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芊芊
摘 要:小學中高段年級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預習語文課文,可以提高信息收集、處理和傳遞能力,也可以提高語文學習效率。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遵循整體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啟發(fā)性原則、發(fā)展性原則和開放性原則。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從海量的信息中搜索并選取有用的學習資料,并能有效歸納與總結。其次,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最后,教師要注重反思性評價。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 互聯(lián)網 預習 信息收集 信息處理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9(b)-0158-02
1 研究現實背景及意義
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意識,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表達與傳遞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基礎教育階段非常重要的任務之一,也是時代對小學語文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強調通過課程實施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也要求“學生初步具備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目前小學語文中利用互聯(lián)網教學有以下特點:縱觀教與學,互聯(lián)網多為教師單方面使用,是教師教學的工具,而學生主要是被動接受,并沒有主動參與,學生的主體性和交互作用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沒有引入學生主體的能動性認識。
通過教師指導預習方向,小學高段年級學生作為主體自主通過互聯(lián)網預習可以提高信息收集處理能力,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因此,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預習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課題。
2 研究理論依據
2.1 主體性教育理論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教育過程中,主體教育強調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受教育者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激發(fā)自主學習潛能。
2.2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學生的知識獲得途徑不僅僅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習者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主動建構的方式而獲得。
2.3 現代腦科學研究理論
腦科學研究表明,不同的認知系統(tǒng),使用不同的部位加工信息,可以并行工作,有利于綜合素質的提升。網絡信息兼?zhèn)渎曄?,動靜結合,激活多種認知系統(tǒng)同時加工信息,可以在知識的抽象性和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橋梁,有利于信息的再提取,成為探索知識的有力工具。
2.4 蘇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論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成功的歡樂就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他強調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對學習充滿興趣。學生自己探索和獲得知識的樂趣、教師的鼓勵肯定,將激勵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尋找需要的信息資料。
2.5 發(fā)展心理學
發(fā)展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最大的特點是喜歡直觀形象的東西。從能力方面看,而中高段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文學科基礎知識儲備,也有了初步對信息處理的能力。
3 小學語文中高段年級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預習有效性研究的策略
科學的信息素養(yǎng)包括知識層面、意識層面和能力層面3個層面,即:信息素養(yǎng)、信息意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教師必須從這3個方面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學會主動收集有用的信息、獲取知識,處理問題。
3.1 正確的原則是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綠色通道
(1)整體性原則:利用互聯(lián)網預習是在正式教課之前,在教師針對性問題指導下,學生自主多層次、多角度思考問題,并通過互聯(lián)網查找、分析和尋找答案。培養(yǎng)學生多渠道獲取信息與資料的能力和對于信息的分析、綜合、交流的能力。
(2)實踐性原則:以語文課本課文為立腳點,教師設計合理的問題,通過學生自主互聯(lián)網查找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發(fā)展性原則:教師的問題設計有難度,有梯度,引導學生從易至難,在不斷探索中提高信息素養(yǎng)。同時,發(fā)展性引導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繼而產生濃厚的興趣。
如學習四年級上學期《長城》一課,就僅僅要求學生在互聯(lián)網查找有關長城的資料或小故事,并觀看長城的圖片并通過互聯(lián)網了解我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景觀的相關知識;并觀看圖片,說說自己喜歡哪一處景觀,選擇喜歡的畫出來。而到了高段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時,就要求同學們查閱了很多魯迅先生的資料,對魯迅先生有較為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要求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為課堂上理解難點句子,例如:“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等做準備。問題的設計和深度的要去都有了發(fā)展性的提升。
(4)開放性原則:互聯(lián)網世界里學習空間是開放的,學習途徑是開放的,學習結論是開放的,教師要鼓勵學生就預習問題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3.2 在實施方法上的有效性策略
(1)教會學生利用有效的搜索方法尋找有用的學習資料,并能進行有效歸納與總結。面對開放的、虛幻的、信息量龐大而又存在安全隱患的網絡世界,如果沒有教師的指導,學生很容易迷失其中,浪費大量的時間,卻實現不了教育教學的初始目標。教師應特別指導學生如何在網絡浩瀚的知識海洋中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在語文課的預習中,學生由被動地在課堂上接受知識,記憶知識,轉變?yōu)橥ㄟ^信息技術,利用各種學習資源,主動探究知識,建構知識。使學生“學會學習”。懂得的是“從哪里”和“怎么樣”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應當使學生樂在其中,采取一切可能的辦法,來激發(fā)學生對于知識和學習的強烈愿望,凸顯學生的自主性。
利用互聯(lián)網預習教學方式中,教師在設計預習要求時應充分考慮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如何引入新知識,在引入新知識之前還需補充哪些知識。還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智力發(fā)展水平及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信息技術上有什么問題等。
如學習《鯨》這篇課文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智力發(fā)展水平,就不僅僅要求學生在互聯(lián)網查找有關鯨這種動物的知識如:種類、生活習性、食物等。還要求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了解鯨魚這種可愛的動物的生存的現況,了解人類的撲殺和海洋環(huán)境的污染對它們有什么影響?小學生應該做些什么?
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圖片對可愛的鯨魚有了直觀認識,培養(yǎng)了對自然界的好奇和熱愛動物的精神,并把愛動物轉化為保護動物,保護環(huán)境,從身邊小事做起。孩子們嘗到了搜集信息的甜頭,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也在運用時得到了充分發(fā)展。
(4)注重反思性評價。反思評價的功能在于教師在對學生評價過程中可以不斷反思,調整自己的工作作風,尋找更加有效的培養(yǎng)途徑。同時學生可以在他人的評價中勤于反思,了解自身能力發(fā)展的水平,尋找差距,迎頭趕上。
4 思考
(1)學生信息的收集和處理應擺脫“為了收集而收集,為了處理而處理”的現象,強調信息的收集和處理是為現實需要服務。
(2)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礎。這種能力也是需要培養(yǎng)的,預習——意味著新領域探知,教師要通過有效引導互聯(lián)網學習,使學生逐步從被動利用到主動利用,學會自己提問,自己探索。
總體來說,利用互聯(lián)網教與學的優(yōu)勢很多,它能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還能打破課堂空間的局限,使課堂延伸至廣闊的知識海洋,實現課內與課外的溝通與融合。但如何更好發(fā)揮互聯(lián)網促進教學的作用,還要教師和學生在實踐中繼續(xù)共同探索、共同努力,才能把網絡學習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取得學習的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 葉瀾.教育研究方法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 宋曉麗.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181.
[4] 劉艷敏.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教研),2011(7):166-167.
[5] 趙軍勤.基于學生視角的語文預習方法淺探[J].語文教學之友,2012(11):17-18.
[6] 金立義.對小學語文預習學案編制的思考[J].云南教育(小學教師),2012(Z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