三,崇尚科學技術知識。青少年懂得不管是對國家還是個人而言,科學技術所帶來的影響都是巨大的。他們堅持不懈的學習和實踐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所需的知識和能力。
二、對青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正確的思想意識促進社會的發(fā)展,反之,則阻礙發(fā)展。本文認為對青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基于青年的根本需要
人具有自然屬性,滿足自身需求往往是行為的主要動機。對青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認識青年的根本需要是前提,只有對青年的需要進行教育,才會藥到病除。衡量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是否滿足了青年的根本利益"。[8]
(二)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的正確性、全面性
教育的內(nèi)容是教育的源頭性問題。對青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教育內(nèi)容是否正確、全面,是否利于青年的全面發(fā)展?,F(xiàn)實中不乏教育者宣傳消極的、反黨的、抵制國家和人民意志的思想,青少年又尚未形成自身完善的價值理念體系,思想不穩(wěn)定,不能辨別是非,誤導了學生的價值傾向,使學生產(chǎn)生憤世嫉俗,否定一切的心理。
(三)組織青年參加社會實踐是關鍵[9]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青年除了接受理論教育,還要參加社會實踐。當前我國青少年的基本活動范圍在家庭,學校,工作單位之間,對大部分青少年而言學校是主要的駐扎地。為有效解決這些問題,要組織青少年參加社會實踐。多組織青年參加實踐,激發(fā)對實體事物的興趣,培養(yǎng)動手能力,學會不同領域之間的貫通。
(四)耐心說服,熱情引導是主要方法
所謂“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從思想上去改造人,用理論說服教育。針對教育對象存在的思想認識問題,運用科學的理論,耐心說服,認識自身錯誤所在,激發(fā)他們解決問題的自覺能動性,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教育方式多樣化是重要形式
教育者要針對青少年的喜好采取多種教育方式,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比如,組織班集體戶外活動、進行社會調(diào)查、開展演講比賽,、歌詠比賽、辯論賽等。這些不同形式的教育方式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提升了綜合能力,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王瑞孫.高峰.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53.
[2]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3.
[3] 邱柏生.張怡.思想教育研究[M].2002.
[4] 陸慶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 4.
[5] 張耀燦.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學轉換. 思想教育研究[M]. 2010年第7期.
[6] 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7] )F.馬赫列爾.青年問題和青年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6:132.
[8] 蹇斌. 基于青年的根本利益加強青年思想政治教育[J].赤峰學院學報.2012.第11期.
[9]羅洪鐵.思想政治教育學專題研究[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