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廣饒路小學 肖 蓉
語文是有生命的,語文的生命融入主體參與下的不斷生成的語境和語流中,語文的學習應該是在這樣活生生的動態(tài)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的。新課標呼喚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喚充滿生命溫暖的課堂,呼喚充滿與崇高人性的對話。
審視我們的行為,我們始終習慣把學生看作是一個“認知體”,把訓練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信息結構能力作為基本目標。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的語文課堂始終沒有解決這樣幾個問題:重思想教育而忽視生活情趣;重知識積累而輕視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放松表達熱情。一句話,語文教學缺乏人情味,沒有把“人”放在教學的核心上。因此,我認為一堂優(yōu)秀的語文課應當注重培植學生的主體精神,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幫助他們找尋自己的精神家園,使他們一起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與成長。
“情”并非是憑空產(chǎn)生的,它根植于教材和生活中,它常以生動形象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為手段,連同教師的語言、情感、教學的內(nèi)容以及課堂氣氛成為一個廣闊的心理場。教學成為兒童主觀所需,成為他情感所驅(qū)使的主動發(fā)展過程。
語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寬闊的知識背景,這一獨特的優(yōu)勢,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如《再見了,親人》一課,這篇課文感情真摯強烈,要讓學生反復朗讀,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不但能加深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還能是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在理解第二段課文時學生在理解小金花失去媽媽的心情過程中,總傾向于小金花對敵人的恨,而忽略了她失去媽媽的悲痛。因此朗讀這段課文時,要先讓學生通過自由找出最能表現(xiàn)剛強的詞語“腳一跺”“抽動兩下”,而又引導理解這些詞語中流露出的情感。通過分析,學生體會到小金花是把失去媽媽的悲痛深埋在心底,更把滿腔的仇恨對準了敵人,化悲痛為力量,發(fā)誓要為媽媽報仇。學生理解了課文,也就把握了朗讀的情感基調(diào),進一步體會情感。
以情動情是教育的共同規(guī)律,教師的情感對學生來說是導體,是火種。教師要善于將自己對教材的感受及情感體驗傳導給學生。如我在教《長城》一課時,先讓學生說出祖國大地上的名勝古跡,學生們興致很高。隨即我熱情洋溢地告訴他們,我親眼看到許許多多的外國朋友,成群結隊不遠萬里來到我們的長城上。站在長城上,會想起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豐富的美感和民族自豪感充溢著我的心頭,連我自己也感覺到語調(diào)是那樣激動,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帶著對長城的向往進入課文情境,積極主動地學習課文。
生命哲學家曾經(jīng)說過,既是人,就會有生命欲,自然就會有蓬勃的生命流。是啊,如果在我們的語文課上,學生的眼睛閃著求知的光彩,學生的思維如閃電般敏捷,那么,這股生命流就不怕蓬勃不起來。著名的于瀾老師率先在教育界發(fā)出了這樣的呼喚: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要達到這一境地,教師要勇于放手。
讀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我們做教師的要力求成為親切而睿智的點化者、組織者,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起體味,去感悟,在充足的時間里,以讀激趣,以讀顯形,以讀啟智,以讀育人。如《掌聲》一課,我采用了“以讀激情、語音傳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學方法,并配合采用“導語撥動情思”“范讀誘發(fā)情思”“多讀激發(fā)情思”等方法,激發(fā)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和情感,使他們帶著這份情感進行品詞品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學貴有疑,讀而能問,這既是學生認識的突進,也是學生思維的聚焦,進而推動閱讀不斷向縱深發(fā)展。在自讀的基礎上,給學生提供質(zhì)疑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充分思考,這樣,學生的小腦袋里就會產(chǎn)生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也許他的想法是非?;闹嚳尚Φ?,也許他的想法是膚淺幼稚的,但是,提出來就是學會了思考,敢于提出來,勇氣可佳。我班學生就特愛提問題,學《威尼斯的小艇》時問“輕快”“靈活”之間為什么不用頓號而用逗號,學《燕子》時問寫燕子的外形為什么用“湊”字等等。問題提出后,教師不要急于代答,應讓學生去作答,遇到有價值的問題還應組織學生討論。
一節(jié)課40分鐘,老師要結合教材,著力發(fā)掘?qū)W生說的材料,創(chuàng)設說話的氛圍,充分賦予學生說的權力,讓學生想說就說,學生的說才會體現(xiàn)個性化,也只有面向全體,人人參與,學生的說才會落實全員化。如在教《公儀休拒收禮物》一課時,學文成熟之際,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管家在面見公儀休之前心里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對公儀休說的?公儀休聽到管家拜訪時,公儀休心里又是怎樣想的?怎樣說的?學生經(jīng)過思考,各抒己見,課堂氣氛異?;钴S。于是,他們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辨別是非能力在表達中得到發(fā)展與提高。
精講課文,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故事性較強的課文,應充分利用教材內(nèi)容,,從理解人物性格入手,把人物的性格放在整體劇情的發(fā)展中去進一步理解。如在學習《公儀休拒收禮物》一課,在理解了公儀休人物性格特點后,我借機讓學生分小組表演課本劇中的片段。學生通過舞臺的表演,深刻理解了人物的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動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此時的課堂,學生學習熱情異常的高漲,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體驗效果。
總之,教育是門藝術,永遠沒有明確的答案,永恒的標準,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句號,只有逗號。新課程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也給我們教師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我想,只要我們努力,大膽地實踐,不斷地總結,在總結中追求更大的創(chuàng)新,就可以讓我們的語文課充滿活力,把它變成學生樂學、好學的場所,讓學生真正在課堂上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語文課永遠充滿生命的涌動!