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豐良鎮(zhèn)實驗小學 鄒秀滿
教書育人是我們教師的使命。教師不僅肩負著傳授知識的使命,同時還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使命。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智育的目標不僅在于發(fā)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yōu)美的品質(zhì)。”我常常以此教育自己的學生:一個好學生不單要有優(yōu)異的成績,而且要擁有高尚的品德。即使你成績再好,若沒有好品德,你算不上一個好學生;但如果你成績不好,品德卻很高尚的話,你依然是個好學生??梢姡粋€人的品德遠比成績來的重要。那么如何在英語課堂中進行德育滲透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道德知識和觀念是抽象的,必須以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xiàn),才能為兒童所接受。我們應該善于發(fā)現(xiàn)身邊所發(fā)生的事例,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正面引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的提高,越來越多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失衡。道德應先從禮貌做起,就拿學生來說,以前自費教育的學生對老師都比較尊重,見到老師都能問好;現(xiàn)在義務教育的學生,由于生活條件好,見識的多,對教師這個職業(yè)明顯降低了崇拜指數(shù)?,F(xiàn)在大部分學生都這樣,老師教你時就叫你一聲老師,老師不再教你了,見到老師可以當作沒看見。這種情況大多出現(xiàn)在成績優(yōu)異和中等的學生中,而曾經(jīng)受到自己批評教育的學生反倒很有禮貌,對老師懷有感激之情。以此作為德育材料,教導學生要尊敬師長,學生更能接受。
現(xiàn)在的通訊工具很發(fā)達,我們不但可以通過電話、電視和報紙,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媒體等傳播工具獲取新聞。比如,溺水事故、先進人物評比、演員扮演角色的品質(zhì)等都可以作為我們德育事例,在課堂中傳輸給學生。讓學生在獲取新聞的過程中,感受新聞帶來的內(nèi)心震動,并講出體會和發(fā)展方向。
小學英語教材是一套設計精美的系列教材,以話題為綱注重能力培養(yǎng),課文所滲及的題材比較廣泛。有的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有的是人類所共同關心的問題,具有思想性、實用性和創(chuàng)造性。如學校、家庭、動物、購物和文具等,這些教學內(nèi)容都滲透了德育因素,教師應努力挖掘這些教育因素,以知識為載體,在教學中滲透人際關系、思想品質(zhì)、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教育。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樹立正確的思想和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
我們現(xiàn)在執(zhí)教的PEP英語教材里,其中有一部分是Story time和Good to know,這兩部分的內(nèi)容非常適合滲透品德教育,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從熟悉的Let’s talk中對學生進行相應的禮儀、愛國主義等教育。例如,在學生學了祈使句時,問學生看到不文明的行為時你應該怎樣做?教育學生看到有人隨地吐痰要說:“Don’t spit on the floor,please.Keep it clean.”(請別隨地吐痰,保持地面干凈。)看到有人亂扔垃圾時委婉地說出:“Please don’t litter the floor.Put it in the dustbin.”(請不要亂扔垃圾,請把它放在垃圾箱內(nèi)。)有人踐踏草坪時及時說出:“Please don’t walk on the grass.Keep it off,please.”(請別踐踏草坪,請繞行。)學生在制止別人不文明行為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的文明程度,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提高了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達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不能將教育僅僅停留在課堂所創(chuàng)設的各種學習活動,而要將課堂上的德育內(nèi)容擴展到學生的其它生活空間,讓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的特定情境中進入德育實踐探索,使教育具有針對性,使情感體驗達到最優(yōu)化。例如,當學生了解了文化“Women’s Day”,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制作一張卡片送給自己的媽媽,并對媽媽說“I love you,mum.Happy Women’s Day?!币源藖肀磉_對母親的愛。比如,植樹節(jié)和講到作文Tree Planting Day時,我們可以在學生體驗種植的勞累過程中讓他們的德育得以熏陶。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假日到養(yǎng)老院做義工,讓學生經(jīng)過勞動和交流,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高尚品德。
總之,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語教育中,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英語教學活動中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是一個意義深遠的過程,對素質(zhì)教育的發(fā)展起著推動作用。在新的形勢下,我們要根據(jù)德育工作的特點,重視德育與英語學科的整合,正確選擇和運用德育滲透的方法,有始有終地堅持教育滲透,在教學的點滴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